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思考下“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吗?

伯乐斯坦刘让飞


教育的本质是寻找内心,并唤醒作为一国一人的历史厚重感,充分的理解世界与人的关系!


苍朗58876989127


是的,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内心。

人的内心世界,潜藏着无限的潜能。教育就是将人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真善美人性、信念的意志唤醒。

我们平常所说的差生、所谓的傻子,那是因为我们还无法找到唤醒他们蒙昧内心的钥匙。他们心中的天赋和内在力量,就好像深埋在地下的宝藏,需要我们找到打开的方法。

看到中国人被砍头,同为中国人的留学生却麻木不仁,鲁迅先生内心的另一种爱国思想被唤醒,从此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见到一方平静的地坛,史铁生内心的生命热情被唤醒,从此写下了一篇篇文章激励众人。偶然的一节律动课,让邰丽华欣喜若狂于节奏的震颤,从此学习舞蹈,演绎了最华丽的风采。面对苦难的战争,瑞典银行家内心的怜悯之心被唤醒,从此倾尽所有,救苦救难。某个时刻,某种力量,就可能触动人的内心,让人从此激情满怀,无穷的能量喷薄而出。

突如其来的疫情,唤醒了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武汉医院一位患者,为了不传染医生 让医生远点,去救治更多的人。一位普通的老人,自己省吃俭用,却捐出全部积蓄。一个女子,匆匆来到派出所,放下200只口罩,说了声“你们辛苦了”转身离去。还有河南农村的一位帅哥,装好自家的五吨蔬菜,连夜“逆行”运至武汉。志愿者自行组织车队,义务接送人员等等,不胜枚举。灾难,唤醒了我们的内心,知道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知道同心同德,休戚与共。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力量。教育不是把知识与技能装满一个人的大脑,而在于启蒙、唤醒人的心灵。那么如何唤醒一个蒙昧的人呢?献出一份爱心,尊重他的人格。鼓励读书,探索生命的奥秘。寻找契机,触动他的内心的良善。唤醒,可以依靠外部的力量,也可以是自我的觉醒。

让我们的教育者,都来作心灵的启蒙者,生命的唤醒师,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情趣与能量!


地球9999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师,对“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这句话深有感触。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是孩子的教育根基。在培训中,老师也多次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幼儿一定是主体,而老师则起主导作用,孩子行为养成的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都必须遵循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而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正所谓,不同的花施不同的肥,而花期各异。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而教育的落脚点是什么,毋庸置疑,一定是我们的孩子。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单独的个体,出生时的啼哭仿佛在宣告“我是自由的”,不能因为年龄就否定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情绪小心思,就像婴儿期饿了会用哭表达,受委屈就会找妈妈的拥抱。作为成人,特别是幼儿教师,切不能把已有经验强压在孩子身上,要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会批判,懂得创造创新。你的孩子也许不是你理想中的孩子,但她(他)却是这世界唯一的个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唤醒,放手,观望。我之前是护士,现在做幼儿教师,都是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工作经验,希望和更多优秀的老师学习。


贫嘴游大妈


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传授或接纳多少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和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这次的疫情,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生命面前,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放下的。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我们要深刻反思人类如何和自然相处的正确方式?

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应该给孩子上一节生命教育课。

首先,孩子应该知道生命是什么

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生命观,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由来,帮助他们珍视生命价值,帮助他们建立保护生命的原则,帮助他们认识生命所指向的责任与爱。

第二,孩子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认识生命,更要珍爱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具实用价值的部分。我们当然可以提供给孩子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但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健康生活是他们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

第三,孩子应该知道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孩子应学会关怀与尊重,应知道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任何生命都值得被善待。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还会帮助孩子加强对他人生命和社会的理解,树立更为健康的品格。

第四,孩子应该学会悦纳自己,不惧挫折

生命教育包含对自我的认知与接纳,生命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观与良好心理品质。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有能力应对生活挑战,不会在挫折面前手足无措、否定自我,甚至否定生命。

最后,孩子应该了解死亡的意义

让孩子适当理解死亡,正确看待死亡,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缺少对“死”的认知,也就缺少对“生”的敬畏。

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我们认识生命,体会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我们成人再次成长的过程,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内心觉醒对成人而言是个艰难的挑战,也是个漫长的过程。用孩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也许才是拯救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良方。

再重复一遍:

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善待。





俺知道Y


教育是用心唤醒心,是用一个心灵去敲另外一个心灵。它不是知识的传递,因为我们有各种渠道去学习知识。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教育?因为教育可以让每个受教育者在内在的反思和检讨中被唤醒。

教育就如同阳光,当阳光洒下来,给每个人的阳光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一直站在屋檐之下,不肯站在阳光之下,你就得不到阳光,不是阳光不肯给你,是你没有去接。

当我听完上师讲解的时候,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的那个人,不在于讲的那个人。这实际上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就是学习的状态取决于你自己,学到多少完全由你自己来决定。



东森九慧


我认同的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题,不是随随便便找的题,它是归纳总结的结果。我们要经常给孩子们讲“学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找到背后的“道与术”才是关键所在!读书是为了促进思考,而不是为了记住而记住。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论证的严密与否。

教育要做的是唤醒,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里面有智慧、理性、意志、品格、美感以及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古法采耳舞月


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对所有人的心智进行教化培育,同时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所有人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所有人培养成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宗旨,教育改变很多的人,也改造了很多人,它可以让好人更好,它也可以让坏人慢慢变好,唤醒人的本质属性,也许这也是教育体现的根本意义!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个层面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在这不同四个层面,对开发人的内心也是不同的,只不过人自我难以发觉,而且开发的程度和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在有人身上明显,有人不明显。

这次的疫情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教育,虽然是惨痛的教育,但也只有惨痛的教育才会让我们痛定思痛,在不停的自我反思,通过惨痛的教育把我们唤醒,把我们从悬崖边上拉回来,让我们的内心脚步停一停,不在那么的匆忙,不是我们不懂,而是走的快了,忘记了些什么,又或者忽略了些什么,又或者我们应该补上些什么?也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教育,才能把我们的内心开发的越来越好,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好,这类的错误才会越来越少!!!


傅玉和418


我认为是对的,理由如下:

一、启蒙教育时期。大家都知道,才出生的孩子什么也不会,只会哇哇哇的哭,随着时间而幼儿逐渐长大,而同时大人会教孩子简单的语言,比如“爸爸”、“妈妈”等,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站、走、坐等。这就是家人对幼儿的初期唤醒,也是开发孩子内心潜能。如果没有这种唤醒教育,那孩子什么也不会。

二、文化教育时期。孩子到一定的年龄,从大人就开始教孩子认字、识数,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方法开始,到孩子进不同层次的学校接受教育,都是从不同程度来唤醒孩子接触、接受不同的知识,从而达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并对世界产生新的看法,去改造世界等都没在教育的启发下,唤醒了少年时期求知欲望,唤醒了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和不同见解,从而开发他们内心的世界,让他们有一种想投入到社会,服务社会,改变社会的源泉和动力。

三、技能教育时期。人们长大以后,都要为了生活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就是在文化教育时期学的专业知识,也要到实践中去应用、去完善,在不断经学习、经验积累的前提下做好更好,更出色。工作实践就是一种再教育的唤醒,积累经验后做的好与出色就是开发内心取得的结果。


牧野人爱生活


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以“开化”为宗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教育理念,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科学技术更迭的非常快,社会学进化的也很快,更需要我们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帮助和引导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方法,刻舟求剑的教育方法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根本不适用,与时俱进的教育就需要我们更加去注重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要学习的点,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唤醒孩子们内心,比传授给它们已有的知识更宝贵,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也更有价值。现在很流行一种课外培训内容,是教孩子们想象力的课程,老师引导孩子们顺着当下一个热门的科学技术,或者一个社会学问题,进行设想,从孩子们的世界作为出发点,激发出不同的世界认知,然后老师再讲现在是什么情况,以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样能很好的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提前认知未来的世界,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自然而要就知道如何去应用知识去改变自己,改变这个社会了。

前几天上小学的外甥问我纳米技术以后都能咋用,说是他们老师给布置的作业,我觉得这个科技启蒙的方法就很有意思,带着问题去想象,能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未来世界。我给外甥介绍说纳米技术主要是一种新的材料科学的体现,可以把一切组成可见的物体变得更小,变得更密,这个技术会改变世界上所有的物体。比如汽车会变得更小,变得更安全,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将汽车上所有的零件变小,使得停车更方便,解决现在乱停车的问题,也可以用纳米技术将材料变得更致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更好的保护车上的人,还能把汽车电池变得更耐用,跑的更远,从而让空气变得更干净。

这么一说孩子就懂了,纳米技术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孩子每天都会看到乱停车,每天都会被家长要求系安全带,每天都会见到雾霾,而这些都是纳米技术能够改变的,平时爱动的外甥非常专注的听我讲完,像是在看一个未来世界的影像。类似的内容不断的教授给孩子,孩子自然就会想未来是什么样的,有他自己的画面感,当他以后学了某个专业,也就知道为何而学,学以致用的方向在哪里,就自然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小目标论


是的,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一个内心唤醒另一个内心。

中国最早见于把“教育”连为一词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人,养子使作善也。”儒家“修道之谓教”。荀子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出”或“发挥”,引导儿童使固有能力得到完满发展。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是人对人的内心交流活动,人对人的知识内容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通过文化知识传递功能,将文化教给下一代,让他们自由成长,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化导向人的灵魂,内心觉醒。真正的教育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教育家、思想家。而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实践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征是不断尝试,自由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