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製作攪團有啥訣竅?

西安金龍峽風景區雪蓮006


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攪團,西北名小吃,起於甘陝。在蘭州周邊稱糝飯(糤飯),做法雷同,只是較稀軟。隴東至陝關中地區稱攪團,更加稠硬光滑勁道。跟據用料不同,有玉米麵攪團,麥面攪團,蕎麵攪團和洋芋攪團等。上世紀五六十至七八十年代,攪團只現於農村,二十世紀始隨物質巨大豐富,人們飲食文化返璞歸真,城市人亦常食之,甚至酒店也常見。吃的是一種自然,一種情懷,一種回意……

本人從事餐飲三十餘載,主持飲食從真從精。現介紹隴東及關中地區的兩種攪團的做法,沒有添加與做作,家的做法,媽媽的味道。餐飯的做法千變萬化,僅供參考!

一.洋芋攪團。黃瓤洋芋適量,去皮上鍋隔水蒸至軟爛開花,取出放入用樹幹製作的碗狀容器中,木錘使勁捶打,至極細極勁道方可,澆上用苜蓿和地達菜做的湯汁,佐以辣油醬醋,“水圍城”由此而得。嘗一口,軟糯光滑,勿需用牙,圂圇咽之,徐徐下肚,味美妙不可言!

二.玉米白麵攪團。黃白麵比例3:1,分次加溫水攪拌成稀稠能倒出的麵糊,徐徐倒入燒開水的鐵鍋,邊倒邊用擀麵杖順一個方向攪拌,火候中小,軟硬以插筷子不倒為度,若稀還可手抓乾麵粉撒入,邊撒邊攪,中途不能停下,保持鍋內冒氣泡,至表面看到光滑發亮時關火。趁熱吃的澆上菜湯汁就是“水圍城”,冬季食之暖胃暖心。要涼吃的用盤子攤平放涼切成塊拌上佐料,還能用圓孔漏勺做成漏魚,佐以漿水,飾以炒韭菜,香菜,酸爽清淡,解暑潤燥,乃大魚大肉不可比!這裡還不算完,做完攪團,鐵鍋裡的鍋巴該好了,揭了鍋蓋,鍋巴早已笑到東倒西歪,輕輕拿出,放於茶盤,端上餐桌,一家人你一塊我一塊,吃個噶蹦脆兒,來個樂回味兒,

還是個不浪費!


食時有料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攪團是著名的特色小吃,定義為“用面攪成的漿糊”,起源陝西,甘肅,關中地區尤好吃。

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麵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陝北用蕎麵做攪團,更筋道味美。在西北,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

攪團的吃法多種,有水圍城、漂魚兒,陝北也有燴攪團、炒攪團和涼拌攪團等多種吃法。

小時候討厭吃攪團,為人母后心理偶爾湧出吃攪團的慾望,想到小時候媽媽做的攪團就流口水。

假期自己做了幾次,分享一下方法:

1.鍋里加入適量的水,點火燒開。

1.燒水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原料,我用的玉米麵和麵粉,按1:3的比例放入碗中,玉米麵多了不勁道。在碗里加適量水,加入一點鹽,將麵粉攪成沒有疙瘩的糊狀,稍微粘稠一點。

3.水開後,左手一邊向鍋中慢慢倒麵糊的同時,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鍋裡用力攪,要一個方向均勻攪,不要讓麵糊打成生面塊,無一點疙瘩方可!俗話說:攪團要好,攪上百攪,越多攪,做出來的就會越好吃!

4.在攪的過程中,用中火。

5.最後做成的半成品攪拌稀稠可以筷子離鍋約15公分,而慢慢向下流動的攪團不斷線為宜或是用大鐵勺子插進攪團中間不倒為決定條件;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的軟硬決定。

6.待攪拌的稀稠均勻,沒有疙瘩時,小火燒,時時要去攪或是轉鍋,切記不可粘鍋冒煙!

7.備好油潑蒜泥辣椒麵,加適量的鹽,清水,生抽。醋,香油混合。

8.備好韭菜炒雞蛋。

9.舀出一些湯汁,再舀入攪團即可。食用期間無需攪拌,吃一塊用筷子夾一塊,不用嚼才好吃。

小貼士

食用期間無需攪拌,不用嚼才好吃。否則可能會很難吃。

10.夏天可以用漏勺做魚魚,放點漿水,酸爽無比。

11.熱攪團也可以盛在盤子裡,涼涼後切塊或者條涼拌。





等我家的小花開


先在鍋中防水,涼水把面下入攪勻,小火攪到冒泡一直攪,有小疙瘩也不要怕,再往鍋中加入些水,把攪好的團用勺子按成塊,用水把他煮熟,熟後快速攪打上勁,要是不勁道的話,勾入些水澱粉,攪勻攪上勁就可以了


復刻美食東傑


首先面要新鮮,另外根據自己愛好選擇玉米麵和麥面摻在一起,麵糊要攪勻沒疙瘩,水開了慢慢把麵糊倒進鍋裡邊倒邊攪,等到鍋開後再撒一些乾麵粉,也是邊撒邊攪,始終朝一個方向攪,攪團要好七十二攪,攪好了,如果較稠,就加一點開水,然後蓋上鍋蓋煮十分鐘,攪團裡有透明氣泡就好了。


無言的歌


攪團要一直勻速順一個方向攪拌,多攪一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