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离家返岗时刻,贵州的唐诗文说了很多心里话

“我在象山务工18年了,全家都在那边。”2月26日,贵州省龙里县城兴龙广场上,坐上专车准备启程前往浙江象山复工的唐诗文这样告诉笔者。

据唐诗文介绍,他们一家五口人都在象山,夫妻俩和大女儿在当地不同的厂里务工,两个儿子进的是当地农民工子弟学校,全家已将象山作为自己的家。

“一家子都成象山人了呵!”笔者听了后这样感慨。

“是呀,务工无远近,哪里合适哪里去。”唐诗文回答道。

一番交谈,了解到唐诗文在象山平均月薪有6000至7000元,19岁的大女儿也上班了。一家3钱挣钱,供养读初中的两个儿子生活有余。在象山务工这么多年,家里还买起了车。这次若不是疫情影响,他们早已自己开车回象山。不过,有由龙里和象山两地人社部门接洽的专车接他们复工,唐诗文心里是由衷的高兴,不停地感谢政府作出的精心安排,让全家顺利回象山,一家人的生活又将步入正轨。

“早回去早好,我们早点复工,来年经济就会更富余些。”唐诗文高兴地说。

离家返岗时刻,贵州的唐诗文说了很多心里话

唐诗文(右二)

唐诗文来自龙里冠办边远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光坡村,那里地处高寒,传统的农业经济已难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象山务工以来,凭借自己的勤劳苦干,深得用人单位喜欢。18年来,不仅将一家子搬到了象山,还把更多同乡引荐过去,一起在象山务工。靠着勤劳的双手,一起在象山务工的老乡,一个个把生活过得越来越有味,节余的钱便寄回家,逢年过节就开上私家车回乡。

唐诗文说,贵州龙里和浙江象山,都成为他不舍的地方。象山那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的理想之地,特别是能把孩子们带到身边读书,说什么也不会再换地方找工作了。老家是根,不管在外奔波多少年,都会有回来的一天。而且现在条件也好,路网都畅通,等娃崽们读书工作成家后,那时夫妻俩就会回到老家颐养天年。

透过唐诗文到象山务工追梦的历程,象山是实实在在的离不了他们。疫情稍缓,象山方面就到龙里接人招工。老员工早已打电话联系本人,讲定接返时间。新员工,提供新岗位给龙里代招,有多少招多少,越多越好。而作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有4万人之多的龙里县,也早早谋划并部署复工复产工作,把“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作为抗疫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宣传就业优惠政策,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广而告知,精准摸排匹配劳动用工岗位等系列举措,组织一批批劳动者搭乘直通车到省内外各大小企业务工。

离家返岗时刻,贵州的唐诗文说了很多心里话

返岗专车

2月26日,唐诗文是龙里人社有组织输送的第九批劳动者之一。目前,龙里已有序输出8000余名劳动者到县内外各大小企业就业,他们的工作地点除龙里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外,已分布浙江、广州、江西等地。

“安全又赚钱,海鲜吃不完,宁波象山欢迎你。”

“龙里人社欢送农民工返岗复工!”

看到唐诗文等务工者坐上贴有这些红标语的专车启程的刹那,笔者深深感慨,今天的劳务大军,已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尊享到了专车专列专机接送的这些待遇,他们是共和国建设的一分子,昔日的农民工已挤身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他们一直在用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走在追梦的路上!(岳院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