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对联上下联中可以出现同一个字吗?为什么?

寻U啊


【李红lihong】独特观点:

首先,要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点。对偶是对联中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t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t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瞑》王维

4\t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王坟联

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5\t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 子骑父作马,父望子成龙。——解缙(明)

7 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清末一书生

8\t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题联

好了,介绍完这些,答案已经有了,根据上面的第6条和第7条,下联最好不要重复上联的字。实在避不开,也不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


李红lihong


题主:对联上下联中可以出现同一个字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视情况而定。如果您想把对联提升到一个高度,就请不出现同一个字,严谨一点,用字多斟酌斟酌。如果您感到词穷了,那么偶尔用一个相同的字,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您是初学者,感到对对联好难好难的,那么请先从平仄对应,词性对应和两句的意境学起,最好上下联只出现两次相同的字,再慢慢提高,逐步消灭上下联中的相同的字。当然上联出现许多相同的字是允许的,同理下联对应的字多用几遍,也绝对可行,只要上下联对应的不是相同的字就可以了。至于多音字,一样的少用在上下联中。

1.初学者。

由于初学者对对联产生了兴趣,认为写婚联挽联春联等,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她)就会去琢磨对联该怎么样去写。借助网络平台、书籍,还有拜师学艺,都成。同数数识字一样,学对联也要积累一定的知识。什么词性呀,平仄呀,意境呀,肯定是头疼的,还有意思不能重复,规则太多。

管不了那么多,从头学起,先码字,同义不行,我就反义,相关联最好,无情对少用。二三四五,对“六七八九”,还能写个横额“缺衣少食”,利用谐音,缺少的一与十,给衣食挪用了,人家上下联也没有重复一个字,平仄方面忽略。

对数字感兴趣,千山万水窗前过,动动脑筋,先想万水千山塔顶飞,这人一定是头晕了,幻觉,其实初学的话,起码意境和平仄都及格了,至于上下联重复的字,多达四组,但移动了位置,也应该被称赞。您说呢?就凭这学习用功,也该表扬一下。

(两个姜人对战)

2.实践者。

在对联领域里摸爬滚打,偶尔出现上下联有一组重复的字,可以通过。为什么?当然是意境很好,也有可能刚好同一个字多音,而意思不相同。像郭保华先生主编的《中华字经》,宣称几千字无一重复,大伙儿一读,长字重复了,zhang和chang,可以的,字义不同嘛。

举个实例来说更好。三强魏韩赵,九章勾股弦。平仄上,这里只着重于联尾的字,上仄下平,确实做到了,意境不用说,春秋时期晋国三家显赫,魏府韩府赵府,晋文公都得尊重他们府上的人,用兵打仗全靠他们呀,周髀九章,古代重要的学术文献,记载勾股弦定理,彰显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确实是高论,再来看两位大家,钱三强,两弹一星的功勋,赵九章,著名数学家,好联自有人来品。

作为实践者,有个“三强魏韩赵”的上联,怎样让下联精彩一些,可以重复一个字,下联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三国魏蜀吴,重复两字,毙了,三城长株潭,重复个三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长沙城市经济圈,可以,四车赵李黄,重复赵字,人家那四车是村级地名,赵李黄是村里三大姓,实实在在,也是可行的。…

题主要问为什么可以重复一个字,那就是还处在实践学习之中,不求太完美了。

(这也是一对,请您也找副对联夸夸他和她!)

3.老师一级的联友。

今年的春节太长了,宅在家里也是为着国家做了大贡献,变得有理了。承蒙联友引荐,微信群某地市级《联萃》群近500人,联友济济一堂,每晚对对联,不亦乐乎,本人也力争参与其中,老老实实地学习老师们的经验,一个千江雪,一个万里埃,我好几次都被惊住了,伟人的诗词,让群友们运用得灵活自如。想上下联有重复的字吗?想都别想,马上有好心的友人来指出的,毕竟联句限定5~15字以内,字字珠玑呀,还重复个毛线!

潇湘春日暖,

荆楚夏时长。

不出家门称贡献,新风变理;

还征院校做方舱,旧疫缠身。

当然,还有好多对联我也暂时找不到对句,邓洁老师的“兵兵正打乒乓球”,您能帮忙对一下吗?

综上所述,对联上下联中不出现同一个字,才能让同行们慢慢认可您。否则,您还只是个实践者,抑或是初级联友。学无止境,衷心祝愿联坛红红火火,多出现几个大师,名扬四方!

(以下图片末尾两幅感谢赵万秒先生,雷神火神面对面;公园是公共场所,久等疫情拐点到来,小区一宅到底,也下不了楼。时间大把,对对联吧!)


ZHANGRUPlNG


可以,但要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

1、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就是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和“同位重字”,就是指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2、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另外介绍一下对联特点:

1、上联与下联要字数相等

对联是要成“对”的,而“成对”的最起码条件就是上下联要字数相等。

2、出句与对句要内容相关

对联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上下联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也就是说要上下联不光要“对”得上,还要“联”得起。

3、相对应的字词要词性相同

对联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字词,尽量具有相同的词性。也就是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代词对代词,疑问词对疑问词,虚词对虚词。

4、对联整体要平仄相谐

平与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谐调,读起来方能流利舒畅,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原则上,对联的平声字与仄声字在同一联内要相间隔地分布,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上要相对立(相反)存在,即上联用了仄声字,下联相应位置上应用平声字,反之亦然。


尤美体育


对联,也叫楹联或对子,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的是对仗工整。所以,严格上讲,对联上下联是不可以出现相同字的。所谓对仗,主要是指:

一、字数相等。也就是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

二、词性相对。是指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语,词类属性要相同,虚词实词要对应。

三、平仄相拗。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的音调,现在汉语的音节,其音调分为“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阳平、阴平属于平声类,上声、去声属于仄声类。平对仄就是对拗。对联中,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四、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次序的排列等要对应。

所以,严格对仗的对联上下联是不能有相同字的。但是,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很多汉语同一个字,发音、意义都不同,甚至有的汉字,不同的发音还可以形成平仄对立,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还有就是,有些虚词可以出现“同位重字”。





喵兽先生


对联有民间对联和格律对联两种,按吴直雄理论,对联允许出现上下联同字。吴直雄老师提出了“非格律对联”这个概念。

吴直雄老师说『写作的对联,大都是语言通俗易懂,出乎自然,或是不事雕琢;或是不拘平仄;或是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这种对联,在写作程式上显然与格律对联作法多有突破,不妨称其为非格律对联』

举例:

  左手牵来千里马;

  右手牵来千里驹。

关于对联六要素和通则,对联六要素这种说法来源于肖大志的一篇文章《对联六要素》。

肖大志的文章是建立在律诗联的基础上,具有片面性。

如“山山出”对“夕夕多”,按平水韵“山山出”是“平平仄”,“夕夕多”是“平平平”。

按今韵,“山山出”是“平平平”,“夕夕多”也是平平平。

平水韵规定,平上去入,上去入是仄声,剩下了的就是平声,今韵则把阴平阳平作平声,上声去声作仄声。

通则其实相当于一篇不成熟的对联论文,通则是08 年搞出来的,相当不完善。

个人观点,能够按照规范固然好,但吸收民间对联营养,结合实际,也可以创作出上乘对联。


听海风吹过


可以,但要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

1、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就是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和“同位重字”,就是指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2、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建木小窗


可以,但要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

1.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就是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和“同位重字”,就是指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

2.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小书为


对联上下联中不可以出现同一个字,对联规则不允许重字。

对联言简意赅,惜字如金,讲求对仗工整。

对联分宽带和工对,宽对词性要求上稍微宽泛一些,譬如流水对。

工对力求工稳。词性相对,字数相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无论宽对工对,对联上下联中都不可以出现同一个字。





拂砚


先说结论,上下联原则上不能重字,但有几种特殊情况是允许有规则重字的。

原则上要避免重字是因为重复容易显得作者词穷,如果末位字重复,也会导致平仄出律。

特殊情况允许重字,是因为不想因为规则死板而埋没才情和趣味。

现在我们就来品品下面两种“法外开恩”允许重字的特殊情况。

同位重字

上下联相同位次的结构助词可以重复,如“之”、“其”、“所”、“者”等文言虚词。

例如:

顺心之语不无假意,

逆耳之言更有真情。

这里的“之”就可以重复,无伤大雅,毕竟结构助词就那么几个,玩不出花样,硬要不能重复,也是强人所难,反而会埋没很多好对子。

但这里要注意,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不能重复,因为对联在韵律上要求末位字“仄起平收”,上联最后一个字须是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须是平音。

现代普通话的平仄比较简易,第一声、第二声属于平音,第三声、第四声属于仄音。

这里复习一下小学拼音哈。第一声就叫阴平、第二声也叫阳平,第三声叫上声,第四声叫去声。

阴平、阳平顾名思义肯定是平音了,剩余两个就是仄音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哈!

当然,如果按普通话读音来看,很多古代诗词、对联是会平仄出律,不符合上面平仄规则。

这时候,请不要怀疑古人犯规,其实是因为一些字的古音和现代普通话不一样。

古音分“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同样顾名思义,“上平、下平”属于平音,剩余三个属于仄音。

这时候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古音多了一个仄音。没错,古音有“入声”,然而现代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入声”现在只存在于吴语、粤语、客家话等方言里面。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字的古音平仄呢?

也很简单,一本《平水韵》就可以解决啦,古人为了押韵方便汇编韵书。现代人怎么偷懒呢?百度百科打开“平水韵”,然后Ctrl+F直接搜索这个字就可以看到啦。

异位互重字

上下联不同位置互相重复,颇有你来我往、相互较劲的感觉。这种对联有的比较有趣,有的富含哲理,颇令人玩味。

比如:

月落西湖诗里画,

日升东海画中诗。

上下联 出现两个重字“诗、画”,但他们是互相重复,就是第五个字和第七个字相互重复。这也是极好的。

又如: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白头吟》

“岁岁”“年年”互相重复,有何不可呢?

所以说,法无定法,章非死章,天下文才,唯灵不破。

再如: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这里的重复就多了,从一到十,全部重复,但是人家是倒过来重复,相当于一和十互相重复,二和九互重,三八互重,四七互重、五六互重,并不违规哈!古人诚不我欺。

继续欣赏两幅互重联。

好啦,先说到这,以后有时间再说说回文联等,上联、下联各自内部重复的情况。更好玩!


驱燕者


对联,作为正宗的是须按联律。其它不说,只讲(一)上下联相对位置,是不可以重同一字。就虚字说可以,但我认为还是欠佳。如范仲淹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们只说是名言,警句,格言,不叫对联。

(二)同一句中是可以重字的,一些是作为艺术,技巧而为之。如轰动楹联界的东莞征联: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重了观丶山,二字。那么,下联相对位置也必须重另一个字。如:

罗汉果前罗果因。.

(仄)仄平平仄仄平。(注`由于第三字为仄声,孤平拗救,应:平仄仄平平仄平。)征联者说明用平水韵格(即注意入声字,及在平水韵中一字多义多音。)原先为一字一万元。现为7字七十万元。上下联是出联者讲解其平仄及嵌字对应艺术例子。当然上出联难匹对。罗字,作动词解配果因很别扭,果因/山水。也嫌不工。扯远了,在对联中,上联异位重字是允许的。但下联必须与之对应重另一个字。就如写回文格律诗一样,七律,五律写回文,考才艺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