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浅谈《论语·为政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就好像车上的辕木与横木之间,如果没有了灵活的接榫,无论大车小车,试问如何能够走呢?”

浅谈《论语·为政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

本章讲的是“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指的信用,即要言而有信,说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可”,可以,此处指的是能够做什么,或者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孔子这一句话,直接把“信”的观点,提升到了人生的定位与成就这样的高度之上,充分显示出他对“信”这一品德的重视。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大车”,指的是牛车,专门用来装卸重物的车;“輗”,大车车辕与横木连接的关键;“小车”,指的是轻车,古代的轻车,一般是四匹马拉动的,用于猎车、战车以及平常乘坐的车;“軏”,小车车辕与横木连接的关键。

孔子这一句话,是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通过大车与小车之上一个关键的部位——輗和軏,来比喻“信”这个品德对于每个人的作用。

“信”,贯通于人心之间,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没有“信”的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浅谈《论语·为政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

01.贪利

在个人的利益得失面前,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誉,不讲究信用,那么他就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表现得自私自利。甚至会不顾良心,铤而走险,最终做出违背道义法律之事。

02.失节

没有信用之人,在与别人相交的时候,可能会为了自己内心的打算和想法,而对别人阿谀奉承、卑躬屈节,以此达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待那些不如自己,或是有求于自己的人时,便会颐指气使、目中无人,想要借此来表现出自己的地位、作用。而这些都是失节的表现。

03.易怒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把责任推卸出去,不愿意主动承担。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不同时,便想要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甚至借此掩盖自己的过失和责任。特别是对于自己亲近之人时,这种易怒的情况,表现得尤为明显。

浅谈《论语·为政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

04.失诺

一般来说,君子一诺千金。然而,如果没有“信”的支撑,就会轻易地对别人许诺,但在需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时,却会想方设法进行推卸。即便有的时候,自己想要去坚守自己的承诺,但稍微遇到一点困难之后,便不能坚持,随随便便就轻易地食言。

所以,“信”之一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除了加强学习之外,还必须坚守对道德的信仰,重诺守诺践诺。对人以实、遇事要真、处世要诚,时刻牢记:“君子之德,必须一诺千金”的道理。对于自己向别人许下的事,绝不轻易违背,做一个靠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