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導語:“直升機父母”筆者最早在美國心理學大師塔瑪·瓊斯基的著作《讓孩子遠離焦慮》這本書中看到。”直升機父母“是指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家那小子》節目中的演員朱雨辰和他的媽媽,當時朱媽媽的以愛為名的教育方式讓他們成為了熱搜。

節目中講述的一些細節,讓人震驚。

比如朱媽媽每天早上4點起來為兒子榨果汁,並要求兒子一天內喝完,把空瓶帶回家為證;

比如在兒子拍每一部戲朱媽媽都會如影隨形;

比如擔心兒子可能被打,朱媽媽堅決禁止兒子接古裝戲和武打戲;

甚至連發微博這樣的小事,朱媽媽都會管,還會大段地摘抄;

對於兒子的感情生活,朱媽媽親口承認會介入和干擾。

對於以上這些,朱媽媽認為這是無私的愛,“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兒子的”。

而年近中年的朱雨辰曾被母親這種“無私的愛”在崩潰邊緣時對媽媽大喊“你這樣會把我搞死的!”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這就是中國式“直升機父母”!他們在生活上過度操心,在人身安全方面過度關注,在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過度保護等,在“直升機父母”教育下的孩子都有哪些危害呢?

學習上,產生極大的厭倦心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擔任起孩子“人生規劃師”和“終生保姆”的角色,為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為他好”的補習班、活動,而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了,父母找老師興師問罪;小學組織打掃衛生父母會跑來幫忙擦玻璃;更甚者,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被表揚,幫助孩子完成和修改作業。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的概念非常模糊,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對學習的厭倦,甚至發展為逃學和叛逆。

網上有這麼一個例子:10歲孩子寫作業磨洋工,培訓班不想去。孩子上小學四年級,別看只有10歲,他的時間被父母安排地滿滿的。除了上學之外,孩子在週末還要參加英語、鋼琴、書法和足球。孩子每次上課媽媽都陪同;回到家,媽媽會糾正孩子的動作,鞏固孩子的記憶。結果家長髮現孩子寫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了,而老師說沒有增加作業量。孩子慢慢地放學後在家“磨洋工”,父親一氣之下打了他,結果孩子說:“你們不愛我了,我要離家出走。”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這樣的“直升機式”教育最終只會導致物極必反!

生活上,獨立動手能力喪失

“直升機父母”在生活上把“終生保姆”的角色發揮地淋漓盡致,包辦孩子太多的事情,把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獨立動手去探索的事情全部變成了父母的。比如孩子吃飯不讓動手,靠父母喂;穿什麼衣服父母說了算,孩子沒有自由穿搭的權力;交什麼樣的朋友,父母決定;不讓孩子幹家務,不是擔心孩子做不好,而是擔心累壞孩子等,這些都讓孩子失去了自我發展和勞動的權力和能力。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這樣的孩子看似很幸福,實質上孩子已經在慢慢養成習慣性的依賴,喪失自己動手的能力,還會陷入不斷懷疑自我和否定自我的惡性循壞之中。

思想上,性格扭曲發展

李玫瑾說過:“心理發展有關鍵期,孩子也一樣,12歲之前稱為依戀期,需要家庭教育;12-18歲稱為青春期依戀期,需要社會的參與。”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在埃裡克森的人生髮展八階段理論中,最關鍵的獨立感和勤奮感的養成期是幼兒期和童年期。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便有了自己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周圍世界的奇妙需要孩子不斷學習慢慢學會融入,而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對孩子控制嚴格,會導致孩子質疑自己,因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內疚,因發現同齡人學會很多本領而自己沒有產生自卑,於是孩子便養成了內向、懦弱的性格。

如果這時父母過分溺愛,則會導致孩子養成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性格,甚至出現扭曲個性。

“直升機“式的教育危害如此明顯,那麼“直升機父母”應該如果拿掉自己的“直升機”呢?

1. 不吝嗇讓孩子吃點“苦”

李玫瑾說過:“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


中國式“直升機父母”,請把“直升機”拿掉

俗話說: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庭院裡養不出千里馬。如果你覺得孩子做家務是苦,上學是苦,吃飯穿衣也是苦,那麼請你放下這些擔心,未來的社會競爭會越來越大,不讓孩子經歷風雨,獨立去面對生活和社會上的困難,孩子永遠長不大,不成熟,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也不能一輩子為孩子前進的道路掃清阻礙,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教育他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有能力去接受生活的考驗!

2. 減少控制慾,給孩子獨立空間

孩子的成長需要個人空間。如果你是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那麼請把你的控制慾從孩子身上挪開,給孩子足夠的獨立空間,不要時時刻刻都把雙眼盯在孩子身上。

如果孩子想自己一個人在房間發呆,那就讓他吧,讓他去做他想做的事,讓他有權力獨立支配自己的小天地,做自己的小主人;

如果孩子在某些時刻想要與小夥伴玩耍,享受童年,那就讓他放縱一下童年的快樂吧

如果孩子在某些時刻想要看動畫片,那就讓他輕鬆一下吧。

也許,你給他一份放鬆,他就能還你一個奇蹟

我是吃了不睡、想聽故事和抒發情感的與眾不同的懶豬,歡迎關注我 和我說說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