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前言

南宋在中國封建歷史時期的地位自不必提,雖然我們經常說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不思進取,連祖宗基業都無法保護,可謂軟弱、失敗。但是我們也要認清當時南宋所面臨的實際形勢,雖然岳飛、韓世忠等南宋名將積極抗金,並且相繼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勝利,收復了眾多失地,但是依南宋當時的經濟、軍事實力來說還是很難完全取得對金的勝利。

奸臣當道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更多的原因在於南宋時期的強項不在於軍事,它的軍隊作戰力圍繞著長江天險還能夠實現規模性的勝利,但是一到北方平原地區,面對金的鐵騎,估計勝算並不大。戰爭上的失敗、政治上的妥協是南宋的標籤,但是我們要看到其優點,那就是發達的商品經濟以及完美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文化。南宋文化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詞人不斷湧現,其中江湖詩人的出現也是一股清流。

《宋史》載:"建炎之後,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近來南國冢,半是北人墳。異縣誰憐我,同鄉又失君。深居傳雅尚,堅坐挹清芬。日落長安第,三槐拂暮雲。"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岳飛

眾所周知,由於南宋所面臨的軍事形勢,南宋詞風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戰爭、收復失地等國家情懷主體來進行創作的。而江湖詩人在一定程度上給這種嚴肅、拘謹的詞風增添了一絲活力,可以說其詞風活躍、生動,在繼承傳統詞風的同時又展現了自身的特點,在南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江湖詞人在此時出現尤其必要的社會因素,比如當時的社會環境、人口流動等多方面的因素。

要準確闡釋南宋江湖詩人文學創作的歷史風貌與時代內涵,正確揭示南宋詩史的進程,還需深入到南宋中興這一特定歷史時空,對江湖詩人產生的社會文化基礎進行新的考察。本文主要針對當時的社會流動、科舉弊端以及當時政局出發來對江湖詩人流派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韓世忠

南宋經過社會流動成為江湖詩人流派產生的重要原因

宋室南渡之後,與金人劃淮而治,社會空間結構發生了劇烈變化。隨之,社會流動亦成為宋代歷史上尤為劇烈的時期。主要有以下表現:

  • 其一,北方移民隨著故國的淪喪而失去家園,流離失所。在宋代歷史上,主要出現了三次移民,分別在靖康之難、南宋金對峙、南宋蒙元對峙三個時期。其中,首次大規模移民即是在靖康之難前後。
  • 其二,由於社會的劇烈變遷,名宦故家淪落。宋室南渡之後,許多名宦故家紛紛淪落。蔡迨乃文忠公蔡齊之孫,流落川蜀之際,通過以文干謁韓漉之父韓元吉而重新人仕,但其子蔡武子就沒那麼幸運,雖亦好文,卻長期四處漂流。蔡氏家族一步步淪落,後世終於流寓江湖。龐謙孺乃宰相龐籍之孫,其遭際與蔡迨和蔡武子如出一轍。不只是男性,故家女性後代也往往流落四方,甚至有淪為娼妓者。

《澗泉日記》載:"近來南國冢,半是北人墳龐謙孺,字祜甫,先公友也。自號白蘋老人,善騷雅,高甚。陸沈,選調,窮困至死。微佞佛,作蓮社。故相龐籍之孫也。"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龐籍

  • 其三,土地爭奪和兼併加劇,一些士民因此失去土地,浮游江湖。宋室南渡之後,不僅是北方移民南遷,江淮一帶的士民也隨軍南下避難。如紹興十年岳飛軍隊自河南境內南撤時,當地士民"從而南者如市"。在宋金對峙期間,仍有大量歸正人南下。南宋中興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也很大。因此,人口密度大大超過了從前,社會上的土地更為緊張,土地的爭奪和兼併加劇,一些人失去土地,不得不浮游江湖,以謀生計。

陳藻本來依靠教學授徒和遊歷江湖而積錢買田,後來田地為人奪走,不得不再次流落江湖。雖然陳藻並未在傳統的江湖詩人之列,但通過其遭遇,可以看出當時土地爭奪的激烈和一些士民因此步人江湖的歷程。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陳藻

南宋中興時期科舉制度的弊端使知識分子入仕無門

自隋唐科舉制度確立以來,科舉便成為士人人仕的重要途徑。至宋代,統治者吸收唐末五代以來武人割據、政權更迭的歷史教訓,堅持以文化成天下的立國方針,進一步擴大科舉規模。因此在宋代,科舉人仕就逐漸成為士人主要的進身之途,尤其是對於寒士階層。然而,科舉制度發展至南宋中興時期,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弊端,帶來不少社會問題。

其一,由於統治者的提倡和科舉人仕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士人希望憑藉科舉入仕;而同時,雖然朝廷在儘量擴大錄取名額,但名額畢竟有限。因此一方面是參加科舉的人數在增加,一方面卻是錄取數額的限制,這就使得大量士人最終被排擠在科舉仕宦的大門之外。這種情況在南宋中興時期尤為嚴重。在主要以科舉方式取士的時代,士人一旦科場失利,便很少有機會能致身仕途。即使是在少數有幸登第的士人中,也由於參考人數過多而偽劣充斥,致使才學之士遭到黜落。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科舉現場

其二,由於科場黑暗和考試製度的破壞,大批實學之士不能人選。北宋統治者為了防止科場作弊,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然而至北宋後期,糊名、謄錄等制度開始遭到破壞。自北宋末至南宋中興時期,科場腐敗越來越嚴重。此期甚至還出現了捉刀代筆的現象,性質非常惡劣。可見由於科場黑暗,許多有識之士難以進身。南宋中興時期科舉積弊甚為嚴重,這是江湖詩人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廬陵周益國文忠公》載:"其間富民乃或捐厚利以假手,主司但知據文考校,往往叨預薦送,遂使實學之士返遭黜落。旅進動以千計,為巡捕者縱慾禁止,勢不能也。"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周必大

南宋中興時期的冗官問題嚴重以及底層士人的無奈

宋初統治者鑑於唐末五代以來方鎮割據、武人擅權的教訓,大量擴充文官機構,以維護中央集權,進行國家治理。為了國家穩定,宋代統治者大量擇用文臣,甚至不惜官員冗塞腐化。正是由於治理國家的客觀需要和開國者的這種指導思想,宋朝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大科舉取士的力度。

據學者統計,兩宋通過科舉共取士115427人,其科舉取士之多,可謂空前絕後。宋代的冗官現象,並未因靖康之難和宋室南渡而緩解,反而有增無減。至南宋中興時期,隨著社會的重新繁榮,入仕官吏逐年增加,冗官現象更為突出。

《宋史》載:"今日之要務,莫先於任官,而患其甚冗,官冗久矣,而今為甚。固未嘗考其賢與不賢能與不能也。今分職有限,而入流無窮,一官闕則十數人守之。"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朱熹

北宋時期,朝廷逐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取士體系,士人基本上是由科舉而人仕,隨後依照年限、政績和資歷進行磨勘,從而加官進爵。而在宋室南渡之後,士大夫大量流落,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許多士大夫為金人掠走,另一種是一大批士人四散避難。南宋出現了一個異常情況,一方面冗官不減,一方面士人大量流失,真正的實學之士極為缺乏。

南宋朝廷為了再圖中興的需要,在科舉取士和正常的磨勘制度之外,開始注意招攬散落地方的人才和社會底層有才學的布衣之士。南宋朝廷招攬人才的政策,以及少數士人不由科舉而進的成功之道,對社會底層士人的誘惑是相當大的。因而自宋室南渡至中興時期,以干謁權貴或上書論事來謀取一官半職,便成為底層士人的一條求仕之途。這是南宋中興時期一批士人遊謁江湖的重要原因。

“文學與江湖的結合”,動盪的北宋王朝為何能催生江湖詩人?

戴復古

評價

學界一般認為江湖詩人作為一個群體或流派出現於南宋後期,但事實上,由於南渡之後的社會流動、中興時期的科舉積弊、盛世背後的冗官充塞、底層士人的求仕之途等因素,南宋中興時期一批江湖士人已活躍於歷史舞臺,其中不少人成為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形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詩人群體。<strong>並且這些詩人造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政治生態,逐漸依據這些客觀環境以及主觀思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采。

名士與謁客的雙重精神氣格。一方面,他們大多具有傳統儒家人世的理想,並以才藝詩聲馳名江湖,或與社會名流交遊唱和,或受到名公巨卿推許賞識,很多人成為一時名士。但另一方面,由於社會及個人的種種因素,他們多未能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因此不得不遊寓江湖,干謁權門,以期謀取一官半職。也有少數人雖有薄宦在身,卻往往難以施展才學,因而乾脆投身江湖,四方遊歷。

南宋中興時期江湖詩人雖然遠離廟堂,遊寓江湖,但他們並非漠然遊離於政治之外的士人群體,恰恰相反,大多數人之所以遊歷江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得到權門顯宦的薦引而進人仕途,有所作為,因此他們往往較為關心時政。

但是由於畢竟不是現實政治的直接參與者,而基本上被排除在政治權力之外,他們對於現實政治的立場和心態又與在位的士大夫有所不同,他們在憂懷時勢的同時,又多了一份旁觀者的無奈和譏諷。

江湖詩人群體多有官職和政治地位,長期流寓江湖,特定的生存狀態與創作心態,促使他們建構出一個偃蹇寒困的詩歌藝術世界。南宋中興時期江湖詩人群體的詩歌創作,具有特定的時代特徵與社會文化內涵。關於南宋江湖詩人及其文學創作的歷史風貌、時代內涵、文學史地位等問題,要將其放到相應的時空範圍之內進行分析,決不能忽視客觀因素與主觀原因的雙重作用。而南宋詩史的進程,也有待更為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宋史》、《澗泉日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