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考研複試常見誤區,學長學姐都幫你總結好了

很多同學在複試中經常會陷入過來人來起來很低級的誤區。為了幫助20考研的同學們糾正關於考研的誤區,我們對已經上岸的學長學姐做了一次小採訪,並將他們認為的誤區羅列出來,供大家避坑。


誤區一:高分一定被錄取

考研初試成績出來後,總有一部分人認為高分就一定會被錄取。該誤區主要產生在高分學生和名次靠後的學生中。高分學生容易產生懈怠感,認為複試刷誰也不會刷我。所以,在初試成績出來以後,一般呈現面對自己的高分,極容易沾沾自喜,而將複習拋在腦後。

等到複試時,面對複試筆試的題目,很有可能產生“這個題我會,但是好像答得總是少點什麼”的感覺。而因為在筆試環節受挫,到了面試時戰戰兢兢,表現出不自信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很容易讓老師認為你在學習上不具有持之以恆性,所以,複試被刷人員名單上出現你的名字不足為奇。

對於名次靠後學生來講,焦灼感和奮進感並存。一方面,面對自己的名次靠後很焦慮,在複習的同時總會時不時問自己:我可能不被刷嗎?我需不需要準備調劑?另一方面,又認為只要努力肯定沒問題。這種矛盾的心態勢必會影響自己的複習。

考研複試常見誤區,學長學姐都幫你總結好了

誤區二:複試就是走過場

很多學生尤其是一戰的學生,由於沒有經歷過複試,甚至沒有了解過複試,所以潛意識認為:複試嘛,就是走走過場,走個流程,然後出個成績。從我一戰的經歷來講,身邊的絕大多數人是有這種想法的。

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一直等待,等到目標院校發佈了複試分數線以後才開始準備複試。而一般來講,從目標院校公佈複試分數線到進行復試,中間的時間一般不超過7天。短短七天,你所能複習到的知識非常有限,準備不充足會成為你複試中的短板,最終很容易影響你的複試成績。


誤區三:跨專業學生一定會被刷掉

在每年的教育類考研的人數中,跨專業人數絕對不在少數。不管是三跨考生還是跨越幅度比較小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因為這些學生在準備複試時十分痛苦,感覺完全找不到頭緒,複習的內容太多太雜,而其中很多又是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越複習越心慌,再加上可能初試的成績又不是特別突出,所以總感覺肯定會被刷。

考研複試常見誤區,學長學姐都幫你總結好了

誤區四:不聯繫導師,複試一定被刷掉

從很多上岸學生的經驗談中,很多考生有了這樣的認識:複試一定要聯繫導師。因為通過提前聯繫導師,老師可以更好地瞭解你。甚至可能在複試時,碰巧你聯繫的導師就是你的面試老師。可以說,這確實可以給你的複試加分。

但是,有的學校確實不會公佈導師的相關信息,如郵箱、電話等。這就給聯繫導師帶來極大困難。因此,也才會有寶寶一直糾結這個問題。


誤區五:複試一定要一本正經

這點可能是源於大家對複試的刻板印象。而且這點容易在學生幹部身上得到體現。因為長期學生幹部的工作經歷,大家很容易陷入刻板的答題方式中。不論老師怎麼問,問的內容與專業相關與否,各位都會首先扯到專業上面。

舉個例子,某教育專業考生在面試當天穿了一件上面印有“個性”二字的衣服,且不論這件衣服是否合適。當老師問到“你為什麼選擇穿這件衣服來面試呢”,學生幹部的備選答案中容易有這樣的答案——這正如新課改所倡導的那樣,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其實這樣的答案也並沒有錯,反而還說明了該考生反應靈敏。

但我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老師在面試現場這樣發問了,說明當時的面試氛圍還是比較輕鬆的,所以,你完全也可以放鬆一點,用幽默放鬆的方式來回答。

比如說:這是考試前媽媽給我買的,她覺得我是個乖乖女,缺少一點獨立的個性,希望我能在此次面試中再有個性一點,取得個好成績。當然,這只是我隨機想到的一種答案而已,只是藉此告訴各位寶寶,面試中要靈活一些。


最後,預祝大家都能夠拿到理想的成績,複試一切順利,2020圓夢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