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大胜,为何全军悲怆?

昌于森


战役角度,德军获胜。战略角度,苏军是赢家。真正的拐点在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希特勒不得不抽调兵力去帮墨索里尼这个猪队友。


pku00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库尔斯克会战是惨胜,德军伤亡比苏军小的多。

会战中,苏军使用了远远超过德军的庞大兵力。

苏军防御兵力高达190多万,坦克5000多辆,火炮2万多门,飞机3000多架。

在防御作战之前,苏联还修建了庞大的工事。阵地构筑了三道防御线,防御纵深超过100公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

为了修筑工事,苏联征集了数十万民众协助挖掘。因为苏联男人基本都参军了,这几十万人多是妇女、老人和少年,工作量极大又吃不饱,非常辛苦。

德军参加会战兵力80万,坦克3000辆,火炮1万门,飞机2000架。

可以说,苏军兵力有2倍多优势,坦克近一倍,火炮一倍,飞机近一倍。

而且苏联又是防御一方,实力早就超越德军,此战必胜。

然而,库尔斯克会战,苏军是惨胜,伤亡非常大。

根据苏联统计,红军战死25万多人,负伤高达60多万,一共损失了接近90万人,相当于参战部队的二分之一。

对于如此规模的大会战来说,伤亡三分之一已经是很可怕的,二分之一就是极为惨烈的战役。大家想想,参战的士兵每2个人就伤亡1个,一个班死伤一半是什么概念。

被击毁的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高达6799辆,被击落飞机2200余架。

相反,德军伤亡较小,德军伤亡失踪总数为36万人。

就绝对数量来说,德军伤亡大约是苏军三分之一,等于1个德军死伤,苏军就要死伤3个人。德军被摧毁坦克自行火炮1500辆,1030架飞机被击毁。

由于一线伤亡率过高,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前线一片悲伤。相当数量参战2年的老兵和老年军官,此战非死即伤,几乎每个人士兵都有好友遇难,大家当然悲伤了。

电影《解放》中,记录了苏军一个护士抢救自己朋友时的场面。这个护士哭着护理重伤的朋友,一面大喊“这场噩梦什么时候结束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萨沙


库尔斯克会战是苏联典型的人海战术的表现战争,德国有90万人,而苏军则准备了130人,虽然苏军歼灭了50万德军,但自己的损失也达到了80万人,是一场残胜!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双方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高强度的坦克与飞机大战,德军投入了新型的坦克,而苏军还是大量的T-34坦克。

单从坦克性能来说,五辆T-34也难以对抗一辆德军的虎式,但幸好的是,苏军背靠卡拉尔国防工业区,具备了和德军打消耗战的条件。

而德军则是腹水一战,英国炸毁了德国西部的工业区,美国则炸毁了罗马里亚大油田,德国也不得不在库尔斯克发起会战。

在历史书中,二战转折点是美国参战,在俄国历史书中则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但其实,最终决定战争走向的也是库尔斯克会战!

在当时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苏军获得了反击,但不久就遭到了德军曼施坦因集团军的当头棒喝,再次转入了防御状态。

而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无论是德军还是苏联都压上了大多数的飞机和坦克,在这场战争之后,德军失去了大多数的坦克和飞机,再也无法转入反击。

在苏联的人海战术和装备数量碾压下,德国也最终失败了,但在战争结束之后,苏联士兵也没有人感觉到开心,只感觉到终于轻松了。

在这场战争中,苏联130万参战部队损失了80万人,意味着有不少的部队都整建制的消失了,平均每2.5人就会牺牲一人,如此巨大的牺牲也难以让生者控制悲伤。


三书青史


打了胜仗全军却铺满悲怆,只能说明这场仗打得过于惨烈,付出的过于庞大!

库尔斯克会战,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不管是攻击方德国,还是防守方苏联,投入的资源都相当大。

所以说这场战役既是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的战略决战,也是苏德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

德军方面,总兵力90万人,2700辆坦克,10000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苏军方面,总兵力264万人,8200辆坦克,52500门火炮和6950架飞机。

双方最高统帅方面,德国是曼施坦因,苏联是朱可夫。

相当于是曼施坦因的男方集团军群对战朱可夫的第1坦克集团群、第21和第64集团群。

其实说苏军大胜,只能勉强这么说,苏军也只是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这让苏军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德军从此在东线战场勾不起任何威胁。

毕竟这本身就是一场大战,谁胜利了都是大胜,不是重点。

就双方的损失来看,苏军虽然胜利了,确实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历时4个月的库尔斯克会战,德军的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18万人战死,同时损失了900辆坦克、飞机1000多架和3000门迫击炮。相对于德军,苏军损失的就惨重多了,80多万人战死,损失了坦克6604辆、1716架飞机和5244门迫击炮。

苏联虽然胜利了,但是投入的兵力将近德国的3倍,损失的兵力却是人家的4倍。

可以这么比喻,一个修炼了百年的老者和一个修炼了二十多载的年轻一代对垒,虽然赢了,但是却耗尽了半生的修为,既可以说是“胜之不武”,也可以说这场胜利毫无意义!

都说苏联军队越打越多,但也不至于这么不计成本吧?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啊!

个人认为,苏联之所以能够损失这么多人,兵力一半都是刚刚投入到战场上的新兵,这些人当中又可以说大多数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什么的。

战场又是如此的惨烈,到处都是皑皑白骨,一场胜利不足以填满士兵内心的空虚!


三顾历史


惨烈,无比惨烈的一场胜利!

就装甲部队来说,由于德军大批新锐的黑豹,虎式重型坦克的加入,依然以T34/76为主力的苏军坦克部队陷入了极大的困境,损失惨重!

在库尔斯克坦克会战中,往往需要苏军付出十余辆坦克的代价才能换取近身击毁德军坦克的机会,如果不是苏军对于预定战场的布置相当到位的话,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绝对会改写!


西西弗斯的投石器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战役之一,也是苏德战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

库尔斯克会战背景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库尔斯克会战可以说是一场坦克与战机的大会战,苏德出动的坦克将近八千辆,战机超过五千辆,投入了两百多万人的战争,是迄今为止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比如庞大规模的战争,可见双方的死伤一定是非常巨大,不管最后哪一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自己本身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我在百科上搜的会战数据:

名称:库尔斯克会战

地点:库尔斯克及其附近地区

时间: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

参战方:苏联、纳粹德国等仆从国

结果:德军被苏军阻滞后被击溃

参战方兵力:苏联:1 910 361人 德国:912 460人

伤亡情况:苏军损失80万人、坦克6000辆、火炮3000门、战机1600架 ;德军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5200门、战机1000架

主要指挥官:格奥尔吉·朱可夫、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等

德军参战坦克:4号、虎式、豹式、斐迪南等 ;苏军参战坦克: T-34系列、KV-1系列

作用:使德军完全丧失主动权

从伤亡的数据看,苏联红军的伤亡率已经超出了德军伤亡率将近一半,可见,这场战争最终以苏联得胜,但是损失超出了德军太多,这样的战争怎么可能高兴的起来呢。


库尔斯克会战已经把苏联的军力消耗了一大半。另外,以上的这些伤亡数据以德军死伤最大化来计算的。

在这种飞机坦克的战争中,人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结果是人只能是一个活生生的靶子而已。


金属青年


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大胜,却全军悲怆就好比学霸考试没考到100分,而只考了99分在叹息。每个人都想尽善尽美,但是战争一旦爆发就没有100%的赢家,吹毛求疵只是完美主义者的偏执。

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苏德战争中最为惨烈的大型会战之一,双方投入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4辆坦克,创下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肉搏战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国坦克军团临终时的哀歌,德军此后再也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

战前德军的将领就曾经对库尔斯克进行激烈的辩论。古德里安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没油水可捞,但是希特勒最后还是执行了“堡垒”计划。德军计划使用4个军团,欲从南方的别尔哥罗德自南向北,以及北方的奥廖尔自北向南夹击库尔斯克地区,企图将苏军的6个军团合围在库尔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

但由于苏军事先得知德军即将进攻的情报而以逸待劳,以建立3道防御线的严密防御和增加驻守数量,而且德军进攻步调缓慢最终付出惨痛的教训。最后由于德军的猪队友意大利在1943年7月12日被盟军登陆西西里岛,而抽调兵力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会战后期,苏军转守为攻发动了一连串进攻战役,包括奥廖尔战役,别尔哥罗德战役,哈尔科夫战役,相继收复了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德军向第聂伯河败退。

库尔斯克会战对德军和统帅的士气打击是极其严重的。在从之前,德国国防军从来没有在战术突击范围内惨败,所有的失败都是在离出发地200公里之外发生的,而且大多是在冬季。库尔斯克会战彻底结束了苏军冬季进攻,德军夏季进攻的作战方式。德军被击毁坦克和自行火炮上千辆,即使是新式的虎-1坦克,豹式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大规模投入战场也于事无补,对德军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苏军也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红军阵亡25余万,受伤60余万,被击毁坦克和自行火炮6799辆,被击落飞机2200余架,这可能是苏军悲怆的原因。

(苏军士兵)

但是随着大量资料的解密为库尔克会战的重要性和苏军的实际伤亡有了翻案的可能。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在苏德会战中的普罗德洛夫卡坦克战中,苏德共投入了12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是根据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的资料显示,德国党卫军并没拥有700余辆的控制权,而在战役爆发前也只有211辆,在战斗后党卫军尚有163辆可以正常使用,只损失了48辆。

这比苏军的损失要低得多,根据《苏联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战斗后只有350辆坦克在维修,这明显不符合经过激烈战斗后的正常情况,而苏联解体后,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更是曝光了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战斗中损失1500辆坦克。

而在普罗霍罗卡芙卡坦克战后,德军还拥有战斗力,甚至在战斗后还能包围苏军的步兵阵地,并占领一些极有价值的战略高地。而导致德军全面退出南线战线的,除了意大利的间接助攻外,很可能是希特勒的瞎指挥,没有听取曼施坦因坚持与苏军第五坦克集团军干到底的建议。希特勒想赢又怕输的心态使得德军丧失了将苏军坦克围歼的机会,中了盟军围魏救赵的计。也就是说苏军能够取得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有运气的成分,也是被德军的坦克打得哭爹喊娘的。

但是不管做何种可能的沙盘推演,苏军确实在库尔斯克会战后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军从攻势变成守势。这次会战后,苏联乘胜追击,连续发动大规模进攻,收复了大量领土,在11月解放了基辅,其战斗队伍也得到了锻炼,特别是在面对德军时再也不依赖天气因素也能取胜。历史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谁笑到最后才是王道,在取得胜利的心路历程哭过也是正常的。


梓蕤


库尔斯克大会战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战役!因为库尔斯克大会战既包括宏大的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还包括之后规模巨大的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的两次战役!

双方从参战兵力上在整个库尔斯克会战中达到400多万人!重武器和技术装备投入惊人!战略决定性意义对苏德战场而言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德国在东线苏联战场的战略进攻在库尔斯克会战后彻底失去了动力!

然而从库尔斯克大会战的进程和结局上看!兵力和兵器数量等处于明显劣势的德军依然习惯性的高效和优秀!进攻组织,指挥艺术,兵员素质和战略战术运用等甚至达到了巅峰!

可以负责任的说德军从战术上完全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甚至从某种程度的战役上都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但众所周知由于战役防御方的苏联,在美国和英国的战略工业军事援助作用下,已经在此时达到决定性的顶点!所以苏联在兵力兵器物资上占有绝对巨大的优势!还重点部署了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加上美英两国对苏联的战略情报通知等,令苏联对德国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略进攻方案基本掌握!

所以综上所述德军不可能从整个战役上赢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进而根本无法从战略上赢得库尔斯克战役!

可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表现和展现的一贯的高人一等的能力,还是令只有数量优势的苏军继续相形见绌啊!

从库尔斯克战役的过程看,如果不是苏军数量优势的过分巨大和整个一个方面军的战略预备队的投入,尤其如没有美英盟国战略军事工业援助的决定性因素!那德军必将赢得库尔斯克大会战的全胜!所以苏联在整个战略战争局势上而言在整个库尔斯克大会战中是惨胜!但如从军事角度而言是虽胜犹败啊!


伟大的范巴斯滕


没看懂这个提问者问题想要表达什么,是不是暗示苏军又是人海战术,以几倍于对方的代价获得了胜利。

关于库尔斯克会战,相关书籍已经太多太多,对于苏军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第一次凭借纵深防御工事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顺利实施反攻。所以这场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真正转折点,从此以后苏军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德军再也没有发动过一次像样的进攻!

由于1943年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失败,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双方在1943年春夏就在积极准备着。苏军面对德军即将到进攻,构筑了强大的纵深防御,这在未来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库尔斯克防御阶段,德军最多只是推进了25公里而已。

防御阶段之后,苏军立即实施了反攻,分别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奥廖尔方向,当然胜利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俄罗斯解密资料显示苏军在整个这场战役中损失86万余人、坦克6000余辆,德军损失按照苏军公布是50万人和1500余辆坦克

至于说全军悲怆,没有任何记录表明苏联全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后集体悲伤。展会战中因为苏军收复奥廖尔和哈尔科夫,莫斯科第一次以鸣礼炮来庆祝胜利。战役之后苏军已经大举向第聂伯河方向推进,在11月份收复了乌克兰首都基辅,悲从何来呢?


荣华之武器堂


苏军虽然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付出了非常惨痛、且远超过德军的损失。苏军经次一役,超过86万士兵阵亡、受伤或被俘。6799辆坦克和火炮被摧毁,还有2200架飞机杯击落或击伤。但最终的结局对于苏联是有利的,在库尔斯克会战前,整个东线是对德军有利的。苏军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会战胜利后,对东线占据造成深远影响,从此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而苏军则开始展开大规模反攻行动,纳粹德国的失败,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苏军在1943年1月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开始展开一系列进攻德军的行动。德军在撤败时,也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带领下展开反扑行动。德军在战略性的放弃某些据点后,打算将苏军诱入包围圈。苏军的进攻不断放缓,而德军却逐步完成了重兵集结。曼斯坦因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对苏军形成了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出部。而苏军也在不断调整,双方的重兵较量一触即发。

德军的最佳战机在拖延中一点点消失

曼斯坦因原本在3月份发起进攻,但是希特勒希望补充黑豹坦克的数量,这一拖延就是4个月。等到1943年7月份,双方短兵相接时,苏军已经修筑好完善的工事,其挖好了长达4800公里长的战壕,而且里面遍布地雷,灌木丛中还藏有2万门大炮和100多万军队。德军则对此浑然不知。战斗打响后,德军的黑豹坦克很快陷入被围剿的境地,在苏军包围圈中常常像没头苍蝇一样。

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一败涂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直接导致德军士气的溃败。然而苏军也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然而有利的是,苏军在战斗中得以极大成长,培养出一大批成熟的指挥官和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