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網紅茶教授王岳飛談產業、產品、文化、科技、健康和生活

\u0002

網紅茶教授王岳飛談產業、產品、文化、科技、健康和生活


\u0002

王岳飛,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

學者身份之外,王岳飛還是茶科普的網紅。

最近5年,參與其線下講座分享的受眾超過35萬人,線上講座分享的受眾超過2600萬人次。

因多年來堅守浙江大學本科教育第一線,王岳飛教授榮獲2015年度“浙江大學永平獎教金”最高獎“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並獲得100萬元的獎教金。

獲獎以後,王岳飛老師把獎金投入三件事,一是為浙大師生免費培訓茶藝,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二是出版一本如何當好大學班主任的教科書,三是幫助學生編寫班級史冊。

21日,第二屆中國茶產業T20峰會暨中國茶產業創新模式高峰論壇在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福建省安溪縣)舉行。

王岳飛教授出席本場活動,分享主題:加強茶科普,推進全民飲茶。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王岳飛教授在中國茶產業T20峰會報告。

王岳飛教授分享報告內容框架:

中國茶,冠世界(主要受眾:政府)

——中國茶產業發展現狀(茶產業)

茶性廉,和天下(主要受眾:婦聯)

——茶之起源.茶之影響(茶文化)

茶品質,成分珍(主要受眾:學生)

——茶之健康成分(茶科技)

喝茶健,壽眾生(主要受眾:老人)

——茶之保健作用及機理(茶健康)

茶體質,科學飲(主要受眾:泛人群)

——科學健康飲茶(茶生活)

科技新,六茶舞(主要受眾:企業)

——茶科技創新產品研究開發(茶產品)

01 中國茶,冠世界

因為講座在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展開,王岳飛首先鼓勵青年學生對茶行業應該充滿信心,希望同學們有文化自信和專業自信。

目前,除了印度大學有一些茶專業,其他國家都沒有茶專業。

中國茶產業迎來大時代,中國在茶園面積和茶葉消費總量都是世界第一。

1 中國茶產值

中國茶作為一個產業已近2000年曆史,10年前中國茶產值約100億元,從0到100億元用了近2000年。

近10年,中國茶產業飛速增長,2012年已超過2000億元,從100億元到2000億元僅用了10年!近幾年中國茶產值每年增加的產值超過以前2000年,真正是“日進千里”!

未來,中國茶產業綜合產值將會到達萬億時代!

2 中國茶葉內銷

中國茶葉年人均消費量已取得大幅增長。

2006年,中國人平均消費約250克茶葉。

2012年,中國人平均消費約1000克茶葉。

2017年,中國人平均消費約1500克茶葉。

中國人喝茶有5000—6000年曆史,前5000—6000年增加5—6兩,每1000年增加50克。

近年,每1年增加100克,一年相當於過去的2000年!

中國茶葉年人均消費量已經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離世界最高水平還有一點距離。

3 茶文化復興

不論是線下講座,還是線上媒體宣講茶文化,王岳飛教授都不遺餘力。

此外,王岳飛教授還領銜成立浙大學生茶藝隊,浙大教師課堂,他的茶文化課程受眾覆蓋社會主流人群和階層。

但在茶文化復興帶來的“茶自信”情況下,王岳飛教授還專門提到茶產業應該“思安危”:

1)成本升,均價落,勞力少;2)產量增,消費長,不同步;3)茶安全,有隱患,多誤讀;4)出口平,利潤薄,壁壘多;5)茶產品,傳統多,創新少;6)茶品牌,名牌少,價格亂;7)茶生產,單產低,面積增;8)六大茶,互掐多,情懷少。

02 茶性廉,和天下

這部分主要講中國茶之起源,茶之影響。

1 茶樹是什麼樣的植物?

茶樹的拉丁學名為: 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茶樹型有有灌木、小喬木和喬木之分。

多年生、常綠、木本。 壽命幾百年,經濟學壽命50-60年。

2 茶之影響

茶葉行業舉世矚目,幾千年來經久不衰。

茶遍佈5大洲,近60個國家或地區種茶,30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穩定出口茶葉,150多個國家或地區常年進口茶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有喝茶習慣。

世界上有50%的人(約30億人)每天飲用茶葉,全世界一天喝茶超過30億杯。

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已經逐步融入到各種場景。

3 茶飲料

1997年以來,中國茶飲料產量資料:

1997年,20萬噸;1999年,85噸;

2000年,185萬噸;2001年,300萬噸;

2004年,400萬噸;2008年,800萬噸;

2009年,900萬噸;2011年,超過1000萬噸。

茶是天然保健飲品,21世紀世界飲料之王。

4 茶致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茶是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茶讓人民更富足,這關聯著上游1085個產茶縣,3000多萬茶農。

03 茶品質,成分珍

這部分角度為茶科技,主要講茶之健康成分。

1 茶葉種的化學成分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 已知經過分離鑑定的化合物700多種。

茶樹鮮葉中:水分75-78% ;幹物質22-25%。

幹物質中:有機物650種以上;93.0-96.5%;無機物有50種以上;3.5-7.0%。

有機物中: 蛋白質 20—30%*;糖類 20 - 25%*:茶多酚類 18-36%:脂類約8%*;生物鹼3-5%(咖啡鹼為主2-5%):有機酸約3%:氨基酸1-4%(茶氨酸為主):色素約1%:維生素0.6-1.0%:芳香物質 0.005-0.03%。

無機物(灰分)中:水溶性部分2-4%;水不溶性部分1.5-3%。

2 茶葉中的特徵性成分

茶是各種各樣的生化反應產生的一系列化學成份組成的特殊物質。

三大特徵性成分:茶多酚、咖啡因(鹼)、茶氨酸。

1)茶多酚 —— 澀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屬縮合鞣質(或稱縮合單寧),為了區別,冠以“茶”字,稱茶鞣質(或茶單寧)。

因其在大部分能溶於水,所以又稱水溶性鞣質。它是由黃烷醇類(兒茶素類,EC、EGC、ECG、EGCG),黃酮類和黃酮醇類,花青素類和花白素類,酚酸和縮酚酸類所組成的一群複合體。

目前,王岳飛團隊正在研究開發茶多酚類的藥品:腎臟病藥,EGCG抗白血病(茶誘導癌細胞“自殺”),用於治療前列腺病,抗過敏藥,茶多酚可治酒精性肝損傷。

2)咖啡因(鹼) —— 苦

咖啡鹼屬生物鹼:因最初是在咖啡中發現,故名咖啡鹼。

豐富的生物鹼決定著茶葉對人體具有提神益思,強心利尿、消除疲勞等功能。

如果每天喝茶數杯,則精神振奮,思路敏銳。大有“好茶一杯,精神百倍”之感。

3)茶氨酸 —— 鮮爽

純品為白色針狀結晶,具有焦糖香和類似味精的鮮爽味。

提取茶葉中的茶氨酸可開發緩解疲勞保健品,增強免疫保健品,改善睡眠保健品,治療抑鬱症藥,改善兒童多動症保健品,更年期綜合徵藥,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3 六大茶類

六色茶,六大茶類。

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提出按製法和品質建立的“六大茶分類系統”:

綠茶(綠葉綠湯);黃茶(黃葉黃湯);黑茶(葉色黝黑;湯色褐黃或褐紅);白茶(幹茶茸毛多呈白色,湯色淺淡);青茶(綠葉紅鑲邊,湯色金黃);紅茶(紅葉紅湯)。

茶葉分類的生化依據:

以茶多酚氧化程度為序,以酶學為基礎的茶葉分類。

茶如女性

鮮葉—小女孩;綠茶—少女;白茶—戀愛期女生;黃茶—婚戀期女生;青茶—少婦、少媽等;紅茶—媽媽(熟媽);黑茶—老專家、老中醫。

4 環境因子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茶葉生產有個“南紅北綠”,影響茶葉主要是溫(溫度)、光(光照)、水(水質)、氣(氣候)、土(土壤)。

溫度、光照與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

溫度、光照與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

溫度、光照與氨基酸的含量成反比。

04 喝茶健,壽眾生

這部分角度為茶健康,主講茶之保健作用及機理。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茶葉與健康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特別是在4個科學領域已形成深厚積累:減少有害物質在體內積累;預防癌症:至少已獲得預防十類癌症證據;預防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4. 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

1 茶抗氧化和延緩衰老作用的研究

當代中國茶業科技奠基人物都是高壽。

浙江大學茶學系:莊晚芳89* ;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陳 椽92、王澤農93;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 陳興琰91、陸松侯92;福建茶葉研究所:張天福108、莊任92、詹越107;杭州茶葉試驗申屠傑98;中茶所阮宇成90。

2 影響離婚率

王岳飛教授從事茶學研究與教學已經快30年了,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喝茶越多的地區,越不容易離婚。

2011年全國各省市粗離婚率排名如下:

浙大茶86同學會。畢業25週年,30來了25。這是個最平淡無奇的班級,平淡得近乎神奇:

鈥� 90年畢業,8年內全部成家,其中內部消化2對;

鈥� 11年內全部生育,共育有31位子女,其中公主16名公子15位;

鈥� 6次同學會,次次來25位以上;

鈥� 畢業25年後,個個還是原配,沒有離婚紀錄……

此外,茶還對減肥、解酒、降血脂、預防癌症等有一定作用。

05 茶體質,科學飲

這部分角度為茶生活,主講科學健康飲茶。

健康飲茶,最好不要拘於某一種茶類,要根據年齡、性別、體質、工作性質、生活環境以及季節有所選擇,多茶類、多品種地域領略各種茶。

1 健康飲茶之看茶喝茶

六大茶類茶葉本身有寒涼和溫和之分。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茶,味苦,甘,微寒,無毒,歸經,入心、肝、脾、肺、腎臟。陰中之陽,可升可降。”

六大茶類品性如下圖

1)綠茶

不發酵茶,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性涼而微寒。

2)白茶

微發酵茶,性涼(白茶溫涼平緩),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3)黃茶

屬部分發酵茶,性寒涼。

4) 青茶(烏龍茶)

屬於半發酵茶,性平,不寒亦不熱,屬中性茶。

5)紅茶

屬全發酵茶,性溫。

6)黑茶

屬於後發酵茶,茶性溫和,滋味醇厚回甘,刺激性不強。

2 健康飲茶之看人喝茶

2009年4月9日,我國第一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

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

看人喝茶,喝茶因個人體質不同而異。

——某些人喝龍井茶或花茶就一個勁要上廁所,瀉得很厲害;

——某些人一年四季菊花茶不離口,但喉痛卻久久不愈;

——有人喝茶後會出現便秘;

——有人喝茶後飢餓感很嚴重;

——有人喝茶會整夜睡不著;

——有人喝茶後血壓會上升;

——還有人喝茶會像喝醉酒一樣。

內火比較旺盛的人夏季上火得厲害,還堅持喝紅茶,那無疑火上加油!

寒涼體質的人平時吃點生冷的就不舒服,還堅持冬天喝綠茶,那無疑雪上加霜!

體質與喝茶建議:

06 科技新,六茶舞

這部分角度為茶產品,主要講茶科技創新產品研究開發。

科技創新是茶產業發展的動力源,主要包括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

基於中國茶成分之茶科技產品創新主要有:

抹茶、茶爽及其產品的創新;茶氨酸類產品研究開發;咖啡鹼類產品研究開發;茶多酚類產品研究開發;茶葉和果實兩用;其他深加工產品。

未來,圍繞茶資源的“全價利用、跨界開發”,以茶為原料利用現代分離、純化及重組等技術和加工工藝生產食品、保健品、藥品、日用品、建築材料等非原茶形態的新型衍生產品,將會形成一條跨界茶產業鏈。

後記

茶為國飲,茶是國家文化名片。

茶是國家強盛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文化對外傳播最好的載體之一。

隨著人民對健康生活追求,茶產品必將融入更高頻的生活場景。

中國茶的黃金時代到了,機遇與挑戰並存!

王岳飛教授的茶科普工作對全民飲茶和茶產業發展還是有積極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