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家長應該這麼做

孩子的飲食是否合理、是否健康,關乎一生。

對於處於快速生長期的孩子們來說,每天所需的營養素及其需求量在逐漸增加,任何一種營養素長期攝入不足都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影響。而一些重要營養素的缺失,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對其心理健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厭食

一般初次挑食會出現在 1~2 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寶寶們對於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吃飯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那些五顏六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才是他們最喜歡的。而2~5歲是培養寶寶養成良好飲食行為和習慣的關鍵時期,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家長應該這麼做

寶寶挑食、厭食的危害

缺鋅:會導致孩子食慾越來越差並出現異食癖;免疫功能受損,容易受到感染;生長髮育不良,胎寶寶嚴重缺鋅的會出現畸形,出生後繼續缺鋅可能導致侏儒症;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都可能和缺鋅有關。缺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好在如果孩子能好好吃飯的話,並沒有那麼容易缺鋅。但是萬一寶寶缺鋅,食補是關鍵,好好吃飯是根本解決之道,如果寶寶繼續挑食、厭食,以後還可能會缺鋅。

缺鐵:會對孩子的神經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損害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即使補鐵後也很難恢復,長期缺鐵也會導致寶寶免疫力下降。

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 D 時容易影響鈣的吸收,導致體格發育緩慢,還可能造成“維生素 D 缺乏性佝僂病”。

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A除了會影響視覺功能以外,還會影響皮膚、免疫功能。

因此,足量進食、平衡膳食、規律就餐是寶寶獲得全面營養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而長期厭食、挑食,勢必對身體造成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家長應該這麼做

小提示:寶寶挑食、厭食的常見原因

1. 寶寶已吃飽或不願意吃,家長追著喂,強迫進食。

2. 加餐或零食吃得過多,尤其是高油、高糖、高脂的零食。

3. 吃正餐時不專心,抑制胃液分泌。

4. 缺乏微量元素,鐵、鋅等。

5.過度溺愛,缺乏正確的引導。

6.身體不適,發燒、腸道有寄生蟲等。 當孩子挑食、厭食,家長應首先排除疾病原因,然後在生活習慣和飲食 上細心、耐心地幫助寶寶改正。

怎樣培養孩子好好吃飯的習慣?

少吃多餐。對於 2 歲以內的寶寶們,少食多餐更適合他們,家長們要耐心餵養,培養寶寶進餐興趣,比如把食物做出各種色彩鮮豔的或者可愛的造型。

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

給寶寶準備一個沒有其他誘惑的進餐環境很重要,在寶寶吃飯的時候提供安靜的環境,避免開電視。

不能用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不要用孩子喜歡的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更不能向不健康的零食妥協。

與家人共同進餐。正餐時最好讓孩子坐在餐椅上和家人一起吃,家長為孩子提供合適的餐具,鼓勵孩子自主進食,並且要定時定量,避免拖延。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家長應該這麼做

榜樣的作用。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要對食物表現出偏好的情緒。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作。鼓勵孩子加入食物的選購和製作過程,引導孩子選擇健康的天然的食物,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

鼓勵嘗試不喜歡的食物。對於孩子非常挑剔的食物,可以以較低的比例與其他食材混合做成餡,鼓勵或嘗試供應,不要強迫餵食,如果孩子沒有挑剔,應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

飲食清淡。避免為了讓孩子喜歡上某種食物而加入大量的調味品和香辛料,要讓孩子慢慢喜歡上食物本身的味道,避免味蕾的刺激而導致重口味。

多讓孩子參加室外運動。一定的體能消耗會讓孩子肌肉得到鍛鍊,增加食慾,提高進食量。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很多時候的挑食行為是因為受到情緒的驅動,是一種自我意識建立的表現。但是畢竟孩子的生長髮育需要足夠的營養,家長不能放任其挑食。如果孩子長期挑食,需要考慮鋅等維生素缺乏問題,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作者:王旭峰 主編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長

來源:《中國人該怎麼吃?》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家長應該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