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既養豬又養雞,誰將成功複製溫氏模式?

點擊藍字

既养猪又养鸡,谁将成功复制温氏模式?

關注我們

無論是養豬還是養雞,當下都面臨著行業大幅波動的風險,目前只有溫氏股份同時在這兩塊業務上做得較為均衡,最大可能保證了業績的穩定性。眼下,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向著這種模式發展。

文|《農經》特約評論員 馬進

對於眾多畜禽養殖企業來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註定將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養豬企業尤其如此。由於非洲豬瘟的持續影響,2019年年初生豬價格跌至谷底,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均處於嚴重虧損狀態;而從年中開始由於供需關係極度不平衡,導致生豬價格迅速回升,至2019年10月達到最高點,漲幅超過200%,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

既养猪又养鸡,谁将成功复制温氏模式?

溫氏股份創業績新高 豬雞齊養模式被看好

生豬價格的巨幅波動,也讓眾多養豬企業的業績坐上了過山車,終於擺脫了2018年度的低迷。1月6日晚間,龍頭企業溫氏股份(SZ 300498)披露了相關銷售情況及2019業績預告。在2019年度,溫氏股份一共銷售肉豬1851.66萬頭(含毛豬和鮮品),收入為395.45億元,銷售均價18.79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16.95%、20.03%、46.57%。溫氏股份預計稱,2019年度淨利潤可達138.5億元—143億元,同比上升249.97%—261.35%,將創下業績新高。

其實,不光是豬肉價格的大幅反彈讓溫氏股份可以拿出耀眼的年度業績,家禽養殖業的持續景氣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2019年度,溫氏股份銷售肉雞達9.25億隻(含毛雞、鮮品和熟食),收入為258.92億元,銷售均價15.06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23.58%、34.03%、9.93%。養雞業在經歷了2017年的低谷後,迅速在2018年就迎來了復甦,並在2019年繼續升溫。比如行業龍頭聖農發展(SZ 002299)在1月4日發佈公告,預計2019年度的淨利潤將在40.8億元—42億元之間,相比三季報時的預測(37億元—38億元)又有提升。

養豬業和養雞業雙雙保持上升勢頭,不僅讓相關企業得以揚眉吐氣,股價大幅回升,也吸引了更多企業紛紛在這些領域加碼。像牧原股份(SZ 002714)、新希望(SZ 000876)等都不斷在各地設立新的基地、擴張養殖規模,甚至大有超過行業老大溫氏股份的架勢;海大集團(SZ 002311)和康達爾(SZ 00048)等也加快步伐、紛紛在養豬業落子。

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養豬企業和養雞企業進入對方所在的業務領域。實際上,在之前只有溫氏股份在養豬和養雞業務上齊頭並進,都做到了行業領先的規模,該公司2018年總營收554.64億元,其中肉豬業務貢獻337.66億元,佔58.99%;肉雞業務貢獻199.56億元,佔34.87%。而這種混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則對沖了行業週期給業績帶來的不利影響,相當於穩定器的作用。比如在養豬企業業績一片慘淡的2019年度,溫氏股份仍實現了近40億元的淨利潤,這其中養雞業務功不可沒。

這種趨勢會不會變得越來越明顯,是否還會有大批企業跟進?能否改變畜禽養殖企業業績大幅波動的弊端?或許是今後一段時間內值得關注的焦點。

既养猪又养鸡,谁将成功复制温氏模式?

雙匯發展增長乏力 大筆投資加碼養雞業務

肉製品加工業龍頭雙匯發展(SZ 000895)在2019年12月30日通過董事會決議,公司計劃與河南省西華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建設肉雞農業產業化項目。為了確保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公司計劃依法投資設立西華雙匯禽業、西華雙匯食品兩家公司,註冊資本均為人民幣1億元,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6.5億元。

在此次佈局禽類業務之前,雙匯發展已有較小規模的肉雞養殖、加工項目。公司2019年半年報顯示,旗下主營禽類養殖的漯河雙匯萬中禽業在2019年上半年貢獻淨利潤7786萬元,而主營禽類屠宰、肉製品的漯河萬中禽業加工,同期也貢獻淨利潤4026萬元。不過,這樣的淨利潤規模,相比整個公司在上半年的淨利潤23.82億元,所佔比例非常小。雙匯發展在西華縣投資建設肉雞養殖、屠宰及熟食加工項目,是該公司為了進一步擴大公司禽業規模,完善公司產業鏈條和產業佈局,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從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來看,雙匯發展目前是肉製品加工與屠宰業務並舉,且主要聚焦在豬肉領域,而養殖業規模不大。雙匯發展來自屠宰業務的收入,佔整個營收的比重從2015年開始超過肉製品業務,不過由於毛利率相對較低,肉製品業務仍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雙匯發展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的屠宰業務、肉製品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0.46%和26.33%,2019年下半年一直處在高位的生豬價格,也直接影響了雙匯發展的生產經營成本,肉製品加工業務的毛利率有明顯下滑。

綜合看2019年前三季度的表現,雙匯發展共屠宰生豬1127萬頭,同比下降6.35%:其中第一季度受益於生豬價格低谷,屠宰量增幅明顯,頭均利潤創出歷史新高;到了第二季度,生豬價格漲幅明顯快於豬肉價格上漲,屠宰業務額度毛利空間被壓縮;第三季度,由於生豬調運模式的轉變,公司的屠宰量繼續有所回落,頭均毛利則大幅增長。

不過,這些行業波動對於雙匯發展算不得太大的問題,公司更需要解決的是增長乏力問題。雙匯發展的營收在2016年達到518.45億元的頂峰後,在2017年—2018年都呈現出小幅下滑的態勢,而淨利潤也大致保持在40億元—50億元之間,從現有的業務結構上很難看到有效的增長突破口。而雙匯發展的母公司萬州國際前幾年收購了美國最大的豬肉製品企業的史密斯菲爾德,這家公司在養殖、屠宰、豬肉加工三方面都有涉及,且養殖成本較中國更低,但受限於很多因素,雙匯發展與之在業務方面的協同有限。

由此,雙匯發展一個很自然的選擇便是沿著產業鏈進行擴張,加大在養殖這一端的投入,使養殖業務可以與自身的屠宰業務進行配套,從而減緩成本波動,也可以直接帶動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據華創證券預測,雙匯發展目前在生豬養殖這一塊的規模只有30萬頭,未來預計主要採取類似溫氏股份的“公司+農戶”模式擴張,力爭在3—5年時間使得養殖業務具備相當規模,目標是配套養殖業和屠宰業的配比能夠達到30%—50%。相比2018年度公司1631萬頭的屠宰規模,這意味著雙匯發展的生豬養殖規模將會達到500萬頭以上。而此次在養雞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是否能讓雙匯發展擺脫業績徘徊不前的局面,仍尚待觀察。

既养猪又养鸡,谁将成功复制温氏模式?

坐享行業景氣紅利 益生股份進軍養豬業

專注於豬肉領域的公司瞄準養雞業務,與此同時,在養雞業務上賺到大筆利潤的企業,也把目光投向了養豬業務。國內最大的祖代白羽肉雞繁育企業益生股份(SZ 002458)近日公告稱,公司就共同建設“黑龍江年出欄-屠宰加工200萬頭生豬農業產業化生態循環項目種豬端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項目投資估算總額約13.6億元。

同期,益生股份還與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人民政府簽署了“種畜禽生產-種養加結合生態農林場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該項目設計目標產能為年產雞肉及其產品20萬噸,主要包括年更新84萬套肉種雞、6000萬隻商品肉雞養殖、飼料加工40萬噸/年、年單班屠宰6000萬隻肉雞及雞肉深加工等;並建設4800頭原種豬場項目,配套建設有機肥加工廠、種養結合項目。該項目預算總投資為11.92億元,將分兩期實施。

而在新年前後,益生股份還達成了一項併購協議,計劃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獲得北京四方紅科技旗下四方紅農牧70%股份,以發展種豬和肥豬飼養業務。相關資料顯示,北京四方紅科技擁有11項專利,大部分為生豬養殖飼料配方的發明專利,飼料涵蓋斷奶仔豬、哺乳母豬、生長育肥豬等品種。該項目一旦最終實施,無疑將會助力於益生股份在養豬領域的擴張雄心。

作為養雞業的龍頭企業,處於產業鏈上游的益生股份明顯受益於近年來的行業景氣,從2018年開始白羽肉雞行業供給持續緊張,需求增長勢頭未減,種雞價格上漲明顯。數據顯示,在2019年前三季度,益生股份實現營收23.86億元,同比增長152.56%;淨利潤14.69億元,同比增長996.05%,淨利率超過了60%。公司預計2019年度的淨利潤可達22.5億元—23億元,同比增長520.11%—533.89%,達到了歷史業績頂點。

其實,益生股份也有養豬業務,不過規模一直偏小,這塊業務在2017年—2018年的營收都在5000萬元左右,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2019年上半年的表現來看,養豬業務的收入只有1600多萬元,佔比1%多一點。而在養雞業幾乎已經達到盈利水平的最高點後,益生股份要想保持增長勢頭,顯然也面臨著較大的難度,在此時決定做大養豬業務,幾乎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無論是雙匯發展還是益生股份,它們做出擴張新領域的決定,主要都是因為看到了所在領域的天花板,意在打開新的增長空間。不過,眼下養豬業和養雞業都處在景氣週期的高峰階段,產品銷售價格高企,但這種態勢也很難一直保持下去。在這個階段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產業佈局,客觀上可以形成更為均衡的業務結構,增加對抗波動的砝碼,但同時更要注意控制風險,畢竟行業龍頭們都在持續擴張產能,新的供過於求局面或許即將來臨。

圖 文 來 自

2020年第1/2期

既养猪又养鸡,谁将成功复制温氏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