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爱情与罪恶的交缠,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悲情主义文学

爱情与罪恶的交缠,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悲情主义文学

《千只鹤》是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之一,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

小说主要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川端康成用其绝美的文笔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千只鹤》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部获得诺贝文学奖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千只鹤》可能在名气上不如《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但是其美学价值却是极高的,这部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川端康成创作的独特风格。

由于在书中主角之间的情感对于现实中的道德有一种冲击,《千只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千只鹤》是川端康成唯美主义的一个完美体现。

爱情与罪恶的交缠,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悲情主义文学

01、为什么叫做《千只鹤》?

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川端康成本人曾经对裕仁天皇讲过:“小说中的一位姑娘手拿千只鹤图案包袱皮,因而题名为《千只鹤》。

自古以来,千只鹤的模样或图案,是日本美术工艺和服饰方面所喜爱使用的,也是日本传统美的一种象征。从总体来讲可以称为日本式的。

作者的心底,仿佛有一种观赏千只鹤在晨空或暮色之中飞舞的憧憬。”

作为小说名称的“千只鹤”代表的是纯美的稻村雪子。在小说里,她只有两次出现在菊治面前。

第一次菊治与雪子正式见面,是在栗本近子举办的茶会上。雪子点茶时,周围仿佛有千百只白色的小鹤在不停地飞舞。与太田夫人相比,雪子清秀妩媚的风采,更让菊治感到美不可言。

先前当菊治与太田夫人发生关系后的那一天黄昏,坐在回家的电车上,望着落日,菊治觉得,自己仿佛看见稻村小姐抱着缀有千只鹤粉红色绉绸包袱皮小包,走在那林荫道上。

千只鹤包袱皮十分显眼。菊治心情十分舒畅。这一段描写,将罪孽深重的太田夫人与清纯如白鹤般的雪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千只鹤》的主要人物,无论是菊治父子、栗本近子、太田夫人母女,皆于道德有亏,唯有雪子纯洁美丽,无道德上的瑕疵,她所象征的正是另一种崇高的、无法企及的美感。

这是川端康成作品中一直在追求的美的终极形象。

爱情与罪恶的交缠,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悲情主义文学

02、爱与罪的纠缠

在《千只鹤》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人物,三谷菊治、太田夫人、太田小姐、稻村雪子、栗本千花子。

五个人物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联系,那就是菊治的父亲。这也是小说的一条暗线,五个人彼此相互交织,情感与负罪掺杂在一起。

这样的关系无疑是对于传统道德的一种挑战,只是身处在这其中的人都在被折磨着,最终都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离开。

(1)太田夫人与菊治

太田夫人本是菊治父亲的情人,在菊治父亲还活着的时候,与菊治父亲一直生死不离,在栗本千花子的茶会上,太田夫人见到了菊治。

或许是太田夫人对于菊治父亲过于思念,也可能是菊治太像他的父亲了,在第一次的见面中,太田夫人对于菊治就表现出了过分的亲昵。

而太田夫人的魅力,也逐渐的让菊治迷失在太田夫人温柔的“陷阱”中,两人在茶会后发生了关系。我们无法判断太田夫人有多么地喜欢菊治,但是对其父亲的深情却是可以确定的。

这时候太田夫人更多的是将菊治作为其父亲的替代,这种不伦的关系,让太田夫人在心中背负了极大的罪恶感,无法解脱的她最终只能用死亡来寻求解脱。

爱情与罪恶的交缠,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悲情主义文学

(2)太田小姐和菊治

太田小姐在知晓了母亲和菊治的关系后,一直感到极其的愧疚,在太田夫人自杀后,菊治面对太田小姐内心十分的自责。菊治对于自己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极其地内疚。

而后来菊治的在太田小姐身上发现了太田夫人的身影,逐渐的将其对于太田夫人的情感转移到了太田小姐身上。

而随着逐渐的相处,渐渐地的菊治对于太田小姐产生了情愫,此时菊治在太田小姐身上不再看得到太田夫人的影子。

只是母亲和自己与菊治的感情给了太田小姐太多的束缚,在这样的束缚下她没有办法直面自己的情感,最终她选择了离开。

(3)菊治和稻村小姐

稻村小姐是《千只鹤》中最完美的存在,她高洁典雅、举止端庄,身上没有一丝的尘埃。稻村小姐也是菊治内心中最完美的选择。

只是因为对于媒人栗本的厌恶,使得菊治对于同稻村小姐的关系一直犹豫不定,再到后来,因为深陷于同太田母女的关系中,菊治逐渐的觉得稻村小姐变得可望而不可求。

此时菊治对于稻村小姐的一切憧憬,就如同她经常带着的那个千只鹤的包袱,永远都是漂浮在空中。

爱情与罪恶的交缠,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悲情主义文学

03、丑陋的永恒和美好的遥远

在《千只鹤》中,一直出现的事物有两种,一个是菊治小时候曾经看到过的栗本千花子那胸前的黑痣,还有就是稻村小姐那绣着千只鹤的包袱。

这两样事物一直出现在菊治的眼前,其中栗本胸前的黑痣是菊治最厌恶的东西,那颗黑痣在菊治眼中是最丑陋的。

而稻村小姐那绣着千只鹤的包袱,包袱上的乔治和就如同菊治小姐本身一样,象征着纯洁的美。只是丑陋总是永恒的,每每菊治闭目冥思眼前总是会出现栗本胸前的黑痣。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大多数都是以悲伤来结束。《雪国》如此,《千只鹤》也是如此。故事发展到了最后,只有最令人厌恶的栗本依旧好好地生活。

丑陋的东西依旧存在,只是一切的美都已经没有了。这是典型的川端康成式的结局,悲伤中带着美。

《千只鹤》讲述的是一个有悖于道德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却是如此的玄妙,这便是川端康成文笔的魅力。

爱情与罪恶的交缠,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的悲情主义文学

最后:

川端康成在写完《千只鹤》后曾说,他憧憬着在夕阳中的树林和天空下纯白的千只鹤翩翩翱翔。并且题诗曰:“春空千鹤若幻梦”。

的确,一切美的憧憬,美的向往都是虚无缥缈的,好象幻梦一般。川端康成在完成《雪 国 》后曾说过,除了日本民族的悲伤之美,其他的他一句话也不想写。

这种美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他是一个对自己内心的极度敏感和对外界的极度漠然的真正的艺术家。

在《伊豆的舞女》中他将这种美拟人化,借着舞女之美表达了他对这种美的向往。在《雪国》中他就像一个写实主义的画家,将这种美细致地描摹下来。

而在《千只鹤》中,他探讨了这种美的起源,以及这种美的形态。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追求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最终都是以悲剧告终,可望而不可及似乎是川端康成美学的最高层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