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为什么得抑郁症的反倒是高素质人群居多?

平民看法


这个问题,还真没有调查过!不过,你这个结论或许有点可能!从我自己思索,容易患抑郁症人,你说是高素质人群,我感觉应该在中档人群,上过学,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这个人群较多。太高层次,比如博士、教授、院士、大富翁、大艺术家、歌唱家、上市公司老板之类,都很少发现。再其次,一般的高中以下普通打工者、农民工、快递员、服务人员、农民、工人也很少听说有人抑郁症。这是为啥呢?我的解释是:对于农民、工人这个层次很少有太大的奢望,自己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我想去广州打工,我就走了,这一家不行就再换一家!很少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也不去埋怨自己!这类人我认为就没有抑郁的可能!而对于高层次人群呢?则已经有了大彻大悟的境界,做任何事情,都已经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失败了,总结经验,我这方面能力弱,或者下次争取提高,或者我早早避开。也就是已经进入对世界、对自己都很可观的境界,因此也基本上不会埋怨自己、后悔自己、挑剔自己的境界!唯独中间这个层次,他们已经进入思考、智力工作的范畴,但知识境界却又达不到高端。心中志向、希望又太大,不切实际,一旦失败了,自己想不开,埋怨自己、后悔自己、惩罚自己就成了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我个人以为这种人,动不动埋怨自己、后悔自己的人很容易进入自我反省、后悔的状况里,从而进入抑郁领域!

所以,标题问的有一定道理,大多数抑郁之人,都是素质较高者,但他们却翻不过人生这道粱,自己奢望太高,对自己要求也太高!一旦失败了,又自己陷入痛苦当中,不会自拔,就容易抑郁了!


京都老客41118


我朋友的同事,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在公司上班为人和善脾气好,遇到再难缠的,都耐心对待,从来没见过她发脾气阴着脸。突然一天早上跳楼自杀了,抑郁症。同事们都很惊讶,平时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

有一部分人得抑郁症源于自戕式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好说话,从来不拒绝别人,接受别人的一切要求,以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她,不会得罪人。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间长了,不想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积极思维退化。

二,讨好型人格,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害怕别人不开心,哪怕伤害自己,压抑自己,也不能让别人生气,还想方设法的做些讨好别人却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三,不自信,自卑,胆小。这个跟儿童时期没有在原生家庭树立好独立人格有关系,后天如果意识到,慢慢改进,不过很难。

以上的心理特征无异于自戕,自戕了自己的精神,思维,完全没有自我,是自己内心陷入无尽痛苦之中,虽然她是别人眼中评价很高的人,素质高,教养好,为人处世招人喜欢等。时间长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的灵魂了,别人的评价是一时的,活出自我才是王道。不能把自己框在个个小格子里,你想的那么多,无非就是用别人的想法束缚自己,困住自己,积极主动走出去,撸起袖子干出自己的世界。





带上自己的心行走


大学生、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科研人员、白领、教育工作者这些高素质人才,为什么反而是抑郁症的目标群体呢?

本人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大,他们在其它人面前是精英的一群,遇到负面情绪和不如意事情时,即使自己内心如滴血般的痛苦压抑,外表仍然假装得若无其事,但其实内心充满着折磨,慢慢累积着许多负面情绪,并且长时间无法排解与释放,自然就成为了抑郁症的目标。

第二:对自己过于苛刻。高素质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事事追求完美,无懈可击,但当发现自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陷入极端痛苦和自责,以致无法自拔,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第三:缺乏运动:由于长期缺少运动,使身体陷入了亚健康的状态当中,到了一定时间后爆发,身体出现躯体性疾病,因而诱发抑郁症。

第四:烦恼过多: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烦恼,但是这些高素质的人烦恼更多更大一些,他们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明白后果及对自己的影响,所以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产生出各种烦恼,从而诱发抑郁症。


言畅


心理疾病与智商相关性并不高,之所以我们感觉高素质人群更容易患抑郁症,是因为与抑郁症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关。

影响抑郁症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一般来说有几点:

生物学因素,可能跟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因素相关

神经活动类型(气质,与生俱来),如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更容易患病

生活事件,重大经验创伤,如有些人因为地震等自然灾害,经历战争等,重要亲人突然丧失等;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琐事,虽然日常生活琐事不像重大事件强度那么高,但因为持续时间长,次数频繁,有时候对心理的影响更大。如家庭夫妻关系差,亲子关系差,事业发展不顺,学习挫折等。

当然,更多时候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个乐观的人,虽然遇到重要事件,但看得很开,很快就过去了;又如,一个抑郁质的人,因经历地震可能更容易形成经验创伤,表现出抑郁等。所以,这些因素不必然导致抑郁,而是多种因素在强度和时间上的积累引发了抑郁。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感觉高素质人群更容易患抑郁症?

1、刻板印象的影响。大家都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和看法,我们又看到这样的案例,就又巩固了我们这样的观点。

2、高素质人群更被人们关注。实际上,可能一般人群也有抑郁症患者,但往往我们关注要少于对高素质人群的关注,就形成了高素质人群更容易患抑郁症印象。

3、高素质人群往往自我要求和社会要求更高,更容易诱发抑郁症。高素质人群往往为了获得更高社会地位,更加严格自我要求,社会对他期望又更高,所以他们往往更多关注自身不足和缺点,更容易自我评价低,更不容易满足(生活穷困的人,突然每个月涨了100元工资,就很高兴和快乐;而家财万贯的人,突然中了10万元大奖也不见得开心),高处不胜寒,从而引发抑郁症。

4、高素质人群不一定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社会支持,比如家庭、事业、学习、人际关系、自己兴趣爱好;不少我们认为的高素质人群往往为了某种事业而放弃了生活(如陪伴孩子、兴趣爱好等),当事业遇挫时,为数不多的社会支柱倒塌,整个人也就倒塌了;相反,普通人群事业遇挫,他觉得孩子学习好,自己很欣慰,家庭关系和睦,也很开心,或者还有自己的爱好等,虽然倒塌了某一个社会支柱,还有更多的社会支柱,所以他们仍然生活的很好。


我是鸠兹心语,心理学博士,关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研辅导,欢迎关注。


鸠兹心语



越来越多的人得抑郁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家社会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另一方面个性内向、自卑、追求完美、爱钻牛角尖等的人在社会快速变化的情况容易适应不良。

预防抑郁症,建议平时多跟家人朋友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他们的关注、倾听、理解、支持对缓解不良情绪有好处;坚持运动,每天30分钟,一周3到5次,健走或者慢跑都不错,运动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等激素,使人兴奋和愉悦,能有效调整情绪状态;多户外活动,旅行、参观展览、参加公益社团活动等等,户外活动开阔眼界和心胸,陶冶性情,看人看事能更客观、全面,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糖糖视频站


高素质的人讲究公平正义真理,看见不合理的事情就会忧愤交加、忧国忧民。没心没肺的人只顾吃喝玩乐、烧杀奸淫,像个畜牲一样生活,所以他们是不会得忧郁症的


阿伦194066953


沒心没肝自私自利的人活得最好,有担当有良知的人都抑郁。

所以好人才会得抑郁症,坏人不会,把全世界都毁了也照样吃喝玩乐。


塔莎一号


“得抑郁症的反倒是高素质的人居多”,这个结论不知道是如何得出来的。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位:“高素质”,是“学历高”吗?还是这个人“智商高”?“工作能力”?还是“社会位置”?我们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这些都不能引起“抑郁症”的症状,和区分他们的引起抑郁症中所有因素的重要性。

我们有一个发现:智商高的人与智商低的人,都有得“抑郁症”的可能性,并且他们的比例比较,也没有数据可以确定那个高、那个低。

我们知道:智商高的人是聪明的,他们大脑运算速度比较高。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智商特别高的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不一定强,情商不一定高。(我们俗称:小聪明。)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大智慧的人,智慧水平高的人。因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处理危机的能力强,他们不会得“抑郁症”。智慧水平高的人算不算有高素质呢?


罗桂田心理咨询


其实会抑郁的人是压力大,顾及周围人的利益或面子,自己承受的太多压力到致的!所以一定要学会释放自己,不要长久憋在心里!找合适的渠道!我会去野外走走或去歌厅唱歌,调节内心的烦闷!


知足常乐7064


这就和无知者无畏是一个道理,一个什么都不懂、也就什么都不怕的人怎么会抑郁?而相反,懂的越多、素质越高的,才更忧国忧民忧天下,才知道有许多的问题是不好解决、难以解决的,也才更容易抑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