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玩石頭最怕固執己見,自己的石頭天下第一,要虛心接納各種建議才能進步,您贊同嗎?

玩古賞今


非常贊同這種說法,大自然中石頭的品種很多,每個石種雖然都有精品和普石之分,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沒有天下第一的石頭,只有虛心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人品和石品………




………自然之大,無奇不有,自己的石頭再美也和自己一樣,只不過是大漠中的一粒沙或滄海中的一滴水,生在天地間,就必須要認識到自己的渺小,那樣才能看清自己,更好的活著;玩石也是如此,可以直接反映愛石者的人品和境界,一味的孤芳自賞,妄自尊大,這可能是人格的缺陷,又或是玩石初期的一種表現,但不管怎樣也要在玩石中克服改變………





……玩石不但和石有緣,與廣大石友也是非常有緣分的,石友中一定有許多人品好.賞石經驗豐富的高師,大家在一起互相鑑賞,共同學習,都能從中得到益處;但最忌諱固執己見,個人英雄主義,這樣不但破壞了友好氛圍,也會讓別人厭惡和輕視的,三人行必有吾師,在玩石賞石中一定要虛心學習別人的經驗,包容接納各種不同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賞石眼力和境界,朋友們您說對嗎❓謝謝大家閱讀支持😊🙏🙏🙏🙏🙏🙏



石農正君


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本來就應當如此,而且必須如此。

舉個例子,今晚在江西撫州文昌裡的古街,見到了一個國家級的非遺傳承人,搞竹器工藝的大師,五十多歲吧,和氣得很。他搞了一幅竹編的《清明上河圖》,煌煌大作,20多米長,精美絕倫,歷時三年。現在正在搞2米多高的竹編古瓶,也令人震撼。他不驕傲,說自己的理想,是抓緊收集江西的竹編精品,儘快搞一個竹編工藝品博物館。他說:我們江西竹編竹器的好東西很多,但一些技藝面臨失傳,要傾全力收集,保存、研究、弘揚。

我們在他工作室待了很久,他談自己的作品很少,更多的是講別人的好,講得非常專注和興奮。這就是大師的格局!

玩石也是一個道理!精品甚至珍品見得多了,就會知道自己的好石頭太少,就會知道原本以為自己最好的石頭其實也就一般。有了這種認識,才是視野開闊的開始,也才是自己文化修養、賞石水平提升的開始。

玩石賞石必須是一個年年有進步的過程,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狀況,說明你已經眼老心衰沒有什麼進步了。這是很悲哀的狀況,而不是很牛氣的狀況。

我從來不和自我陶醉又喜歡貶低別人的玩石人或者石商交朋友,因為自己的賞石水平本來就不高,不能再往回走了。

有不少人感覺現在石市不太景氣,這裡除了大氣候的原因外,其實是市場在淘汰賞石界自我高大的井底之蛙,在拋棄不進步的石商,我們想要把賞石行業搞興旺,就必須以大的視野和心懷,以精益求精的狀態去努力!

因此,今天就發竹編竹器大師的作品,不發石頭照片了。





青海老李賞石


玩石嘛 別太較真 因為沒有體系與標準定義 愛著自清 清者自愛











精品奇石閣


談一點不同觀點:在現實世界裡,談論關於賞石的問題,自己擁有的石頭只有自己看重,也只有這樣的心態才正常😄不是我的石頭儘管很好與我何干?別人的石頭我即使再喜歡它,也只能藏在心底不能表露出來😄雖然自己家的石頭可能真不如別人的石頭好,但也可能它是真的好,如果我自己都不看重它、試問誰會幫我肯定它呢?這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的現實問題。你把它當普通商品,它就只能給你普通商品的回報,你把它當藝術品,它就可能會給你藝術品的回報。一石一面貌,一石一世界,在爾虞我詐的現實世界裡,要清楚的認識到誰說的是真話?誰講的又是假話?賞石世界自己的認知最重要。就如許多人談論我的這個石頭一樣,僅管它有我們祖先的形象,也還是有許多人詆譭它,不認可它的藝術性,那此時我自己的認知猶其顯得更重要,大家說現實世界不是這樣的嗎?😊😊😊






石質藝術


贊同。


沒有天下第一的石頭。


一個破石頭,誰敢稱天下第一,愚者之人也。

賞石的是心境,不是攀比。幾塊可以看出婦孺的石頭,就自以為自己是大師。牛吹出去了,怎麼收回來?賞石文化,悟道也,給心裡靈一片淨土。


要拓寬自己的思想境界。


有些人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永遠認為自己的石頭天下第一,孰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是要不停學習的過程。從嬰兒誕生之日起,就不停得與外界交流信息,不斷的嘗試認識這個世界。


有些人思想非常狹隘,不能接納其他石種和其他藝術形式。卻不知天下之大,各路種石早已百花齊放。閉門造車,永遠損傷的是自己。


建議可以參考,但不能完全信。


別人的建議可以參考,但不能完全接受。每個人的思想肯定是有漏洞的,每個人想法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的。你給別人建議不一定是完全正確,也有可能是錯誤的。


亙古國畫石


說實話,對石頭我是外行。但我覺得固執是不對的。

因為石頭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人有各人的觀點,對於賞石,悟性很重要,因此同一塊石頭認識不一樣。

再是即便懂得石頭,這其中學問高深莫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小藥鋪也有人參”,認為自己最懂顯然不行,這不利於自己在玩石行中不斷提高。

最後我說的是,不但玩石,幹啥也離不開人品,"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只有不固執,同行業中不斷交流,才能提高玩石的品位。

囉囉嗦嗦說了這些行外話,望看官別見笑。


本昌談歷史


【我的看法】

【固執己見只會讓自己故步自封,善於納諫才會百花齊放】

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廣開言路,善於納諫。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識和眼界也是具有侷限性的,所以我們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境界,為人處事都要謙虛謹慎。

對於別人的建議無論對錯我們都要首先感謝人家,這說明人家對你還是認可的,希望提點建議會對你的發展更好,所以我們必須有顆感恩的心。

其次,我們要認真思考人家的建議,從專業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對人家是尊重對自己是負責,要知道如果人家的建議對我們真的有幫助受益最大的還是我們。

第三,具體說到玩石我們更應該如此。因為玩石是要靠眼界和歷史知識的,還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做知識基礎,可是人無完人,也不可能讀盡天下的書,看盡天下的石,正所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廣開言路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我們可以少走彎路。

【總結】

玩石也好,做別的事也罷。古往今來善於成事者均為善於納諫之人,我們做事更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





仰望星空的讀書郎


不完全對,因為頑石也講機緣,某種對玩傢俱有特殊意義的石頭可以這樣認為,頑石在欣賞時講個人感受,他服務於個人審美。有一定的大眾型審美意識,但真正好的藏品高於大眾審美,他在不斷拔升大眾的審美眼光。好的藏品發掘對個人藝術素養和美學水平要求很高,一個真正好的藏品要在賦予它極強的文化符號上下功夫,要對其內涵進行深度發掘,對個別具有很大潛力藏石,也需要有極高鑑賞水平和獨特眼光的人才能發現,認知並賦予它獨有的靈性。要在賞石的形態,配裝,域名上下功夫,把藏石的最美一面表象給人們。在收藏上畢竟大眾欣賞水平只能建立在世俗的眼光上,獨具慧眼也只是個別人。他們恰恰是帶動整個行業發展水平的風向標。藝術鑑賞要摒棄“自己娃是世界上漂亮的”狹隘思想,藝術因交流而精彩,藝術的欣賞和評論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美的藝術也要進行交流於碰撞才能煥發它的藝術魅力,要讓人不斷的認知接受,才能體現它的最大藝術價值。


文利wenli


不是吹牛,我收藏的東西都達凍玉級別的,誰要千元便出手






一個人的遠遊s茹毛


據我個人的感受,哪些號稱天下第一的,沒一塊是真正算得上是好石,是藏者本人患有白內障,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坐井觀天,黔驢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