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取消物業,由業委會代表業主成立物業公司,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你覺得怎麼樣?

偉大中國靠大家


【法眼掃描觀點】真心感覺不錯!而且全國各地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只要事先規矩定好,是可以執行的。

一、為什麼取消物業的呼聲越來越高

1、物業費越來越高

雖然各個小區的物業收費需要報物業所在地方物價局審核,但明顯的物業費用是越來越高了。

就拿我自己居住的小區來說把,原來地下車庫的管理費每月100元,現在已經漲到了150元每月,漲幅高達50%;地下車庫的車位,最早開始銷售的時候,每個車位在128000元,過了五六年,已經漲到了200000元,類似這樣的漲價,業主幾乎是沒有發言權的。


2、一些收費不合理

業主裝修的時候需要交押金,每戶還要繳納一定數量的“裝修管理費”,每個進出工人需要辦理出入證,每天要交衛生費;有時候小區搞活動竟然向業主收錢。

另外,一些業主代收的水、電、暖氣費,竟然加價,也不說為什麼加價幅度這麼大,也不說為什麼比別的小區收費高。

3、服務不到位

我們國家修改物業條例,已經將物業管理公司修改為物業服務公司,但一些物業服務公司的服務水平和態度,是業主意見最大的一塊。

一些業主就因為物業服務不到位,不交物業費,物業又因為業主不交物業費,採取停電停水的方式催收,鬧得烏煙瘴氣!

法眼掃描家屋頂漏水,想讓物業動用大修基金,物業百般推託,找各種藉口不讓使用,無奈法眼掃描只要自掏腰包進行維修,讓人很是氣憤。

4、一些收費該是業主的,卻進了物業的腰包

比如一些屬於業主公攤的地方獲得的收益,比如電梯廣告、樓宇廣告、地上出租車位的費用等,早就有案例是業主的,但物業卻進了自己腰包。

這些錢如果能讓分攤一些業主的物業費,業主能不高興嘛?但如果不是業主訴諸法律,哪一家物業公司會乖乖交給業主?

二、為什麼有人不看好業主自治?

的確一些小區,在將物業趕跑後,反而還不如以前物業在的時候讓業主方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1、業委會不具有代表性

一些小區業委會委員的選舉沒有代表性,因為業主上班,收集業主的表格就存在一定的難度,能否收集足夠的業主參與選舉業委會,能代表業委會當選是不是有足夠的正當性,如果業委會沒有足夠的選票,一些業主也不會配合業委會的工作。

2、業委會委員水平不夠

業委會委員一定要有公心,但也要有一定的水平,無論是說話水平、組織水平、還是管理水平。一些業委會委員管理簡單粗暴,以為手裡有點小權,把稍微不服從的業主罵的狗血噴頭,導致肢體衝突。

3、一些業委會委員有私心

現實社會中是有一些業委會委員有私心,一些物業公司也會做人,把業委會委員的物業費全免了,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委員省的錢,畢竟會轉嫁到其他業主身上。

三、定好規矩,業主自治是可以的

北京有一個非常大小區,整個小區有幾萬人,業主自治已經十幾年了,還上過電視,業委會主任是一名非常有公心的老律師,這個業委會不但將小區管理的井井有條,而且每年還可以給業主掙不少錢,更開明的是所有收入支出全部公示,並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將審計報告公示。

1、做到公開透明,讓業主放心

業委會一定要做到公開透明,才能讓業主放心。一些業主喜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業委會委員肯定會給自己弄點啥,不然幹委員圖啥?

只有做到公開透明,才能贏得業主的支持,贏得業主的配合。


2、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處理

北京那家業委會將小區的清潔打掃外包給一家專業清潔公司、電梯維修外包給另一家電梯維修公司、小區內的水管、電線等外包給專業公司,合同每三年一簽,到期後重新招投標,中標公司都是盡心盡力作好服務的。

3、給業主帶來收益

北京那家業委會統籌小區的廣告和其他收益,每年都會有一定的增幅,然後將每年的淨利潤分成三塊:一塊補貼業主的物業費;一塊作為小區業委會運營費用;一塊作為備用金。

小區的業主每年可以見到錢,能不擁護業委會嘛?

四、業主自治是大勢所趨

畢竟物業公司是營利性的機構,目的是掙錢,但既然這樣的商業模式可以掙錢,為啥業主不能通過自治,來掙這塊錢呢?

所以,法眼掃描認為以後小區業主自治是大事所趨,一些物業公司再意識不到的話,就等著被淘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