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期間的一點點感悟

閒談

疫情當前,獨處之時,自己關於疫情的一點雜亂無章的感想,隨筆記錄,以作自戒。

敬畏自然

從水裡走向陸地,從高空下到地面,人類是自然進化過程中的佼佼者,通過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人類成了高智慧生物屹立在生物圈的頂層。從茹毛飲血到鑽木取火,從刀耕火種到科技騰飛,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從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到如今的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區。不可否認在地球母親孕育的“孩子”當中,人類是最有出息的一個,但日益強大的人類卻逐漸失去的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把自己定義為超脫其他物種的“至高存在”,於是,昔日的“兄弟種族”或被搬上了餐桌、或被披在了肩上、或被噴塗在身體上......更有別有用心者,推波助瀾、搏獵眼球——猴腦補腦、蝙蝠壯陽、穿山甲強體......多少動物被吃成了瀕危?多少動植物被偷獵成滅絕物種?成為博物館裡冰冷的標本?成為影像資料裡乾癟的形象?

佛說:眾生平等。然而,部分人儼然把自己當成了眾生的主人,肆意毀其家園、奪其生命,其實,相比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而言,人類是個年輕的群體,如果真要理論,我們才算是那個“外來者”。是我們搶佔了它們的地盤用來繁衍發展,既是我們現代社會賴以運轉的煤炭、石油等等,那也是“前輩們隕落後的恩賜”,所以,我們應該感恩,感謝其他生物對我們的寬容和恩賜,當然,我們也應該羞愧,羞愧於我們的狂妄和貪婪。

此次疫情,對人類是一場災難,有人說這場災難是自然的報復,我不同意這種說法,這樣的定義太過狹隘,我更願意認為這是生命和自然對人類的一個提醒,提醒人類該停一停腳步,重新審視一下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其他物種的關係,有時候我們走的太快太急,就容易迷路。植物不會說話、動物不會譴責,但作為高智慧的我們應該學會自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我們發展好自己,也要照顧好“它們”,地球只有一顆、生命只有一次,人類與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是一個共同體,唇亡則齒寒!

崇尚科學

科學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古往今來,有數不清的偉大先驅願意為其窮其一生,甚至用生命捍衛科學者比比皆是。如果說勞動推動了人類的進化,那麼科學與技術的疊加則帶動了社會的騰飛。

人們通常講,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我認為科學是劍身,技術才是劍刃,技術使用的方向,決定了是造福人類還是毀滅人類,但科學應該是無錯的。科學是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人類智慧結晶的分門別類的學問。

此次疫情當前,讓我們再一次見證了科學的神奇魅力,從病源分析到過程阻隔、從病理剖析到藥物救治、從病毒檢測到藥物研製,科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居功至偉。

願我們當代青年都能敬畏科學,而不疏敬畏權力和金錢,願我們當代人才都能成為追求科學真理途中的“衛道士”,願我們國家能納天下英才育之,共燃科學殿堂的熊熊聖火。

謳歌大愛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又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這場疫情讓我們看到這些中國的脊樑:鍾南山、李蘭娟等院士群體,逆行援鄂的醫護群體,踴躍捐贈款項物資的企業家和明星群體,不捨晝夜一線奮戰的幹警群體,無懼無畏的志願者群體,衝鋒在前的黨員幹部群體以及不留姓名的“中國人”群體;疫情當前,沒有魯迅先生筆下的冷漠圍觀者,我們每個人都是抗疫戰士,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發光發熱。

社會需要這些仁者,社會需要這些感動,人性也需要這些光輝,太多的時候,我們總能於網絡上見諸批判社會陰暗、人間冷漠的言論,但是大難之前顯大愛,見之於苦難,我們人性中最柔軟善良的一面就會被激發出來,對於別人感同身受的遭遇,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袖手旁觀,這個世界並不冷漠,人間有大愛,這個世界呼喚仁者、書寫感動。

敬畏生命

生命何其珍貴,但生命又何其脆弱,一個疏忽、一場意外,就能磨滅掉你來過這世間的痕跡,2020年新冠肺炎目前為止已經奪去了近3000人的生命,這背後是多少個家庭的破碎,多少個希望的破滅,彭銀華未婚妻再也等不來的婚禮,劉智明院長妻子追著靈車撕心裂肺的哭泣,深深地刺痛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神經,生命是多麼脆弱,有的人一轉身,就成了永別。

2020年年初,我們告別了太多人:告別了沙慶林等9位院士,告別了黃一鶴等一眾老藝術家,告別了世界範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籃球運動員科比·布萊恩特......

逝者以往,生者除了緬懷,更應當對生命充滿敬畏,認真的對待每一天,加倍去珍惜當下和眼前人,待到終了之時不為遺憾懊惱、不為過失悔恨。

尾語

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的民族,自古以來就在艱難困苦中玉汝於成,此次的疫情,終將以我們的全面勝利而收尾,我們與病毒抗爭的經歷,也最終會成為未來書中的一段歷史,但是我們究竟將以什麼樣的姿態在歷史舞臺被講述?這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從這場災難中有所感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