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人为什么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

头道局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首先我希望你能明白一点。就是人的焦虑是正常情况,只要你还活着就会有焦虑的情绪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所谓的什么都不在乎,有或者不惧怕一切的这种心态,虽然有,但毕竟是少数人。

1.外物

由于想完全阐述这个问题需要的文字数量太过庞大,我就从宏观的角度来简短的回答一下。

首先,人会因为外物而焦虑,即身外之物。

比如你离你心爱的手机的价格还差一点点钱的时候,你就会特别渴望把这一点点钱弄到手。

但更多的时候,人们的焦虑也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压力所迫。

比如当你结婚了要买房的时候,你知道如果你买不起房最坏的可能是婚都结不了。一方面你并不甘心你和你伴侣就因为一个房子的问题而分道扬镳,你们几年的努力也付诸东流,另一方面,你也很清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两个人的生活,更为了以后的孩子考虑。

正是因为你知道他的后果有多严重,所以当你无法实现他的时候,你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最后也变成所谓的焦虑。

焦虑和压力也自始至终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足够焦虑的话,甚至是连饭都吃不下。

大部分时候人们对于身外之物的焦虑就来源于生活压力,还有亲朋好友对此的反应。

比如你想买a车,但是你的亲朋好友和伴侣都劝你买b,这种情况下,你就会因为担心你亲朋好友和伴侣的态度而感到一定程度上的焦虑。

大部分时候外物其实只是一个引爆点,因为我们人的焦虑是因为我们自己赋予了这些外在之物的各种意义,并且我们也知道他们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

2.内心焦虑

尽管我们内心的焦虑和外在之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内心的焦虑,是来自于我们对自我的担忧。

换言之,说的笼统一点。当你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和自己人生有关的一切的时候,但凡你目前没有实现的目标,都有可能让你感到有压力和焦虑。

比如当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却不知道从何做起的时候,巨大的迷茫感和生活的惯性,促使你日复一日过一种浑浑噩噩的日子,但心中仍然心心念念着自己的画家梦。

这种情况下你就会产生巨大的焦虑感,一会到华交才是你真正想要的那种人,是目前过得不是你想要的日子。现实与你预想的不符的时候,通常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焦虑。然而很遗憾,现实不可能完全和每个人预想中的一样。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人的焦虑在日复一日的现实中逐渐增大。

另一种情况则是对于自己的怀疑而产生的焦虑。比如你连续考了三年公务员都没考上的时候,你不可避免的会的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时候你就会想,如果你再考不上要怎么办?现实的巨大压力和对自己的失望组成了一种混合的焦虑产物。

一个人对自己的怀疑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个神经敏感内心脆弱的人,听到他人评论自己便会不断地产生怀疑,最终产生焦虑感。

总结起来就是,当你开始考虑得失的时候,就必然会有焦虑情绪。

一个人考虑得失没有什么,但是当得失过大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在乎自己的损失或者得到了多少。

遗憾的是,我们人类永远对于失去的感觉要比得到强烈。

所以很多时候就算是小小的失去,我们也可能会产生不满的情绪。这种不满的情绪并没有消除。他就和我们过去所生活的记忆要埋在我们脑子里,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办法发觉他们,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所谓的情绪炸弹——到你遭遇更大的失去之后,所有的不满会引爆你积累的所有负面情绪,产生巨大的混合式负面能量,而根据现实的情况不同,有的人得到的是愤怒,有的人则是焦虑或者抑郁

所以这种东西就和所谓的自卑一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但是你一旦太过在乎,你就会被他控制,那么你日常生活和一言一行都会去考虑它的存在,自然而然的,你就会陷入这种深深的焦虑之中。

最后想说的一些话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你平时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而恰好你有想探寻这类的问题的话,我还是劝你多读一些书。

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进行任何知识补充而光凭自己思考的话,由于本身的思想局限性,他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的,就算得出来的结果,最后也会和很多有效的答案偏差十万八千里,反而平白无故让自己陷入痛苦的纠结之中走不出来。

而如果一个人光进行读书却不愿意思考的话,他就无法真正的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也无法真正获得有效的提升。毕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各个心理学流派的看法

我之所以把理论放到最后,是因为我觉得在开头直接说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概念其实并没有办法很好的来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我结合了很多生活中实际的情况,例子还有一些个人经验进行了综合式的阐述。

然后我才来将各种理论放到这里,希望他能对你有所帮助。

精神分析派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内心冲突的产物。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人的人格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以追求享乐为原则行事,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而超我是以道德原则来行事的。作为现实的我“自我”,一方面要处理好现实的关系,同时又要协调好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仆人在伺候三个苛刻的主人,而当这三个主人 (本我、超我、现实)的要求发生分歧甚至冲突时,常常使夹在中间的自我感到苦不堪言。超我的严格与执著是难以满足的,不论本我或外界给自我出了多大的难题,超我都要求自我按原则行事,否则它就会惩罚自我,让自我产生自罪感。而本我的任性更难驾驭,它的强大与冲动性,给自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就这样,自我受本我的推动,受超我的苛求,受外界的挫折,举步维艰。为了保护个体不被损害,自我努力调解本我和现实以及超我的关系,力求使本我能以社会所认可、超我所允许的方式获得满足。这其中的艰辛,怎不让自我充满令人不安的焦灼感?这就是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成因观。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学习中得来的。一种刺激或情境引起焦虑和恐惧体验后,日后类似刺激或情境出现时将再次激起焦虑和恐惧反应,伴随相应的生理、生化改变。例如,“一日被蛇咬,十年怕草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按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个体的任何习惯,不论是适应性的还是非适应性的习惯,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焦虑也一样。人不仅通过直接的亲身经历感受到焦虑,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别人(社会学习)而学会焦虑。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如一个人在山上遇见老虎,感到恐惧,但在动物园见到笼中之虎,则不会害怕。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焦虑的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焦虑发生的中介,同身体或心理社会危险有关的认知评价能自动地激活人的 “焦虑程序”。如果人们对危险作出过度估计,焦虑反应与客观情境不相称,则将形成病理性焦虑反应。对焦虑时心身症状的错误理解、警觉过度、重复检查、回避行为、应对失败又能加强危险的认知评价,加剧焦虑程度,形成恶性循环。总之,认知心理治疗师认为一个人所以会对某件事产生过度焦虑,是由于他的认知障碍 ——即对事件做了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故不是事件引起焦虑,而是人对事件的消极解释或者看法引起了焦虑。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缺乏关爱导致的,过度或病态的焦虑情绪,一定与幼时缺乏关爱有关。

人本主义治疗观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提出,一个人在其成长中,如果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与指导,他就能产生自我和谐的积极的“自我关注”,在日后的生活中,他就能较为健康地发展。而那些自幼得不到积极关注或只得到“有条件”积极关注(即只有当孩子不论对错完全服从父母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的孩子,渐渐就会产生自我不和谐,即对自己产生怀疑,并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自我,会变得自卑、胆怯,如果在日后的生活中仍然不顺利并遇到什么事件,就会使他的自我不和谐加剧,使他感受威胁、焦虑、混乱和不适应,严重的,就会发展为过度的或病态的焦虑。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马斯洛,则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角度谈病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成因。马斯洛假设,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它们按照不同层次排列成一个等级,在这个等级层次中,强度与等级恰成反比:层次越低,强度越大,层次越高,强度超弱。一般说来,人是递次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几种:

①生理需要:指人对食物、水、空气、睡眠和性的需要等。它们的满足对于生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们是所有需要中最强有力的。

②安全需要:指人对秩序、常规、安全、稳定以及确定性的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即归属于某个群体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

④尊严的需要:包括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种实现自身潜在能力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把人的前4种需要总称作缺失性需要,而自我实现需要则是成长需要或者说存在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就可以避免心理疾病;而人的缺失性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疾病。人因前4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焦虑是正常的。但正常与不正常本是一个连续谱,如果一个人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其正常焦虑就有可能过度并进而转化为病态焦虑。

人的成长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就能实现健康人格,但如果成长需要受挫,则会使人处于“超病理状态”即一种无形的不适状态,使人感觉无聊、消沉、绝望、坐立不安、烦躁,但却又无法指出使自己不适的具体原因,在此“超病理状态”中,焦虑是其最典型的症状。


解析者


首先,焦虑的情绪背后释放的真实信息是我们的生活可能存在变动,我们对环境的一种不安感,所以我们会产生焦虑。

任何情绪都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他们都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在向我们传递一些信息,适度的焦虑会给我们动力,接受自己焦虑什么,然后,回到当下,看看现在可以为自己所担忧所焦虑的事情做些什么?哪怕是小事情都会让你感觉到踏实 。

焦虑症的原因,第一是自身的原因,第二是外界的原因。首先外在的原因,比如对学生来说,是升学考试和平时的考试,与同学的关系,受老师的批评等等;对已经工作的人来说,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又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而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原因。自身原因又分两点,第一是生理上的原因,比如得病,尤其是癌症,或者身体某些病久拖不愈容易焦虑;第二,更深层的原因是性格原因,或者心理性格方面的原因以及遗传基因的因素。比如对于工作中的不顺心有些人可能会一直耿耿于怀,认为领导太过于苛责,久而久之产生了失眠以及焦虑的情绪;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以正常排解自己的情绪,并不会产生焦虑。所以产生焦虑症真正的原因,首先是内因,其次是外因,其中内因尤其是性格占主要方面。

过度的焦虑其实反应是我们过度的担忧,这种是没必要,一旦我们有过度的忧心其实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信息差。虽然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社会,但是每个人的信息并不一定完全匹配。

所以我们要想恢复内心平静,拥有适度的焦虑,我们就要改变我们的认知,消除内心焦虑因子,我们就能转焦虑为安宁。


风中游


我是精神科在职医生,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人为什么会有焦虑不安这种情侣,专业回答如下:

1、看到焦虑背后情绪信息

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之所以会焦虑,这是我们祖先也就是我们基因自动遗留下来给我们的礼物。焦虑的情绪背后释放的真实信息是生活可能存在变动,我们对环境的一种不安感,所以我们会产生焦虑。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从我们文化角度上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焦虑是我们人类想要生存更好情绪之一,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焦虑背后真实需求是什么。

比如伴随人工智能社会的到来,很多人焦虑,是担心自己的职业存在危机。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机器不能做什么,我们怎样和机器人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怎么利用机器更好的获取高级质量生活,当我们把焦虑转换与审视我们内心需求的时候,我们的焦虑就可以有一个路径可以疏通,我们内心就会变得更为安定。

3、过度的焦虑是没必要

过度的焦虑其实反应是我们过度的担忧,这种是没必要,一旦我们有过度的忧心其实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信息差。虽然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社会,但是每个人的信息并不一定完全匹配。

所以我们要想恢复内心平静,拥有适度的焦虑,我们就必须加强学习,消除内心焦虑因子,我们就能把焦虑带给我们价值最大化。



精神心理卫生


其实焦虑在我们生活里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焦虑是因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自己想要的东西太多,想要去做的事情太多,可是自己却又不知道要做什么。

理想和现实相差太远,用一句话来形容:是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也撑不起你的梦想。

明明自己什么事情都想要去做,想要去完成。可是,面对现实又有一种无力感。

焦虑的表现:

1、晚上睡觉想的太多,失眠无法入睡。

2、看到别人什么事情都能够成功,看看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成功,感觉很失败。

3、想要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身体很诚实,懒惰不想动手。

4、上班总想着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想要挣扎却无能为力。

面对焦虑我们应该要冷静一些,每个人都会有焦虑不安的表现,有这种焦虑其实也说明自己是不甘于现状的,说明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这也算是对于自己内心的觉醒,因为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加努力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想要打破焦虑,需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

1、看书

阅读是一种提升自我很好的方法,阅读多了看到的人生多了,阅历也会有所提升,思想观念也会跟别人与众不同。你要相信,阅读是可以改变人生的。作家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 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所以,阅读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坚持阅读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2、看电影

有人说看电影看多了,也会看到很多种人生。如果你能看一千部电影,那么你看到了一千种人生,我相信你的思想也会不断的在变化。如果可以把电影感悟也写下来,一天写300字的电影观后感,那也是不错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

3、学手机摄影

李菁老师曾说,因为摄影改变了她的生活,她说:“向美而生,向美而行。”生活太多让人焦虑的事情,你可以学习摄影,手机摄影就可以,现在网上有很多学习手机摄影的公众号,自己也可以自学成材。你会发现学习摄影后,遇见了生活一切美好的事物,焦虑自然而然不复存在,因为遇见了美,生活也会变得美好。

4、自我投资学习

现在网上很多线上学习课程,比如有些公众号里面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你觉得自己对什么有兴趣,比如自己比较擅长画画,写作,摄影,英语,你可以在网上报名课程学习这些东西,努力提升自己,当然在这个前提下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才行。如果经济充足,可以考虑学习一下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大部分都是线上学习课程悄悄提升自己,相信你也可以做到,同时也可以交到更加优秀的朋友,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加油吧,努力提升自己。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面曾说过:“”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你要相信,只要努力提升自己,你想要实现的梦想,总有一天它会实现的。




小莫姑凉


一般来说,当我们面对压力,或者在紧张的情况下,都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我们人类比较正常的现象。下面就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我们人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

1、遇到陌生的环境时,我们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因为我们人突然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或者熟悉的地方,对周围的情况会有一种陌生感,内心会因为不熟悉这环境,使得自己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进而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焦虑不安,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时,需要提升我们的适应能力,强化我们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2、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人都是喜欢被表扬的,没有哪个人希望自己受到批评或者指责,但是当我们在做错事的时候,内心会因为自己的犯错而感到内疚,从而产生对自己的懊悔,进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减少犯错的情况,完善自己。

3、当我们很在乎的东西正在处于危险或者失踪时,我们内心也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比如:当我们得知自己医生亲人,正在前线奋战抢救病毒感染的病人时,内心肯定会为他们祈祷,会有不安,希望他们和病人都能够平安归来。

总的来说,人的焦虑不安主要是基于突发状况,是自己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所导致自己的情绪失控,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奋斗中的伢子


身为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所以当你有焦虑或者不安这种情绪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首先我们不应该评判或者批判自己的所有情绪和感受。不要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人会生气,焦虑,恐惧,不安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己无法掌控眼前的局面,或者对于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有担忧。往深入里说都是对于自己的一种不相信,因为只有你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才会无法掌控人生中目前或者即将要发生的各种事情。当我们对自己不认可的时候,在公众场合中也非常容易失态,暴躁。也可以说是在后悔过去和担忧未来中,并没有活在当下里。

其次,人的所有情绪都是在向我们诉说,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是有一些问题出现了,它让我们试着面对并且找出解决的办法,所以我们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点是要学会接受情绪,尝试和情绪沟通,做朋友。看看它是有什么信息要告诉你。在情绪来的那一刻,觉知自己,然后问自己,它在告诉你什么,想让你学会什么。

最后,我们要试着改变自己。可以尝试用各种方法释放和清理掉淤堵在身体里的情绪,比如运动、唱歌、冥想、EFT、荷欧波诺波诺等都是非常好的清理方式,当清理结束后记得让正念回归,会有非常棒的体会。

学着认可自己,关爱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说自己想说的话,经常感恩和祝福身边的一切,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力量,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改变。[微笑]



ACow琳哥哥


不请自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焦虑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

一,为什么会焦虑

我觉得有好多方面,原因也是多样的,外界原因可能是生活压力大,或周围的环境对你不友好,还有就是担心某些事情做不好,比学生考试前能会焦虑。内在原因就是对自己状态不满,可能同周围的人有差距让你产生危机感,但又不知道该怎样改变。

二,怎样减少焦虑

想要减少这种情绪,就要自省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在意件个事情或是害怕什么,如果是这样那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正在做的事上,想要做什么事不要犹豫太长时间,立即行动才好,想的越多越容易焦虑。

现在的社会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存在焦虑,挣钱,工作,养家糊口,买房,社会竞争压力等等。感到焦虑也是一种好事,存在焦虑是提醒自己要勇于面对生活挑战,努力去挣钱,当你的经济条件改善,说不定焦虑就少了,但也不要忘了享受生活。


洒点阳光


人的一切焦虑,担忧,恐惧,害怕等等这一切看似负面的情绪,其实这都是常人情绪的常态之一。

人为什么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

回答此问题得这种情绪是如何来的讲起,从远古人类在自然界中生生存,势必和其他物种发生争斗,有时候甚至会付出生命,所以人类对危险保持警觉,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本能反应,后来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求我们要随时思考未来,以便及时应急各种不期望的情况,长此以往,人类大多数的精力都是在关注不希望的或者不好的事情上。对个体而言也如此,很多人赚钱其实远超过生存所需,而他会讲多赚点以备不患。

在后来我们书本上的教育也会这样教育我们比如人要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理念,无形中更强化了我们的担忧感。

随着人类的发展及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有些自我保护程序也在慢慢进化着。其实很多生命的警告程序是可以卸载了,但是有些人依然整天在运行。所以导致自我能量消耗。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在无谓的担忧恐惧上,他从不去真正体会自己拥有的美好的东西。比如看到别人换了别墅,换了汽车,心理会失落。等等这些情绪,都是在自我消耗。实则是无用功。

自古以来道家素有内观、佛家有放下,耶稣家有祷告忏悔之说,本质目的都是教人放下一些没必要的生命警戒线,回归当下,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舒坦;别让那些自我假设的恐惧或总捡起那些过往深沉的回忆来迷惑颠倒自己。


道定领悟


大概是穷吧!深有体会的是,当你没有钱了,又还欠债,生活不稳定,又要照顾两个年龄极小的孩子,老公又是那种做事阿斗型的,每天面对他,懒散的状态,整日里无所事事,玩游戏度日,你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容易愤怒,有时候努力也只是想生活稳定点,孩子跟着自己少受点罪,多接受点教育,尽管那样,又谈何容易呢。男人是自己挑的,又怨不得别人,离婚又怕毁了孩子的一生,不是每一个后妈都大气,自私自利的大有人在,可能正是如此,现今社会离婚的人才这么多吧。真的见不少了,即便是那些明星,婚姻生活也不过如此,所有对于普通大众,可想而知,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尽管努力吧,其余的交给时间定夺吧!学会更多的心平气和一点,戒掉焦虑,好好生活。



林玉萍


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恐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心理,有的人会表现出来,有的人则会深藏不露,这取决于当事人经验的累积,内心的强大。内心藏不住事,很容易表现出焦虑不安的人,常常源于错误的自我暗示,而那些心里有多件事也能应对自如的人,则使用了正确的暗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