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博斯腾湖畔“老博湖”的家国情怀

在当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博湖县涌现出许许多多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五乡两镇的农牧民群众“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更是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诠释。

我骑着马儿来表心意

2月21日清晨,博斯腾湖畔的小村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骑着一匹骏马来到了村委会。当见到博湖县纪委监委驻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永善时,他将崭新的1000元放在王永善的手上。

“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哪来这么好的日子啊!今天我骑着我心爱的马儿来表示我的一点心意。”老人铿锵有力地说。

王永善看到今年66岁的老人那特尔,因长期在外放马,风吹日晒而黑里透红的脸庞,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那特尔是博湖县有名的养马专业户。2016年,在工作队的协助下,他成立黑骏良种马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存栏马300多匹,主要从事良种马繁育、马运动、马产品的生产等,合作社每年纯收入近7万元,还吸纳村里7名富余劳动力。

近年来,借助国家5A级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的“金字招牌”,合作社的马奶、风干马肉等马产品走向游客的餐桌,乌图阿热村的牧家乐、农家乐宾客如云。工作队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技术帮扶、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牧民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越来越多的牧民成了现代“马倌”“羊倌”,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我们每天戴口罩饲养,马圈也进行两次消毒,马儿现在肥的很!”那特尔此时心里很踏实。

这个时候,共产党员绝不能退缩

“梁梨田降压药3盒。”

“王新甫小麦种子2袋”

“王淑萍,牛肉50元,鸡蛋30元。” ……

每天下午,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根村64岁的老党员张振堂都会戴着老花镜用手指着村民的购物清单一条条核对着,生怕落下谁家的。当最后一家送完,他的心里才会踏实,他说:“村民的需求有了着落,在家待着也就安稳了,还愁打不赢这场杖吗?”

自疫情防控开始,哈尔恩根村党支部组织村里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建党员先锋队,义务为村民“跑堂”,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和农资不断链,年龄最大的张振堂第一个报名。

先锋队既是村里的勤务员也是排头兵,送完物资后,张振堂每天还拿着小喇叭,走村串户,宣传检查,一天下来要走3万余步。他们还自己创作了“戴口罩,福星高照”“不出门、有福之人”等有喜气又接地气的防护知识宣传口号。

当一批批勇往直前的战士义无反顾的冲向疫情防控第一线,张振堂也总想着要做点什么,看见村微信群里不断弹出的红包,他也捐了1000元,还打了一行字: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这个时候,共产党员绝对不能退缩!”张振堂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奋战在农村抗“疫”一线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

党和政府帮我脱了贫,我要感恩

“我必须要捐!”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71岁高龄的贾德高握着县发改委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高祥胜的手激动地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我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我要感恩呐!如今我脱了贫,精神也越来越好,我有这能力。”

早在2013年,贾德高因身患疾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在县发改委驻村工作队申请补贴项目、邀请专家进行农技指导等帮扶下,流转了村民一部分土地,经过几年的奋斗,贾德高一家顺利脱贫。2019年,他种植了70亩的小麦,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今年,贾德高计划种植100亩小麦,乡里有丰富农事经验的专家通过电话对他进行小麦种植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提醒他提早做好应对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工作。“工作队统计了我们的农资缺口,已经把春麦种子送到了家门口,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贾德高说。

望着耄耋之年的贾德高离去的背影,高祥胜觉得老人放在自己手上这1000元“格外得重”。(安栎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