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松江區政協委員發動中國留學生用十種語言向武漢“告白”

早上五點,晨光微露,上海市松江區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海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留學生博物館執行館長李欣欣在醒來後的第一時間拿起手機。不用看,她就知道微信群裡已經有很多留言,新的留言還在不斷蹦出。她知道,在微信群的另一端,是世界各地心繫武漢的中國留學生們。

近日,當公益片《武漢莫慌,我們等你!》在國內播出時,身在海內外的留學生們也深受感動,許多人不約而同被同一個想法牽引———把這部影片翻譯成不同版本,傳播到海外去。

一時間,“集結號”吹響了,來自上海、北京、廣東、四川等地的歐美同學會會員,來自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甚至還有外國友人,他們紛沓而至,參與到微信群中。或者,他們已經分不出誰是吹號人,誰是響應者。

他們迅速組成翻譯組、製作組、宣傳組、綜合組、協調組等在線工作團隊,夜以繼日、隔著時差討論、開會。短短十多天內,已為視頻配譯了十種語言的字幕,製作出英語、法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芬蘭語、日語、韓語、馬來語等十個版本視頻全網發佈。

作為宣傳組成員之一的李欣欣,見證著這個想法從萌芽到結果。

“前期的翻譯組任務較為繁重,每句話都經過反覆推敲。像‘我們等你’這句,如何翻譯能更好地表達對武漢的關切,不顯得直白生硬;像武漢方言‘我信了你的邪’,如何能更準確地表達出其語境等。有的留學生為了譯文更符合國外的表達習慣,還特意去請博士生導師幫忙……”李欣欣說。不僅如此,後期的力量保障在同步跟上,有人負責當法務,聯繫原創單位取得版權;有人負責排版設計;有人負責上傳視頻審核……李欣欣自己負責中文導語撰寫的同時,還在中國留學生博物館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分別開設了專欄。

“參與者越來越多,很多人彼此都不認識,卻又那麼緊密地在一起。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信念———發揮語言優勢、專業特色和國際背景,向海外發出武漢更清楚、更溫暖、更有力量的聲音,讓世界瞭解一個真實的武漢,瞭解中國為此作出的努力和犧牲,消除隔閡,展現信心。”

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應。當第一個西班牙語版本推出時,立刻引來了海外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比如戴口罩這件事上,西方人和我們的認識不同。他們認為健康人群不戴口罩,所以有時候看到中國留學生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他們就會誤會。我們希望通過視頻的翻譯和發佈告訴大家,戴口罩是為了公共衛生,是為了疫情防控和保護彼此,希望能夠消除誤會,增進彼此的瞭解和信任。”李欣欣說。

現在,十種語言視頻的傳播渠道正在逐步擴大,對應版本已在德國、墨西哥等地成功上傳至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更多語種視頻和配音視頻海外上線也在持續推進之中。

“在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哪怕與祖國遠隔千里的留學生們,也在發光發熱。我相信這就是中國人的力量!”李欣欣說。

正如她在公眾號中寫的那樣:“在這個特殊的早春二月,我們竭盡全力,用愛等一朵花開;也請世界等等我們,等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