02.26 言官講話有學問,有人“知無不言”獲賞,有人“言無不盡”被罰

明哲保身雖然安全,但對於那些追求高官厚祿的言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引起帝王的眷顧,撈取政績和聲譽,他們就必須開口談些實質性的內容。那麼,怎麼開口呢,開口批誰、批什麼事情呢?

言官講話有學問,有人“知無不言”獲賞,有人“言無不盡”被罰

言官們最保險的,也是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痛打落水狗”。對那些罪惡昭彰、人皆可殺的罪臣叛逆,言官們群起而攻之,唯恐落後。比如魏忠賢當權時,言官們不是曲意奉承,就是緘口不言;等崇禎懲辦魏忠賢后,言官們突然“勇敢”起來,前赴後繼地彈劾、揭發和痛罵“閹逆”,給魏忠賢羅列了數以十計的罪名。康熙前期,大學士明珠結黨營私、貪贓受賄,卻無人揭發;等明珠開始失寵,才有御史紛紛彈劾。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和珅身上。翻看古代史,哪個權臣大奸不是在“聖眷日減”的下坡路上才遭人彈劾的?

痛打落水狗雖然安全,但乾的人太多,競爭太激烈,而且顯不出個人的眼光和膽魄來。所以,有追求的言官還是要找些其他實事來開口。這就要看言官個人的智慧了。

嘉慶初年,滿族御史和靖額上奏,揭舉一項人事制度不合理。朝廷舊例,滿族舉人如果連考三科都沒有考中進士,可以直接授予低級別的京官。這本是對八旗讀書人的照顧。而漢族舉人多次考不中進士,則要經過吏部的“大挑”後才能出任州縣小官。初看起來,八旗讀書人多了一條入仕的捷徑。但在實踐中,滿族舉人越來越多,而北京各部委衙門的編制是一定的,不可能讓所有落第舉人都當上,所以大家得排隊輪候,造成一些滿族舉人等了30多年,鬍鬚都等白了還當不上官。和靖額就奏請嘉慶准許滿族舉人像漢族舉人一樣參加“大挑”,經過競爭選授縣令等職。嘉慶覺得有理,准許了。據記載,“百年弊政,一旦改之,人爭頌其德”,此事以皆大歡喜完美收尾。

言官講話有學問,有人“知無不言”獲賞,有人“言無不盡”被罰

和靖額的同事、漢族御史李仲昭也上奏,揭發長蘆鹽商造假牟取暴利、勾結朝貴。之前,給事中花傑彈劾過長蘆鹽政的弊端,還點名道姓說當朝大學士也牽涉其中。結果查無實據,花傑遭到責罰。如今李仲昭舊事重提,引起了嘉慶的重視,讓主管鹽政的戶部處理。戶部官員經過調查研究和磋商討論後,認為李仲昭所言子虛烏有,完全是誣告。而且有鹽商反映李仲昭“索賄”。李仲昭斷然否認,堅持鹽政存在弊端。戶部和御史掐了起來,嘉慶決定不了,就讓王公大臣們組成專案組,徹底調查長蘆鹽政。調查的結果是:“個別”長蘆鹽商的確舞弊。結果,一個叫曾有圻的鹽商被處理了,和他有關聯的幾個低級官員遭到降級或者革職。應該說李仲昭獲勝了,不過他在朝廷上下被徹底孤立了,“人鹹側目”,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李仲昭。

之後,李仲昭又批評吏部對官員考察不認真,他赴戶部點卯(對在編的官吏點到),杖責了書吏—清朝的胥吏、衙役蠻橫得很。結果,戶部官員們集體彈劾李仲昭。嘉慶下令將他交給吏部議處。吏部之前受到李仲昭揭發正懷恨在心,上上下下的人都想乘機把他往死裡整。儘管有其他剛正的大臣力挺李仲昭:“李御史有言膽,臺中何可無此人?”但吏部還是決定將李仲昭連降四級。

第三個御史叫做繼善,是滿族人,揭發科舉考試中的“翻譯”科黑幕。清朝公文檔案多以滿漢兩種語言書寫,需要翻譯。朝廷舉辦翻譯考試,挑選熟悉滿漢雙語的青年。在實踐中,報名參加翻譯考試的都是王公大臣和滿族親貴的子弟,考試過程中冒名頂替、傳遞紙條等舞弊行為舉不勝舉。翻譯考試淪為了近臣子弟壟斷的晉升之階。繼善揭發了種種黑幕,嘉慶下令整肅,翻譯考試這才稍微像點考試的樣子。清朝對養馬的八旗士卒發放補貼,到嘉慶時期,真正養馬的人家不到八旗人家的十分之三,卻都冒領養馬補貼,繼善後來升任管理馬匹的太僕卿,揭發了這件事情,並在嘉慶的支持下整肅了太僕寺的馬政。

言官講話有學問,有人“知無不言”獲賞,有人“言無不盡”被罰

經過這兩件事情後,滿族人對繼善恨之入骨。等到繼善驗馬那天,滿族人密謀把繼善堵到哪個小角落裡打死他。好在密謀者認錯人了,群毆了另外一個官員,差點把那個無辜者給打死,繼善因此逃過一劫。

三個御史,和靖額、李仲昭和繼善,都是開口言事,說的都是事實,為什麼結果會有天壤之別呢?

可見,言官開口說話,是要講究技巧的,並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三人說的問題,只有和靖額揭發的滿族舉人仕途無望的問題,處理起來不會侵害任何人的既得利益,相反還能惠及數量眾多的滿族人,因此非但沒遇到阻力,官員們還會附和。而李仲昭和繼善揭發的問題,官員考核不認真、冒領補貼等,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較量,是你勝我負的較量,必然會得罪大批人。其中的學問之大,非混跡官場幾年不能明瞭。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張 程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