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徐州抗疫警官司元羽的生命赞歌

曾经以为,英雄离我们很远,

其实,榜样就在身边。

---- 题记

殡仪馆里,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堡公安检查站一中队指导员司元羽躺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2020年2月12日,这位战斗在防控疫情一线,连续奋战16天的警官,因过度劳累倒在岗位上,年仅47岁。此刻,他睡得宁静安详,已全然看不见周围的泪花汹涌,正值花季的女儿,在那个春寒料峭的下午,永失父爱。

“司”人远去,爱留人间。他用行动诠释出平凡的高度,用生命守护身后这座城,唱响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一首首赞歌。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追授司元羽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江苏省授予司元羽同志“最美防疫先锋”称号;

徐州市追授司元羽同志“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五一劳动奖章。

一场向抗“疫”英雄学习的热潮,在徐州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蓬勃掀起。

让我们循着司元羽人生旅程的时间隧道里穿行,带着感动和温暖,去努力读懂那不舍昼夜的16天,二十多年工作生活中,他的点点滴滴……


总有一些牺牲,比恪尽更职守

2020年元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中国14亿人迎接庚子鼠年的生活节奏,华夏大地倏忽间,几乎失掉了所有活力,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有的人在蜗居,有的人却在“逆行”。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夜色中的徐州三堡公安检查站,防线森严。虽已春节期间,这里仍是寒风刺骨,披霜带冰。一盏盏华灯,照亮了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一个个值守警察、疾控人员的身影。

这里地处G30连霍高速苏皖省界处,是守护江苏的“北大门”。这里,是一中队指导员、二级警长司元羽生前日夜坚守的阵地,也是他最后牺牲的地方。

疫情防控战斗打响以来,他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逐一登记进入车辆,识别检查重点疫区车辆,测量驾乘人员体温,查送需隔离人员……仅司元羽,就已经连续值守16天了。

2月12日早晨,检查站外大雾笼罩。

和往常一样,前日和司元羽一起值班的民警刘志强,迈着碎步去食堂早餐。疫情发生以后,大家的工作节奏更快了。

“咦,指导员怎么没来吃饭?”

想想这些天这时候,他总是匆匆忙忙来就餐,嘴一抹早就上检测点了。

刘警官有点疑惑。去敲门,205宿舍里面没有应声。

“这些天,指导员一直没好好休息过,可能太累了。”他心里嘀咕着,去上岗了。

午饭时间已到,餐厅里,还是没见司元羽过来,刘志强感觉不妙,一边快步再去敲门一边喊着,可是仍然没有回应。

“请赶紧过来,赶紧过来。”听到刘警官的急促汇报,站领导等几个工作人员一路小跑,蹬蹬上楼。

砰的一声,门终被大家踹开,此时的指导员躺在床上,已经失去了意识。

猛踩油门的120急救车驾驶员,风驰电掣把他送到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近三个小时的抢救,终无回天之力。

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司元羽那双曾经炯炯有神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2月12日下午3时许,他的生命定格在了47岁。

他那恪尽职守的身影,给人们留下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这镜头,唏嘘了一座城,也感动了一座城。


总有一些警察,比榜样更英雄

“我是党员,义不容辞,”“我是辅警,积极响应。”

站内第一时间成立“防疫突击队”的通知刚刚发出,站长陈磊就不断接到警察、辅警们的报名,39份“请战书”一个不少,汇聚着39个火热的心。

面对肆虐的病毒,1月25日大年初一,徐州市交警支队党委迅速启动一级勤务机制,下达疫情防控工作任务;1月28日,又在三堡公安检查站设置了疫情监测点,要求逢车必检、逢人必查。

岗位上“连轴转”成了检查站人的常态,守住高速省界卡口,就是守住一千万徐州百姓的生命线。

“三堡党支部:我叫司元羽,我是共产党员,国家有难,人民有难,我将临危而上,勇践使命!”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洁白的A4纸上,书写着司元羽的亲笔留言,原本已经下班陪亲朋过节的他,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成为“突击队”中的一员,冲上“钉”守“疫”线岗位。

辅警于冠华始终不肯接受司元羽已牺牲的现实,他清晰的记得,和指导员共同值班的情景。

“报告警官,我们运送一批医用酒精回武汉。”

“你们去武汉,没有防护怎么行呢,我这里有两套一次性防护服和护目镜,给你们带着用吧。”

那是2月10日中午,李师傅驾驶一辆30吨的槽罐车,途经三堡公安检查站时,司元羽为他做疫情检查,得知他和同车人员李振中没有防护服,就把上级发给他的装备让给了两人。

公安警察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尤其现在病毒肆虐,他们和南来北往的车辆近距离接触,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要知道,这可是雪中送炭,金钱难买的防护装备啊,是它们,一路庇护李师傅安全到达了武汉,避免了病毒感染。

司元羽牺牲后,当站长陈磊打通他的电话,问候并告知情况时,手机那端,无语凝噎。

查询车辆11000余辆,人员23000余人,其中检查疫区车辆60余辆,人员210余人,查送需隔离人员6人。

冰冷的数字里,是他生命最后16天,“疯狂”工作一百多个小时的工作量,这等于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车辆引导、检查登记以及中队的抗疫工作安排上。

司元羽们深知,把好“城门”,就是把住徐州的疫情防控,更是关系着整个江苏的疫情阻击战、总体战,责任重大。

“前后16天,元羽哥只回过一次家,拿些换洗衣服又来了。2月11日,他本是承担机动巡逻任务,因中队其他民警临时有任务,他又做了早8点至下午4点的固定岗值守任务。”这些事情,教导员戚晓峰记的门清。

司元羽牺牲后,同事们梳理了他生命倒计时的部分工作动态——

1月28日,参加检查站召开的抗击疫情紧急会议,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和中队长纪峰同志一起安排人员岗位分工,值班布置,甚至到每一个锥筒的摆放位置;

1月29日,白天建立查验点,制作整理“疫情信息表”排查困难,晚上分流、疏导车辆;

1月30日,早晨下夜班休息一会后,和中队长纪峰一起检查民警的岗位安排、个人防护及登记上报信息,晚上继续夜班……

如今,这里依然车辆往来穿梭不止,繁忙间隙里,人们心头一阵阵痛起:那个身躯高高大大,走路虎虎生风的老警察身影,再也没有出现。

司元羽的遗物中,一张疫情期间允许出入居住社区的证明特别扎眼,落款日期是2月11日,遗憾的是,终没有派上用场。

桌子上,主题教育笔记本静静地平铺在那里,仿佛随时等待着主人书写。

“领导干部要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一段段内容清晰,字体遒劲的学习心得,彰显了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生观、价值观。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红红绿绿赫然醒目的,还有摞在凳子上的七八盒方便面,那是司元羽加班时的口粮。

所谓榜样,所谓英雄,莫过如此。


总有一些平凡,比伟大更感人

惊悉噩耗,徐州交警支队的陈文军,就会想起和司元羽同事过的点点滴滴,久久不能忘怀。

“2002年4月,我调到你所在的治安卡口大队七里沟中队当队长,因曾经在巡警四大队一起共事过,见面自然亲切。你用实际行动把你说的话落到实处,勤盘查、强堵控、抓网逃、抓现行……你的工作成绩始终位列中队第一、大队第一。”回忆往事,陈文军有说不完的话。

因为工作需要,司元羽后来曾经去了支队警犬队,但他们一直相互惦记着对方。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2008年,陈文军调到高速三大队任副队长,第二年,司元羽也来和亲密战友汇合了。

2011年的一天,下午5点多,一辆从徐州开往山东临沂的红色轿车,停在他们当时所管辖的红花埠收费站例行检查。

“这位先生,请出示一下证件。”司元羽上前礼貌地说。

可瞧这驾驶员的眼神,躲躲闪闪,不对呀。

他立刻提高了警惕,目光所到之处,竟然发现了一个吸毒用的冰壶。

“老杜,这边有个车的证件我看不清楚,你来帮我一下。”

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他通过对讲机,喊来了收费站正在当班的警官杜军,并向他使了一个眼色。

仔细检查,他们在车辆座椅下面发现了一个小铁盒,里面装有5-10克白色晶状粉末毒品,旁边还放着100多个指甲大小,准备分装销售的空袋子。

说时迟那时快,他和战友迅速扭住那人胳膊,三两个招式,犯罪嫌疑人乖乖就范。

巧了,这个“瘾君子”出门便遇到了“克星”。司元羽和杜军一个江苏省,一个徐州市局查缉毒品先进个人,强强联合,焉能不胜?

几经锻炼,司元羽不仅成为其中的高手,还将自己总结的实用战法和盘托出,给予指导。那一年,他们的巡逻中队一起努力,查获了建队以来最大的一起贩卖毒品案。

这些尘封的记忆,因斯人已去而重新展现,一段段鲜活如昨,让陈文军触景生情……

“110吗,我们车里有一名旅客有病了,需要紧急送医。”

2010年冬夜,一场大雪让京沪高速公路陷入瘫痪,滞留路面的车辆从苏鲁省界排到宿迁境内。接到那辆大客车司机的求助电话,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

“高速公路车辆滞留,救护车无法调头,请求支援。”

“好的好的。”司元羽迅速来到大客里,背着100多斤的病人,硬是踩着积雪,一步一步挪动2公里送到了救护车上。内衣浸透的汗水还未干,他又和战友从宿舍取出各自的罐头、面包、方便面、火腿肠、饼干等食品,一并送给了风雪中滞留的旅客……

每到年底评先创优,他总是票选最多的那个人。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三堡检查站一中队队长纪峰怎么也不相信,自2015年建站后,和他一起搭班子的,那个热心爱民的指导员司元羽就这么去了。说起张贴在站里墙上,2013年《徐州日报》《险!车轮冒烟司机不知》的新闻报道,不禁感慨万分。

那年7月1日下午2时许,时任交巡警高速公路一大队苏皖卡口中队民警的司元羽正在执行巡逻任务,至连霍高速228公里处,突然发现前方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左后轮冒烟,而驾驶人此刻毫无知觉,突突地向前开。

“着火了,快停车!”司元羽立即喊话并拉响警笛,示意其减速赶紧停车应急车道,但驾驶员一看后面警车跟着,不知就里中,脚踹油门加速逃跑。

正值中午时分,天气炎热,如果车辆继续高速行驶,很有可能发生爆胎,后果不堪设想。

司元羽一边打开警报器跟车防止意外发生,一边不断的喊话,最终逼停该货车在毕庄服务区。

得知真相后,驾驶员卢某感激万分,次日上午专门来到高速一大队送上感谢信,千恩万谢为他安全着想的司元羽警官。

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发生在他身上的爱民好事,不胜枚举。

2014年8月12日中午,一名安徽籍小孩突发疾病,父母在驱车赶往徐州送医的路上,车子突然出了毛病无法前行,正在执勤的司元羽看到后,立即开着警车将孩子送到了儿童医院;

同年8月18号凌晨3点,司警官夜班时,遇到一河南籍中年男子突发脑溢血,他立即上前,开警车将该男子送到了徐州市六院。

这些,都记录在交警支队和徐州广播电台当年联合开展“最美交通人”的评选活动中,飘荡在彭城的夜空里……

作为百姓“守护人”,司元羽留在民众中的记忆,或许是若干个场景,或许是小小的瞬间,温暖,诚挚,凝重,悲伤,总有一些平凡,比伟大更感人。


总有一些前行,比得失更负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6年岁末,体弱多病的妻子在司元羽多方悉心照料下,仍然沉疴既久,医治无效,带着千般留恋,万般牵挂离开了心爱的丈夫和上中学的女儿。

病床前,司元羽两眼呆直,满脸泪水,双手握住妻子冰凉的手久久不松,耳旁絮绕着她弥留之际的微弱声音:“元羽,女儿就全靠你了。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俺爸、俺妈,他们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看在咱夫妻一场的份上,拜托你替我照顾好他们。”

谆谆的托付,刀剜一样刺痛着司元羽的心。告别仪式上,他泪雨磅礴,痛不欲生,在场的亲朋好友们无不动容,哭成一片。

悲痛的场面中,司元羽站起身来,走到二老面前,不由自主地双膝跪下:“爸,妈,慧是我一生唯一的爱。她走了,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百年以后我给你们送终!”

话虽不多,却掷地有声。

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司元羽便义无反顾地把岳父岳母接到了自己家里,从此以后孑然一身,选择孤独。

祸不单行,2017年,他的父亲又去了天国。那段时间,失去亲人的难过无以言表。

也许,伤痛是一种力量,这力量,支撑着这位大男人擦干了泪水,掩藏起痛苦,再次负重前行。

安排好自己的母亲由远在外地的弟弟照顾,他和岳父母商量,“我是中队指导员,在得失面前要带头挑起重担,以站为家是常事。您二老和闺女一起想吃啥就买啥,有事给我打电话就是。”

“孩子你做的对,我们支持你。”得到通情达理的老人支持,司元羽没有了后顾之忧。

事情一件接一件,人像陀螺一样地转。

“十九大安保”、“上合峰会”、“全国两会”、70周年大庆安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在撑起百姓岁月静好,辨识度最高的人中,他和战友们的警徽在江苏“北大门”闪亮,直到牺牲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为什么我们的步子越来越缓慢?因为我们在一步步靠近英雄!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司元羽努力做到对己俭、对民谦、对事严、对党忠。他是一面镜,让人们对照言行,寻找差距,自我净化,不断提高;他是一扇窗,让我们领略到一名人民警察的真实与风采;他更是一盏灯,烛照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国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徐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疫”线风采】“司”人远去 爱留人间

审核:曹 钧

监制:刘文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