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面对疫情可能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防疫”应该怎么做?

湛江仔



cxcdd



夏周123456789


面对疫情可能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防疫”应该怎么做?

这次疫情,来得突然,病毒传播快,被感染的人多,受影响的行业多,让很多人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在以往调整的众多心理疾病患者中,有的虽然有恐惧情绪,甚至很强烈,但他们并没有实质的危险,是焦虑放大的。而面对疫情,出现恐惧情绪是正常的,因为确实有被感染的风险。

面对疫情,首先让大众了解病毒传播的特点,让大家知道掌握有效预防的方法,客观的解释被感染者治疗和康复情况,以减少心理压力。

有的人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虽然没有被感染,家里也做了很多防护,但焦虑得很,甚至每天都哭,主要是个性过于敏感,严重的缺少安全感。这需要在消除焦虑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培养自信,增强安全感。

从长远看,要引导大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好的饮食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大脑及时享乐的思想,培养自控力。


霍体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让春节变得如此漫长。每天网络上的各种新闻报道、实时数据、救援信息让本就紧张的神经变得更加敏感。如此关乎生命健康的大疫情,每个人都不免恐慌,开始面临着各种担心、害怕、食不知味、夜不能寝,更加担心灾难随时会降临、生命随时可能遭受危险。

面对危及生命的灾难时,我们都可能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行为反应,下面我们将罗列一些最为常见的表现,这些表现是任何 正常人群应对任何危机事件的 正常反应:

情绪方面:出现了对这场疫情的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控制不知担心会不会被感染,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对政府、对干预措施的抱怨、愤怒;对疾病得不到控制的愤怒和无助、绝望;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对待家人、外人没有耐心。

躯体方面:可能出现不自主心慌、胸闷,头痛,容易出汗,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身体各种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甚至出现血压升高、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认知方面:可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总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觉得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并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如此脆弱、难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

行为方面:出现逃避、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也或者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行为变的冲动、经常发脾气;开始饮酒、吸烟,或者饮酒、吸烟增加等,甚至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上述的这些表现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出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是疑似感染人群,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反应:

情绪方面:迫切需要治疗和关注的渴望,情绪变得过分焦虑、紧张;对疾病加重、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到后悔、自责;对疾病过度担心和绝望而引发抑郁或者情绪不稳定、激惹。

躯体方面:由于疾病原因,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可能出现更多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还可表现出恶心、呕吐、失眠、尿频、便秘等症状。

认知方面:思维出现明显的偏执和绝对化、灾难化,难以听从别人的意见,变得敏感、好猜疑;注意能力下降,控制不住反复回忆过去的一些行为,对疾病进行否认;对生病、对社会、对生命觉得不公平。

行为方面:逃避医生的检查和救治、不愿听从医嘱;对身体过分关注;反复要求医学检查;服用大量的药物;对家人或其他人要求苛刻;过分的依赖家人、医生;出现冲动行为,表现谩骂、侮辱他人、违反规则等。

如果是确诊感染人群,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情绪方面:得知病情时的震惊和恐惧;之后对病情加重、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到后悔、自责;抑郁、感到对生命的绝望;愤怒、惊恐;也可能会表现淡漠。

躯体方面: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更多的症状,更加虚弱;出现发作性心慌、胸闷,有些甚至伴有濒死感;整夜失眠;惊跳反应、饮食更进一步减少或者明显增加等。

认知方面:对病情或疾病的否认;觉得生命不公平;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意识程度下降。

行为方面:对家人更加依赖,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开始与家人告别等;或者逃避治疗,冲动伤人、毁物等。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如何自我调整

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但过度的焦虑会使人行为失当,恐惧也在这些不当行为中迅速蔓延开来,造成人群的恐慌。那么面对疫情时个人将如何采取有益的反应呢?

1、从行动上积极应对

1.1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适当运动和娱乐是维持自己身心稳定的基本条件——保护易感人群。

1.2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1.3如有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必要时自我隔离,积极就诊,目前网络就诊平台已开放——隔离传染源。

2、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调整

2.1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权威性,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要以讹传讹,也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关注的频率,适时轻视一下,做一些可让自己更开心的事情。

2.3“响应号召”、“提供资源”向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在此次危机中先调整好自己,适应新的平衡,然后可再出一份力,共渡难关!

3、焦虑恐惧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时该怎么办?

3.1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3.2化被动为主动,现在各种信息传播不断,可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以帮助周围的人或供必要时使用,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而不仅是被动接受谣言而引起恐慌。

3.3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断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拨动我们的神经,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因为对于“恐慌”你属于易感人群,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3.4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可以放松下来。

3.5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不要忘了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目前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当地心理干预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

一线救援人员如何自我防护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一线的救援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救援任务,心理上也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线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面临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其身体健康及生命直接受到威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发生,导致医疗机构负担增加,医护人员短缺,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处于应急救援,工作时间明显延长,缺乏休息;救援物资缺乏,以及多重防护带来的各种不便,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1、一线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哪些反应?

1.1躯体反应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容易疲劳,体能下降,睡眠也出现问题,噩梦多,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直接影响救援工作。

1.2心理反应

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常会出现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更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与他人交流不畅,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对他人失去信任感;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感到不够安全,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1.3职业困扰

最常见的是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职业耗竭感,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甚至绝望、无助;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并因此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患者相比微不足道;觉得自己帮不了别人,进而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工作出现无价值感。

2、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自我调整?

医护人员被称为“白衣天使”、“白衣战士”,其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虽然属于救援人员,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面对巨大心理压力,一线医护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心困扰,主要表现为体能下降、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等身体反应,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药物使用增多,焦虑、无助、挫败感等。

2.1注意休息和饮食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线医护人员无论从工作量还是工作时间都明显增加,在救援过程中生理需求的满足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自我要注意休息,不要总和患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医护人员单独的自我时间。不管自己是不是有胃口,每天需要定时定量的进食。

2.2及时疏泄情绪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允许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并及时察觉与调整。与同事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与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不相互指责;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找到自己放松和娱乐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2.3学会改变认知

面对患者出现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疗,甚至出言不逊,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不要将患者的不满看作是对自己的不满,不要以此来责备自己,增加自身的心理压力。要告诉自己,患者的等待是必须的,你没有办法一次性地照顾到所有的患者。要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医疗活动、每一次的医疗救援,每一个医疗处置都是有价值的。切记:疫情的蔓延、患者的增多不是你的错!

2.4寻求专业帮助

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专业心理人员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对救援管理人员的建议

1、信息透明化

应对谣言和不明确信息、负面信息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恐慌和情绪,行为传染,需要统一领导和信息管理。作为普通老百姓,需要了解针对本次突发事件的具体信息,而救援管理者需要通过媒体公布相关信息,不让不确实的消息去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2、合理安排救援

一线救援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及工作量的改变,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救援管理人员需要合理、统一安排一线救援人员,定期轮换修整。

3、开通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

鉴于突发事件的性质,可以借助于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援助。通过心理援助让群众的恐慌情绪有出口,并传递科学、可信的信息。因此,借助媒体、网络平台等形式开展反应迅速、方便高效的心理援助可能成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期间专业人员最重要的心理干预手段。


翊墨轩


对普通老百姓:

生物心理社会上宗教上的要求,出现问题时,要针对 加以帮助,评估,建立同理心,评估、优先顺序,针对 性干预,用药等,几种技术运用。社会支援,解决。对外的社会联接。电话能搞定,不行再去医院精神科,等

对医护人员:

生活心理社会,评估,基础性疾病,三种技术。动机面询等,焦点短程。社会资源,保护条件,多提供帮助。

对管理干部:

他们有第一群第二群都有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身体疾病,生物学方面的问题,社会资源是否足够调配,授权是否足够,等,也需要多支持。


香远德馨


疫情当下,城在封,群体活动在禁止,部分群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以及精神上的焦虑......

这些变化正常吗?

_

我们该如何看待、应对这些反应呢?

_

01

情绪有变化,这是正常的

不同的人,随着自己处境的不同(如离疫区的远近、身边是否有人感染、自己是否感染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进入一种“应激”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下列是我们在面对压力时可能会体验到的两种极端情绪反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做好应对。

1、焦虑与恐惧

_

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很多人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或他人身上,甚至对自己能做的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确定,令自己难以放松。可能出现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等变化。同时,也有许多人为了应对眼前和未来的困难,反而会因为焦虑而比平时更加精力旺盛。这些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无需过度担心或害怕。

2、 英勇无比

_

很多人会在病毒和疫情前变得情绪高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懈可击。但我们对疫情严重性的否认和对自己的自恋并不能帮助我们抵抗病毒、变得更健康。这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表现,十分值得重视!

_

我们的应激状态会随着压力的缓解而缓解,或随着自己对压力的逐渐适应而缓解。如果应激持续存在,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身边人的帮助好转,或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社交或工作,那么这是值得注意的健康问题,需要寻求他人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

_

02

我们该如何缓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困扰?

1、接纳改变,更好地与情绪共处

_

我们可以

_

试着合理地宣泄情绪,如做一些室内运动、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和焦虑,然后把这张纸撕掉。

寻找亲朋好友的支持,我们要尽量避免只会一味嘲笑自己、否认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批评自己的人。

在累了的时候先照顾好自己,这个时候,我们要先缓解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恢复、更好地帮助其他人。

2、思维策略

_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认知技术,增加思维的灵活性、考虑更多可能性的方式,让我们走出思维怪圈。

3、行动策略

_

我们可以尝试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性,和进行身体劳动和具体工作。

4、放松技术

_

我们也可以尝试些心理学上普遍认可并有效的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着陆技术、肌肉放松技术等。

_

_

让我们打起精神,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王氏颈肩腰腿


这次疫情来的太突然传染也太厉害,真的是措手不及,产生心理恐惧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国家为了应对这场疫情采取的措施,人民是何等的众志成城,疫情不可怕,只要我们每个人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做好防护工作,不到人多的地方聚集,多关注官网消息,不传谣不造谣,就不要有什么恐惧心理,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定能战胜疫情。




追梦的光头哥


宅到家里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当然我也看到积极的一面,很多网友非常有创意,在家里宅出新花样,过得也不亦乐乎。比如有的人在家里的鱼缸前面钓鱼。有人在家里练习打羽毛球、打乒乓、打冰壶,各种各样的创意。

宅在家里,刷微博、上网看到关于疫情的消息和数字,自己内心波动比较大,感到恐慌和焦虑,该怎么办?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解决焦虑,最根本的办法是去除焦虑的因素。更早看到疫情转折点,看到更多好消息来缓解我们的焦虑。但是这并不能凭个人意志马上转移,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医学科技的发展,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这种情况缓解压力有两个更好的办法:

首先是信念,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相信党,能够领导全国战胜这场疫情;第二,应该自己放松,有自己的兴趣。在乐观的角度上来看待我们待在家里、宅在家里这段时光。

怎样才能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首先,我们一定要从官方的渠道去了解新闻,对于一些不知道来源造成恐慌的信息我们应该加以区别。

第二,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叫安全屋。也就是说我们一天当中已经接受了很多关于疫情的信息之后,我们需要放松,建议大家不要再去看和疫情相关的东西,做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一本小说,放松一下,自然进入睡眠,保证一个良好的状态。

在我们的承受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随着压力的增加,我们机体会运行更有效率,免疫反应更好。但是过大的压力,无法缓解的长期的压力,随着时间延长,会造成免疫系统减弱,降低自身免疫力。面对肺炎感染的时候,我们就会缺少一条非常重要的屏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要保证我们情绪的稳定,在病房当中我经常会跟患者说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治疗你的肺炎。

在家里看书,之前一开始特别想看,但是宅时间太久了,我做事的动力和我做事的最早的原兴趣都在一点点消磨,对于这种心态的变化,

我们第一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效率是不高的,反而你适当休息,留出一定时间给休息、给锻炼、给社交,然后你再去写论文、看书的时候它的效果更好了。所以,在家期间我们依然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规律。

在睡前看了大量一些信息,出现情绪的波动,引发我的失眠,我如何更好保持我情绪的调节?

人的睡眠其实是有规律的,我们一个晚上大概有三到四个睡眠的节律,一个节律大概是两小时左右,所以当你过了你要睡觉的那个点,接下来可能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你都睡不着。所以等到下一个节点你有困意出现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乖乖上床睡觉,这样可以很快入睡。

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没有改变的话,到第二天白天尽量别睡,晚上你在平时差不多的时间入睡,就可以把一个紊乱的生活规律调整过来,

有没有好的运动方式可以给我们推荐一下,比如在家里实现小的运动的办法?

比如说深呼吸。深呼吸得利用我们腹部的抬升、缩减,来让我们的呼吸量增加。比如我们深吸一口气之后,忍住三秒,然后把所有的气都吐出来,这样一个来回我们做五到十次,可以减缓、降低我们的焦虑的情绪,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做得过多。

还有一个小方法更好一些,是双手交替的握拳和放松训练,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握紧拳头放松一刻感觉到血液重新流回我们手掌,我们能够感到这样交替之下肌肉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区别,能调节自己肌肉的紧张,这样交替五到十次也有利于我们的放松。

面对疫情,身体是我们的本钱,所有人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心灵,渡过难关。

我在家办公,为什么感觉比平时更累?

我相信没有这疫情之前,有很多人吵着嚷着他说如果能在家办公那有多幸福。当真正这一天来临之后发现对时间管控不合适,感觉工作时间更长了,其实他失去原先工作的节奏,在这种压力之下没有把很好的健康规律的方式保存下来,这样就模糊了工作和休息之间的界限,他就觉得工作时间更长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在工作当中可能他的效率有所下降,所以同样的工作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了。

在焦虑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尽量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焦虑的形成。

待了十多天,真的快抑郁了。我该怎么办?

他现在最缺的是人际的交往,所幸,我们现在通讯比较发达。在这样一个疫情面前,我们面对焦虑的时候,家人和朋友,这样的人际交往给我们很大的支持。还有一点就是他对未来悲观的预期,因为他对未来不确定性,如果他确定了,他可能就好了。像我到我们一线来工作,我出发之前我们单位领导就告诉我,你去工作两周,结束之后出来隔离观察两周,所以我非常明确我在什么时间会在哪里。

希望大家宅在家里,一方面为国家做贡献,另外一方面发挥这段时间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只把这段时间通过焦虑的方式渡过。



喝酒的闲人


首先把一切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自我做起。1:做好自我防护,一定要科学防护,自己健康了,安全了,才能树立信心去保护他人,所以保护好自己就是做贡献。2:转移注意力,可以听听歌、看看电视、电影、视频以及多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放松心情。3多关注好的新闻消息,向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危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传递正能量鼓舞更多的人病毒并不可怕,我们有信心战胜疫情,赢得胜利。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全中国都在战斗。滚蛋吧!☞病毒





G走走停停G


冠状病毒疫情起,

有人焦虑恐惧呢;

全国人民一心齐,

众志成城抗病疾;

各行各业同共济,

千家万户都出力;

定叫瘟神必自毙,

伟大祖国东方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