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老年人不顾及子女,变得极端自私,甚至无端迁怒子女,怎么办?

碗里无姜


多数老人是为子女着想的,能出力就出力能出钱的出钱,还有两样都出,都是尽力而为但是也有少部分是自私的,可能这些老人就是这种性格吧,子女就得包含点吧!


阳光生活vlog


由“变得极端自私”的”变得”一词可以读出,老人以前不是这样的,是现在变得这样了。我身边也有几个例子,分析可能的情况有四:

一,老人患有精神类疾病。

比如老年抑郁症、痴呆早期。

痴呆老人大脑细胞部分死亡,脑的思维功能和运动功能都不同程度的受损,支配不了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说话做事都不着调,不在常理。

我的大嫂就是这种状态,有时气得我侄女就像训自己儿子似的训她,她更是气的脸红脖子粗地训我侄女:当年你爸在泰安部队上,一年回不来一趟,我在济南一个人拉扯你们仨,还得上班……,我侄女顿时就偃旗息鼓了,让我嫂子尽情地撒气。几个小时后一吃饭就都忘了,一切如常。其实,只要子女们不跟她抬杠,顺着她,就啥事没有。

可很多子女不了解这是老人的病态,不免会责怪老人不顾及子女。

人老了就是老小孩,其实还不如小孩的脑子灵光。子女要把老人当不懂事的婴儿或者病人看待,别计较老人现在不好的性情,多想想以前老人对子女的疼爱情景,不争辩自己的对,不纠正老人的错,就随着老人不着调的思路哄他们高兴,照顾好他们的衣食起居,这就是孝顺。

所谓孝顺,说的不光是孝,还有顺。

二,老人身体有病不适。

比如有些老年慢性病,如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关节病,更年期延长,等等,不仅身体难受,还有会导致内分泌方面的问题,从而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异常。

这种情况下,子女会误解老人,把病人当正常人了,以为老人无病呻吟,不帮自己看孩子做事, 对老人的痛苦不闻不问,甚至冷漠反感,就会使老人很伤感。

对比自己对子女的疼爱,老人心里有落差,感叹子女不孝,醒悟靠子女养老不靠谱。因此,开始为自己的养老考虑,才变得自私。

三,子女啃老在先

子女向老人不断索取,比如要老人给买房、买车、彩礼、满足其他消费等等,这是子女自私在先。

老人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子女的所有消费要求,子女认为是老人自私,舍不得给子女花钱,不疼爱自己,而没有体谅老人的艰辛,是否有实力满足你。

这也是老人教育子女方面的缺失,比如溺爱,从小没有给子女尝试生活艰辛的机会,所以子女就养成了啃老的习惯。

当老人没有能力去溺爱了、并且自己也需要关爱时,才发现过往的溺爱换来的是失望,悔不当初,心态失衡,因而变成现在这个“极端自私”、又爱冲子女发火的样子。是子女自私在先,老人感悟,自私、对立在后。

四,老人的秉性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老人年轻时就如此,自私、脾气暴躁,对子女的关爱少,为自己考虑的多,这种父母也是有的,但极少。一般与老人小时候的家教及经历有关。

老了以后,随着脑功能的不断退化,这种脾性更严重了,也是必然。

总之老人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一般是因为病态或者失望所致。

只要父母没有抛弃子女,把子女养大的过程总是辛苦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如今老了,即使子女对老人没有了感情,还有血缘,也该尽子女的赡养义务

人老是自然规律,没有一个人逃脱这个规律而不老。

将心比心,用自己对自己孩子的那种感情去理解老人,让他们过个轻松的晚年,自己的子女也会有样学样的。


Shuang降


我的母亲临过世的时候,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那是我的母亲,我不能代替,只有想尽一切力所能及的办法减轻她的痛苦和恐惧!有时候也会说两句气话!可是过后还是老老实实伺候她老人家!想过小时父母照顾的辛苦!所以才能心平气和伺候老人家!不过老人和孩子对比!还是小孩好伺候,只要吃饱穿暖,干净卫生,小孩子一点都不闹!可是老人家就不行了!特别是至死都头脑清醒的老人,可以一天一顿!也可以一天二十四顿!不给还不行!一顿一口水一口饭!在喂不吃了!饱了!夜里你还不能睡觉!因为老人家特别怕一切东西,连大声说话都要害怕!哎!妈妈,愿你和爸爸在天堂安好!儿子想你们!


家有一宝no1


这话有几方面说法,我身边就有,父母把孩子都养大了,手里可能也空了,身体健康也不行了,就是手里有也有别的事,孩子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年青人就是一个肯老族,孩子让父母代,饭也让老人做,钱也让老人出,他也是年级的人了,想过他累吗,本门亲属各方面礼钱你们出吗,千万不要在多子多孙了,一个照顾不到,就会出现各方面的怨言,这个就一个儿子,俩女儿出嫁了,老人病到没人做饭,带病还要起来做饭给媳妇孙子吃,结婚5年分开了,没做过饭,说不会做,老人可怜儿子孙子哪个累呀,看不到头呀,看看现在就想到自己未来了,也就没精力问了,这次病毒期间,在老人家吃一个月,因一点小事和老人反脸了,媳妇带个两岁孙女,爷奶带4岁孙子从几个月开始带,孙子4岁宁挨打哭,都不愿根父母睡,吃住就跟奶奶,这次奶奶呀痛受不了,他们在旁边玩手机还等奶奶做饭吃,奶奶火了,说了几句,最媳妇把屋里拉圾,板凳揣捯走了,老人说想死了,指望不上你:媳妇到外面她可能也有一篇论文,


让我安静下来


老年人的难处年轻人应该体谅,我看到一为位老人七十多岁因为儿子出轨小三上位,儿媳妇带走了两个可爱的孙女,老两口男人得了小脑萎缩,不认亲人,女人得了脑血栓,家里没有了欢乐,这样有伤痕的老人还会顾虑什么,只有不解和悲伤。


荣990


曾经听别人说过一句话:“五十岁左右的父母是香饽饽,大家都抢着要,六七十的父母惹人嫌,大家都想往外推”。究其原因,五十岁左右的父母还不太老,有精力帮着儿女洗衣做饭,接送孩子,处理各种家务琐事,甚至在金钱方面也可以贴补孩子。在孩子眼中,虽然父母还是爱念叨自己,生活习惯也和父母不太一样,但是,自己有求于父母,父母是来帮忙的,能帮着自己解决大部分后顾之忧。这个时候的父母,总的来说,对于子女来讲,是可敬可亲的。

仍然有精力的父母,含饴弄孙,有很多事情做,也不会时时伤春悲秋,把注意力都放到子女身上,与子女产生过多的矛盾。


六七十岁左右的父母,精神都大不如前,甚至有的还疾病缠身,这时候子女和父母的矛盾都会一一凸显了。养儿防老,儿女认为让老年人吃饱穿暖就好了,一般不会去顾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果老年人还有其他方面的诉求,有的儿女甚至认为无理取闹。为了老年人的安全或者居家的和谐,子女甚至可能强硬地和父母说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是,老年人一辈子的习惯不是轻易能改得了的,改不了,就容易激发矛盾。一有矛盾,儿女委屈,老年人也自感委屈。

对于老年人来讲,自己正常的社交生活没有了,就会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儿女的身上,但是子女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如果父母强行和自己说话,东拉西扯,就会很烦躁,不自觉地就态度不好起来。这时,老年人就会认为自己老了,没用了,遭到儿女的嫌弃了,很容易变得敏感多疑,暴躁易怒。有时候,听到只言片语,就会联系到自己身上,就会想冲子女发火。

自己感觉老年人不顾及子女,变得极端自私,甚至无端迁怒子女,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之前父母太无私了,一旦父母帮不了自己时,不分实际情况,就认为父母变得自私了;是不是自己对父母要求太多,自己对父母的一些要求是否不那么合理,父母不是不顾及子女,实在是无能为力。或者在我们不知不觉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受损了,已经成为“老小孩”的父母,已经不能正常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了。如果真是老年人的错话,能劝就劝,实在劝服不了,把握住一个度,体谅对待就好。


和则久


有些老人做事太过分,让自己孩子成家利业后,就好像完成自己事情,从此在也不过问孩子事,可是当父母还很年轻四十岁左右,还能帮助自己孩子做很多事,可有些老人可不这么想 ,也不管自己孩子生活咋样,只顾自己享受,没有真心付出,那有回报,目光短浅,你可不料后事,以后有病有灾怎么张开嘴,让孩子孝敬你们在床前啊!


阳光201125479


这样的老人一般来讲都是80左右的年龄了,他们的身体与大脑都在退化。实质是内心的纠结,怕死爱钱是两大特点。偶尔也会显示出对过去几十年付出的怨气。他们年轻时确实吃过很多苦,与今天做比较有巨大的失落感。没太好的办法,我们的生命出自他们,就耐心的忍忍吧。尽可能的对他们好,做事不留遗憾。


客勒兄


一直在照顾,被照顾的就认为是应该的。

父母慢慢就老了,特别退休之后生理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和生活,从照顾别人慢慢地需要孩子关注和帮助。

这个阶段一直被照顾的孩子就受不了了,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变得自私自利了。


助人才乐1


父母对儿女极端的自私,这恐怕是极少极少数!世上唯有父母对儿女是毫无保留而无私的奉献!要说父母极端的自私,那一定是个别不孝子女逼的父母无退路了,才至于让父母自私。因此做儿女的千万别忽视了对父母的尊重,在各方面多对老人关照爱护。使父母老有所依,这样会使老人在思想和心理上感受温暖而倍觉安全!知恩图报、有反哺之心是我们做儿女的应尽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