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

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

上一期我们在资本寒冬之下,为什么特别需要做好投后管理。错过上次分享的朋友,可以点击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募资新形势倒逼投后管理。

今天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投后体系的初级状态。


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


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

投后体系的初级状态

我们过去在19年左右的时间,我大概面对面聊了三、四十家,通过问卷的调查也了解了100多家的投资机构的投后的状态。

第一个状态:

投资机构在当前的情况,对于投后实际上是普遍的叫做投入不足的,绝大多数的投资机构的人数是5个人以内,3、4个人左右居多。

第二个状态:投后团队成立的时间普遍是较短,一般是在两、三年成立的时间。

才两三年的时间,只有极个别的一个投资机构在10年左右,就开始成立了专门的投后团队。

第三个状态:绝大多数的投资机构是没有给他的投后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标准和体系的。

投后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强。我举个例子来说。

我去跟一家投资机构的投后去沟通,我说他是负责活动,我说你们多长时间搞一次活动?

这个不确定,主要是看老板的要求是什么,我怎么我说你们的工作的怎么去考核,也是不确定的。

更多是叫做感性的认知,而没有到量化的考评。

第四个状态:我觉得大部分的投资者机构的投后,还属于叫做比较初级的。统计一下被投公司的核心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

可能好的一点,一个季度统计一次,可能不好的一点,一年统计一次。

被投公司很少开董事会,很少开股东会,也很少去跟被投企业了解它的业务的情况。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不同的类型、不同阶段的投资机构,VC和天使的投资机构,他的投后工作更注重像招聘、pr或者是融资相关的工作。

PE和并购的这些阶段的投资机构,它可能对于更注重在业务方面,在战略方面的支持,以及资本市场以及退出方面。

因为人员不足导致的投后,一个人员很多的公司,确实又有工作比较繁忙,又比较琐碎的情况。

薪酬方面,绝大多数公司的投后人员的薪酬水平,基本工资跟投资、跟投他管的项目收益是没有关系的。

募投、管退的4个环节中,实际上大家基本上还是

对于募资和投资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投后管理和退出。

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绝大多数

投资机构的商业模式

最核心的,我个人觉得国内绝大多数投资机构的商业模式是赚取管理费,而不是赚CARRY。

大家在2015、16年的时候,有一波投资机构的挂牌,新三板的热潮,我是把这些挂牌新三板的这些投资机构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全都翻出来,翻出来之后,我把他的收入结构去拆分了一下。

投资机构的收入无非就是三块,第1块管理费,第2块就是管理开支,第3块可能这中间有一些FA的业务.

我们会看到管理费,如果扣除,因为投资机构当时的公开转让说明书都有一个叫做以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收入里面有80%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去变动的。

坦白来说,如果把这个部分变过扣掉之后,在他收入里面,管理费占到了收入的80%以上,占了80%以上,这核心说明的是什么?

投资机构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靠管理费来的,大家对于募资对于这个事情会更愿意去花时间。

对,我总体来说就是聊了一圈之后,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还处于一个很基础的阶段。

当然也有非常少的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方面,做的很好,我们后面也有会介绍到一些。

刚刚说到以建出建立以退出为导向的这样一个投资机构,绝大多数的投资退出策略依然主要还是依靠IPO为主,对于其他的一个投资者的退出方式是不重视的。

我们感觉大多数的投资机构不会判断一个项目什么时候去退出,这里面我们也跟一些投资者,我们会发现有个别投资者做得非常好,他会测算这个项目,我现在退出和我拿到IPO的时候,我每年的IRR是多少?

如果我现在的IRR会比较高,比我拿到上市的时候IRR还高,我就会选择在现在来退出,但是绝大多数机构都没有机会。

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现在很多投资机构一年可能有10个的IPO。

但是没有团队,或者是没有合作伙伴来负责,帮他去选,制定在二级市场卖股票的策略。

在二级市场卖股票,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A股你要卖的时间点好坏,或者在美股卖的时间点好坏,实际上直接影响你投资收益30%,至少30%以上。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些现象。

总结起来一些问题,一个结论,就是目前的投后的体系还处于一个总体来说处于一个初级的状态。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1个在投后理念,对投后不重视,很多相当大一部分机构认为投后是没有用的。

投资机构有一句话叫做,“一个项目如果发展的好,他是不需要投后的,一个项目发展不好,你投后也没有用。”

这个想法实际上偏颇了。

发展的好与坏,无论一个项目怎么样发展,它总会对于投后有需求的。

无论是他的战略,还是他的融资、还是他的业务资源、还是他的人才,他总是会对你有帮助的。

你说的发展好与坏,需要充分考虑投后在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影响,是决定性的,还是说是辅助性的?

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项目发展的好与坏,投后只能够起到辅助性的一个作用,决定性的还是在团队,但是投后对于投资机构的收益是起到决定性的。

第2个在组织人力方面,投后人员比较少,专业人士更加少。

第3个工作机制方面,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工作。

第4个,在退出的策略方面,没有核心,没有建立不是以退出为导向的一个投后。

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

所有不以退出为目的投资

都是对LP耍流氓

投后无用论,接下来说一下刚才的几个主要的重点的问题。

投后无用,我觉得是很多的投资基金投资机构普遍的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尤其是在美元、VC里面是最普遍的。

资本寒冬下的投后管理: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项目是没有一帆风顺的。

在项目的工作过程中,起起落落属于普遍现象的,亦没有十全十美的项目。总是在某些方方面面需要有一些帮助、建议、支持。

第2个是投后的成本,因为很多机构实际上是把投后当做一个成本的部门,而不是一个创收部门。

投后的主要创收方式实际上是帮助项目退出、帮助机构退出,退出的收益就是这家机构投后创造的一个收益。

在这里边大家也可能会说,我如何去判断这个项目退出是我投资的投资经理的功劳,还是投后的功劳?

如果投资经理解决不了退出的问题,或者是对于退出的时间点没有好的时候,而你去把握了,并且在后续的时间里面证明了,证明了你的决策是正确的,那就是你的功劳。

第3个,现在很多投后,有PR、HR很多专业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可以对自己的所投公司,甚至向第三方去输出的。

比如说大家搞的一些活动,很典型的经纬,创造经纬出行,经纬的线下投资人对接会,经纬的亿万选学院,这些实际上都是成本转向的收益。

包括中科创新,给他的被投企提供的办公场地,再融资的FA的业务。

包括我了解到的,至少现在有很多家早期的投资机构,会给被投公司提供FA的业务,而且是收费的FA业务。

实际上对于投资团队,对于公司来说节约时间,节约这个时间也是一种成本,也是一种创收。

因为创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收入减增加,第2个是公司其他人员的成本的降低了。

第3个想说的问题,目前投后工作还是比较初级,基本上还是以监控和偏叫做职能性的服务为主。 投后不以退出为目的。

在我看来,所有不以退出为目的投资和投后,都是对LP耍流氓。或者至少说不以退出为目的的财务投资,是对LP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