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新冠肺炎疫情宅家期間如何開展體育鍛煉

摘要:一場新型新冠肺炎爆發,它有極強的傳染性和危害性,短短時間以武漢為中心波及全球,死亡率極高。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型新冠肺炎預防控制工作的部署,有效防控新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學校停課不停學,施行網絡教學,全面落實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針,體育鍛煉即能提高學生身體體質,有效防控疫情,又能保持和提高身體素質,為體育考試做好準備。

關鍵詞:新型新冠肺炎、體育鍛煉、體質、素質、考試

一、體育的定義

體育--身體的教育。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歷史,然而“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在體育一詞出現前,世界各國對體育這一活動過程的稱謂都不相同。體育一詞,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簡稱為體育。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直接目的,並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體育的這一定義既說明了它的本質屬性,又指出了它的歸屬範疇,同時也抱自身從與其鄰近或相似的社會主義現象中區別出來。但是,體育的概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體育的認識也將有所發展體育運動是有很多好處的,對身體上還有心理上都是有益的,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還可以釋放壓力,調節自身的不愉悅感。從而達到身體和心理一致往好的方向發展的目標。

二、體育鍛煉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秩序漸進原則:體育鍛煉的秩序漸進是指在學習體育技能和安排運動量時,應該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進行。

(二)全面發展原則:在體育鍛煉時,要注意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身體機能的全面提高。

(三)區別對待原則:體育鍛煉時,還要根據每個鍛鍊者的年齡、性別、愛好、身體條件、鍛鍊基礎等不同情況做到區別對待,使體育鍛煉更具有針對性。

(四)經常性原則: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鍊的效果才明顯、持久,所以體育鍛煉要經常化,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雖然短時間的鍛鍊也能對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一旦停止體育鍛煉後,這種良好的影響作用會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則:從事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要注意安全,如果體育鍛煉安排得不合理,違背科學規律,就可能出現傷害事故。

三、體育鍛煉中需注意的問題:

(一)選擇好鍛鍊的目的。依據性別、年齡、職業、愛好和身體健康狀況的各不相同,運動目的有強身保健、防治疾病、健美減肥、消遣娛樂等。高三體育生和初三學生有體考任務,根據所選項目設計好方案,宅家以輔助訓練代替專業訓練。

(二)鍛鍊時要把握好運動的量。例如利用跑步機進行跑步練習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速度和時長,但無論選用什麼樣的運動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則,切勿突然增加運動量而造成運動損傷。

(三)注意動作速度。只要進行動力性肌肉力量練習,就存在動作速度問題,負荷和速度之間有著密切關係,負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鍛鍊者要根據練習的要求合理安排,對於青少年來說,爆發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練習時,選擇適宜的負荷,儘量加快動作速度,對提高肌肉的爆發力十分有益。

(四)控制好練習次數。對於一般體育鍛煉者來說,沒有必要每天都進行力量訓練,即使是為了專門發展肌肉力量,採用隔天力量練習,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進行力量練習,不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顯,而且還會造成整體機能的不協調發展。

(五)忌鍛鍊後以體溫烘衣。運動後汗液分泌較多,衣服可能溼透,有些年輕人自恃體格健壯常懶於更換汗衣,極易引起風溼病或關節炎。

四、為了避免在鍛鍊時出現意外傷害,體育鍛煉還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一)做必要的熱身:當肌肉越鬆弛時,它們也更容易被駕馭和擴展,做這些運動將使你減少受傷機會。因此,花上5分鐘的時間,讓身體完全地活動開,有稍稍出汗的感覺是最好的。

(二)做必要的伸展運動:當鍛鍊一處肌肉的時候,它會變得緊繃而縮短,伸展運動就是幫助你放鬆肌肉,從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痠痛。做這個動作的最好時間是在完成熱身運動之後,同時須持續每個動作20~30秒的節奏,這將有助於肌肉鬆弛,使健身者獲得一個更有意義的伸展運動。

(三)做必要的水分補充:正在進行運動時,身體會因流汗而迅速喪失水分,而這些液體必須及時補充,否則的話,隨時間的推移,身休就會出現脫水的現象,人也會感到口渴難捱。所以,在運動的從始至終過程中都不要忘記給身體補充水分。

(四)運動最後需要必要“冷卻”:如同健身之前身體需要時間“預熱”一樣,身體在鍛鍊之後,也需要時間恢復平靜,讓心率重歸正常。可以緩緩地放慢的動作,直到心跳還原至每分鐘120下或更少。當感到自己的心跳趨於緩和,呼吸也逐漸平穩時,也就完成了最後的“冷卻”工作。(作者:譚平,男,中學高級教師,湘潭市四中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