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人的一生充满未知,相比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能,学会应对危机的“生存法则”是更加迫切的事情@红楼故事会

庚子年初的一场疫情改变了全部国人的生活轨迹,有人用生命冲锋陷阵,有人凭热血仗义援手,更多人待在家中,默默关注……痛定思痛中,忍不住质疑:前有非典之鉴,后有斥重金打造的网络直报系统,中间还有数度改革的疾控体系和钟南山院士多次“防止非典重来”的警示,为什么仍然不能避免重蹈覆辙呢?

这算是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两次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难道真像黑格尔说的,是因为“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抑或另有隐情?如果说危机总是不可避免的一次次降临,究竟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个超长假期,我发现早就有人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他把问题归因于“不确定性”。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纳西姆·塔勒布。塔勒布围绕“不确定性”理论,撰写了《黑天鹅》一书,并据此成功预测到近年来美国股市仅有的三次大崩盘,赚得盆满钵满。也令他的“黑天鹅”理论广为流传,成为认识危机成因和应对不确定性的必读经典。之后,他又出版了《反脆弱》一书,作为“不确定性”方法论领域的重要补充。

今天就分别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谈谈我对《黑天鹅》和《反脆弱》的个人理解;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几点现实思考。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纳西姆·塔勒布

01、读《黑天鹅》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世界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

统计学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只是概率大小不同而已。小概率的事情虽然不常见,但漫长的一生中总难免会遇上几次。譬如上世纪的一战、二战,又譬如本世纪的美国次贷危机,再譬如这次的新冠肺炎以及17年前的SARS。塔勒布把这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称为“黑天鹅”。根据“不确定性”研究,脑洞大开的塔勒布对“黑天鹅”理论进行了颠覆“三观”的阐释。

①什么是黑天鹅

塔勒布用三个特征去定义“黑天鹅事件”:稀有性、极大的冲击性、事后的貌似可预测性。前两个概念好理解,重点说一下“事后的貌似可预测性”。举个例子:非典之后,人们回顾整个事件,总结出一系列的预测、预防和应急机制并付诸实践。这么做背后的逻辑是“如果我们当初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再重演了”。

2017年,李兰娟院士等人曾在《柳叶刀》上发表过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近10余年间,中国传染病的总体发病和死亡出现显著降低,而此种迅速降低与中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新策略有关”。表明非典后我们的努力确实没有白费,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种努力是否可以堵住一切漏洞令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呢?新冠疫情跳出来,告诉我们想多了。

其实,非典经验对于抗击新冠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疾控体系让专家们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确定新病毒,就是拜“非典”所赐。但是,我们仍然没能阻止新冠的爆发,因为“吹哨人”的预警被粗暴对待,因为疫情上报和甄别不够及时准确,因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春运节点以及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为病毒扩散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预测到了科学,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却被不可预测的人性和各种“偶然”因素搞得功亏一篑,这就是“黑天鹅”的“貌似可预测性”。

毫无疑问,新冠疫情过后,我们依然会而且有必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付诸改革,推动我国疾控防御体系迈上一个新台阶,使未来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不断降低。但同样不能否认,

风险只能无限降低,却永远无法完全消失,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便又是一只“黑天鹅”。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黑天鹅

②“黑天鹅”事件的成因

网络小说里,时空穿越者因为提前知道了历史而在古代开挂式过活。现实中,绝大多数事件如果能够提前预知,结局也会截然不同。而“黑天鹅“之所以称为“黑天鹅”,主要根源就在于它是“人类无法预知”的。塔勒布把这一问题归因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上,黑天鹅是概率完全未知的“随机性”事件。如果把掷硬币比喻为天鹅,那它一定是只白天鹅,因为掷硬币的概率是50%,只要掷的次数足够多的,结局可知;黑天鹅则恰恰相反,概率完全不定,无从预测。譬如SARS的爆发,之前根本无迹可寻。

主观上,叙述谬误、证实谬误、幸存者偏差等多重因素严重误导我们的认知,让我们高估自己的知识,低估世界的不确定性,认知不到黑天鹅事件。譬如一战爆发时,欧洲人估计战争只会持续几个星期,没想到它却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使1000多万年轻人死于战场。战争结束后无数学者政客跳出来分析战争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貌似找到了战争爆发的征兆。然后信心满满,认为绝不会重蹈前人覆辙,话音刚落就被二战啪啪打脸。

综述,客观上的“绝对未知”和主观上的“认知偏差”,导致人类始终无法预测“黑天鹅“事件。这也回答了本文开篇的问题:为什么前有非典之鉴,我们却仍然没能阻止新冠的爆发。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反脆弱》

③总有“两只黑天鹅”

塔勒布认为,黑天鹅事件中有两种“黑天鹅”:“无人提及的黑天鹅”和“传闻中的黑天鹅”,这两只“黑天鹅”总是相生相伴,联手制造极端随机事件。仍旧是举例子:

二战前,人们沉浸在一战带来的创伤之中,因为不愿意打仗,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对德国纳粹的崛起步步妥协,姑息养奸,对再次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认识不足,还把一再警示战争风险的丘吉尔视为“战争贩子”。此时出现的是“对战争无人提及的黑天鹅”。战争爆发后,整个欧洲陷入全面“恐德”之中,对纳粹闪电战望风而溃,军事实力数一数二的法国更是不战而降。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就是“人人谈德色变的黑天鹅”。

这次的新冠疫情,以“武汉封城”为节点,也有两只黑天鹅。封城之前,除了少数医务人员和患者,大部分人对此不以为然,包括已得到相关信息的专家和官员。封城之后,虽然大部分人没有密切接触风险,但恐慌丝毫不减,虽然整天呆在家,但因为口罩紧缺,担心日后买不到,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囤积一些,造成的结果是:一边真的急需口罩的医院缺货,一边大量的口罩囤积在民众家里,等待一年后变成垃圾。

在我看来,这两只“黑天鹅”正好代表了人类非理性认知的两端,一端是自大、轻视、麻痹、严重低估;一端是盲从和过度反应。如果说,第一只“黑天鹅”威胁的只是少数人的生命,那么第二只“黑天鹅”影响的就是我们所有人。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二战场景

02、既然“世界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我该怎么办?

只谈现实问题,不论解决之道,那是贩卖焦虑。塔勒布显然不屑于此,他写在《黑天鹅》之后的《反脆弱》,探讨的就是在一个黑天鹅的世界,我们该怎么活下来的问题。

书中,塔勒布把所有事物分成了三类。一是脆弱类,这类事物喜欢稳定的环境,一旦出现变化或不确定性,就会被摧毁;二是强韧类,这类事物总是稳固的遵循自身强大的规律运行,不受环境或外力影响;三是反脆弱类,这种事物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和进化能力,外界环境越波动混乱,它反而越强大,就是所谓的“遇强则强”。

打个比方,买股票。在一个经济持续向好的市场中,选择长期满仓做多似乎是聪明的选择,可一旦股市崩盘,这一做法将招致灭顶之灾,因此它是脆弱的。如果把钱放在银行,则可以完全规避股市崩盘的风险,算是强韧的做法;但是这样虽然避免了损失,也无法享受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如果把绝大部分钱投资债券或储蓄,剩下的小部分资金一分为二,一部分做多,另一部分做空,这样既保证了大部分资金的安全,又可以获得股市急转向上或向下产生的无限收益。这就是“反脆弱”的做法。

究其本质,“反脆弱”反的是两方面特质:一是对稳定环境的高度依赖;二是自身成长演进能力的不足。是不是似曾相识?达尔文管它叫“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杠铃策略

接下来,塔勒布系统阐述了如何建立“反脆弱”系统。一共有三个步骤:降低脆弱性,杠铃策略和理性试错。

“降低脆弱性”,即减少让自己暴露在致命风险中的概率。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尽量避免高风险的行为。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杠铃策略”,重视极好和极坏两种极端情况,规避中间的中庸情况。“理性试错”,在“杠铃策略”的基础上,找到可能发生正面黑天鹅的领域,用最低的成本不断尝试,来促使事件发生。

注意!这三个步骤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只有在满足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后面的步骤才有意义。拿“小成本创业”来说吧,首先不要辞职,可以转到闲散岗位,保障起码的收入就是“降低脆弱性”;在此基础上,用闲散资金开始创业,这就使用了杠铃策略;之后,理性试错,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成本、能力、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多次尝试后确定最优方案。

在我看来,掌握反脆弱,核心是要把主要的精力、资源、时间聚焦在有亏损底线,而无收益上限的事情或组合上,并且这个事情本身不能是脆弱的。如此才能在遭遇“黑天鹅”时活下来并且越活越好。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年轻的创业者

03、拥抱变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谋长远,正“三观”是做出正确抉择的前提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理论及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面,结合自身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几点现实思考。

①拥抱变化,理性看待错误、压力和挫折,才是开启“硬核人生”的正确态度

发豆芽的时候在上面压一块木板之类的重物,可以让豆芽更加粗壮脆嫩;健身房教练说,极限负荷有助于肌肉生长; 一流的运动员需要经常和其他一流的甚至比他更优秀的对手比赛才会不断提高成绩;犹太人在驱逐令和火刑柱之间穿行流浪了2000年,却是世界上最优秀和富有的民族……小到一棵草,大到一个种族,在压力和风险之下全部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反之,每一个“追求稳定”的举动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懒惰、畏难、妥协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大的风险。 选择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自以为收入有保障,生活有质量;但付出不多收益也有限,随便一个“中年危机”就可能摧毁之前的所有;自以为拥有一个“永远不变心”的爱人,然后不愿费心经营婚姻,也不愿意与爱人共同进步,放任自流的后果是变得愈加贫乏无趣,外界稍有诱惑便可能打破家庭的稳固。

不喜欢冒险,喜欢待在舒适区维持原状是人类的本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抗这一本能。不断主动出击,拥抱变化,悦纳不确定性,在变化中一次次试错,从不确定性中获得真正的反脆弱能力。中国人管这个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犹太人在“哭墙”

②自律,让我们遇见更好更强大的自己

无论是作为“世界观”的《黑天鹅》,还是讲述方法论的《反脆弱》,都属于理论认知的范畴。要用它们来改变生活,需要在现实中反反复复、持之以恒地应用和验证。再怎么胸有丘壑,也得付诸实践才能发挥作用。

自律,显然是链接理论与实践的最佳渠道。正如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的,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自律开始似乎很痛苦,但是坚持下来收获的会是不断突破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真正的自律,既包括心理上的:时刻提醒自己,不可贪恋安逸,明白经历风雨,才能成长;也包括行为上的:主动走出舒适区,主动提受挑战,越挫越勇,遇强愈强;更包括意志上的:坚决抵御一切诱惑,按照既定的原则持续推进。如此,方能做到知行合一,在反脆弱的道路上愈战愈勇。

再强的“反脆弱”系统都只是“术”的层面,在国家大义和民族危亡面前,我们更应看见“道”的光辉

构建“反脆弱”系统,首先要确保个体尽量不暴露在风险之中。可见,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绞尽脑汁去“变得聪明”获得成功,而只需尽量不做蠢事并避免出现无法承担的失败就可以了。一句话,活下来是需要第一优先考虑的事情,之后才是进攻。这是对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理论最大的尊重和依从。

可是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譬如这次疫情爆发后,普通人第一位考虑的是“安全”,所以主动宅在家里不出门;医务工作者则不同,受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驱使,他们优先考虑的是“救人”,所以坚守岗位、主动请缨。

就个体而言,做出救人选择的医务工作者是“脆弱的”,因为他们把自己暴露在感染的高危风险之下。但从抗疫全局来看,正是他们对“脆弱”的选择,成就了整个国家民族抗击疫情的“反脆弱”系统。

从《黑天鹅》到《反脆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生存法则”

医务工作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强的“反脆弱”系统都是“术”的层面,在国家大义和民族危亡面前,我们更应看见“道”的光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推动国家、民族成长进步的行为,注定是最强大的“反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