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宋政治家曾公亮一生仕途如何?曾公亮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李顺Leesun


北宋的文官,但凡品行端正的,仕途大多比较坎坷,吐槽一句,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局限于北宋,整部中国历史比比皆是。但曾公亮是个例外,仕途一直顺风顺水,基本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



曾公亮是北宋名臣曾会的次子,自幼志向远大,气度不凡,《宋史》记载公亮静重镇浮,练达典宪。曾公亮一生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从小小的越州会稽知县起步,历任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等,被朝廷累封鲁国公,最终以太傅头衔致仕,功成身退。

看看曾公亮的仕途履历,是不是有种亮瞎眼的赶脚?更令人羡慕的是,曾公亮寿命很长,八十高龄才寿终正寝,死后获赐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谥号“宣靖”,入围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人臣者,能达到曾公亮这样的成就,夫复何求,所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生大赢家。



作为北宋中期政坛的三朝元老,曾公亮的政绩斐然,堪称国之柱石。针对北宋吏治的弊端,曾公亮提出对各级官员的选拔和任用采取考核督察的办法,有成绩者升迁,无成绩者罢黜,重拳出击肃清官场不正之风。以此同时,曾公亮还提出裁减冗兵的方案,减轻了国家的财政支出。

王安石变法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曾公亮就是推行变法的幕后功臣,若不是曾公亮力排众议向宋神宗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哪有用武之地?后来随着变法的深入,曾王二人产生了分歧,以至于曾公亮成为这场变法大戏中的脆弱人物,但不管怎样,曾公亮都是一位开明的,敢于变革改制的政治家。



此外,曾公亮主张朝廷加强武备,对将帅唯才是用,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诈而疏,不以罪而废,选拔和任用将才要有一定的试用期便于考核,一旦通过考核,便要委其命而勿制约,用其策而无怀疑。这些主张,大大加强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曾公亮还是一位大才子,《东轩笔录》评价他:其为文章,尤长于四六,虽造次柬牍,亦属对精功。曾公亮一生著作很多,参与编撰过《新唐书》,个人有《唐兵志》、《唐书直笔新例》、《英宗实录》、《演皇帝所传风后握奇阵图》等著作。而最著名的莫属《武经总要》了,这部著作是曾公亮和丁度奉旨编撰的,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关于军事方面的百科全书。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


西岳顽石


曾公亮是仕宦岂能凭先辈,入朝不忘荐后生的人,他不仅是支持王安石的变法者,还奉命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科学全书《武经总要》,虽然名声不很大,可影响却是深远的。

公元999年曾公亮出生在官宦之家,早年就胸怀大志,气度不凡。宋仁宗曾因其父是朝中宠臣,而打算赐予他要职,曾公亮不接受,直到公元1024年凭才学考中进士,开始从地方县令做起。本来因治水安民深得民心,理应升迁,可因父亲犯事受牵连而被贬职。数年后再被宋仁宗起用,因政绩突出,公元1061年被拜为宰相,宋英宗、宋神宗时期多次被晋封,公元1071年以病请辞,1078年病逝,享年80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