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欽佩!這些爭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志願尖兵”

閱讀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政協委員、統戰人士積極響應號召,以志願者身份投身戰“疫”一線,為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渠道、構築疫情防控人民防線付出了巨大努力。連日來,廣大志願者全力以赴、不怕繁難,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用自己的辛勞和堅守、奉獻和汗水織就了抵禦疫情的嚴密防線,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積極成效。他們是社區群眾的貼心人,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排頭兵。

律師委員 積極參與抗疫法律服務團

“希望能用我們的專業能力和志願服務幫助那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市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裘索說。

為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助力全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組織會員成立“海上新力量·同心抗疫”法律服務團,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面向社會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作為新聯會法律部主任,裘索牽頭了法律服務團的組建工作。海上新力量法律服務團由市新聯會50位律師中的41位組成,除裘索外,市政協委員中的執業律師鄒甫文、張毅、陸敬波、陳貴、董敏華、童麟、遊閩鍵等也積極參與,“海上新力量法律服務團成立前,大家大多已參與了各自所在律師事務所開展的相關志願服務工作”。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量企業不能正常開展生產活動,“目前,一些企業已經發生了無法按期交貨的違約狀況,在此情況下,如何通過和國外商戶的協商修改合同條款,如何適用‘不可抗力’條款等避免和減少已經發生和將來可能發生的損失,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律師可以在這方面發揮業務專長,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法律服務團分為多個專業小組開展志願服務,裘索和市政協委員、上海維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童麟進入了國際貿易組。

按各自業務專業特長,分在金融證券組的有市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金杜律師事務所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張毅和市政協委員、上海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貴;分在知識產權組的有市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界別副召集人,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律師遊閩鍵;分在勞動人事組的有市政協常委、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主任陸敬波;分在民事組的有市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滬中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董敏華;分在商事合同組的有市政協委員、上海市百匯律師事務所主任鄒甫文。“我們將為企業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遇到的合同履行、建設工程、知識產權、國際貿易、金融證券、勞動關係、行政爭議等法律問題或爭議糾紛提供法律諮詢和建議;為遭受疫情的困難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和相關法律諮詢、服務;對法律諮詢中的高頻次問題進行分析研判,編寫有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法律知識問答和合規指引;幫助社區、企業化解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矛盾糾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增強企業和群眾疫情防控法治意識。”裘索介紹說。

目前,參與“海上新力量·同心抗疫”法律服務團的律師委員均已開設法律諮詢熱線和郵箱,並提供點對點法律支持服務,根據諮詢人要求可進行線上或線下會議,以網絡等形式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同時集聚服務團成員的力量,參與編寫相關法律法規彙編材料。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產生較大下行壓力,對企業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我們要用專業法律服務知知識和經驗,幫助企業度過寒冬,迎接疫情後的經濟發展的春天!”張毅道出了參與“海上新力量·同心抗疫”法律服務團所有律師委員的心聲。 (記者 顧曉紅)

金山區政協委員張慧東

熱乎湯圓溫暖道口“哨兵”

2月20日晚上10點,時已入春,戶外依舊寒氣逼人。在金山區G15瀋海高速(滬浙)檢查站道口測溫崗,正是夜班的交接時間。氣溫降到了5℃左右,道口不遠處,一群準備交接的志願者凍得直打哆嗦。“要是有口熱的吃就好了。”一位志願者感慨。

話音未落,一輛麵包車從黑夜中駛來,車上跳下一人,懷抱一隻沉甸甸的大箱子,一股噴香撲鼻的肉味從中散發開來。“是張院長!”一些志願者認出了來者,正是金山區政協委員,上海東慧口腔醫院院長張慧東,他同時也是這個道口負責檢查測溫的志願者之一。

“大家快來趁熱吃湯圓!”在張慧東招呼下,一碗又一碗熱騰騰的湯圓遞到了志願者手中。分發完畢,張慧東又驅車趕往下一處檢查站道口。不多時,50份湯圓就被一掃而空。

钦佩!这些争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志愿尖兵”

2月21日,G15滬浙檢查站的志願者們吃著張慧東委員送來的湯圓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同時也是共產黨員,張慧東一直積極投身抗疫工作。疫情發生後,他立即向金山區紅十字會捐贈價值51500元醫用護目鏡2000副;2月1日,他又向共建單位被隔離人員贈送最新鮮的蔬菜;2月4日,他籌集到價值10800元的護目鏡100副、消毒片150瓶,為金山衛鎮、石化街道的社區防疫和一線防控人員送上愛心。

與此同時,張慧東帶領全院員工積極報名參加基層志願服務,並帶頭下沉到一線防控工作中。“同為醫務工作者,我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去一線幫助患者。”張慧東稱,雖然身在後方,但要想盡一切辦法為抗疫作出貢獻。

在道口做志願者時,張慧東負責夜班,從晚上10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6點。他發現,晚班夜間接近零度的氣溫對志願者挑戰很大。2月20日,張慧東緊急籌備了一批防寒羽絨大衣,為山陽鎮東方村、張堰鎮留溪居委會、工業區歡興村的一線防疫人員送去。

“無論如何,要讓志願者吃上一口熱乎的!”送完棉衣,張慧東又立刻發動員工和麵切肉。沒過多久,100個金山本地肉餡大湯圓新鮮出爐,被打包成50份送往各道口檢查站。

“這些湯圓個大餡兒多,既暖身,更暖心!”來自志願者的稱讚,讓張慧東倍感欣慰。目前,東慧口腔醫院已連續一週為一線志願者贈送湯圓,受到大家的熱烈稱讚。張慧東表示,只要戰“疫”一天不止,他的湯圓就會一直做下去。 (見習記者 林 海)

全國臺聯理事王閩蘭

真切感受“兩岸一家親”

全國臺聯理事、上海市臺聯常務理事王閩蘭,是一名臺籍黨員。疫情發生後,王閩蘭主動放棄休息,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

上海第一例感染者是在長寧出現的。春節至今,王閩蘭始終堅守在長寧社區第一線,按照上級部署和要求,早抓、細抓,從嚴落實防控措施。她和夥伴們一起,嚴防死守社區大門,悉心關照疑似病例居家隔離人員,全面開展返滬人員排摸登記,指導落實樓宇防疫預案措施,線上線下檢查企業復工復產備案……1個月的努力奮戰,讓王閩蘭對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越發信心滿滿。

钦佩!这些争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志愿尖兵”

2月8日,王閩蘭(左一)正在商務樓內張貼企業復工相關通知

還記得疫情暴發初期,持續嚴峻的疫情形勢,使每個人心情都格外忐忑。1月30日,市委統戰部和市臺聯發出號召,要求臺籍黨員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王閩蘭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於2月初建立“2020抗擊疫情,臺胞在行動”微信群,發動臺胞臺屬,本著“兩岸一家親,患難見真情”的理念,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疫情阻擊戰中。

號召一發出,即收到臺胞臺屬的積極響應。他們有的積極捐款捐物給武漢前線,有的籌集防疫物資直接送到各個醫院和社區,還有的爭當社區志願者,協助抗擊疫情。“兩岸同胞一家親,在這個時候,顯得格外溫暖。”王閩蘭說。

在王閩蘭轄區內,有不少臺資企業。同為臺胞,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她不忘關心臺資企業復產復工情況。通過微信聯繫、電話諮詢、線上登記、走訪關心等方式,她詳細瞭解臺資企業的防疫預案措施,以及目前面臨的困難和需求,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她及時把市、區相關政策傳遞給臺企,讓臺資企業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疫情之下,沒有旁觀者。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王閩蘭說,“我將繼續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盡心出力。” (記者 潘良蕾)

長寧區政協委員周笑梅

“民俗人”在防控中感受“AI”

“做志願者,既是為基層防控出一份力,也看到了很多新技術的‘實戰淬鍊’。 ”長寧區政協委員、區民俗文化中心主任周笑梅說。

2月4日,接到區文旅局要求支援社區的通知後,周笑梅帶領區民俗中心立刻響應,大家積極報名。由周笑梅帶隊的首批志願者從2月5日起便深入社區一線參與抗疫志願服務,與社區工作者共築抗疫防線。

防疫宣傳、科普知識、派發公眾防護指南等,周笑梅和民俗文化中心的志願者們還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完成居民體溫測量、口罩預約登記、返滬人員信息採集、來滬人員隔離情況落實督促等基礎工作,還要勸阻無防護措施的居民外出、聚集,為居民闢謠等。

“室外的工作條件艱苦,人流數量大,室內工作內容更為繁雜。”有了真實體驗,周笑梅對“社區保衛者”更加肅然起敬。“單說長時間戴口罩,一上來就挺不適應的。”周笑梅說,每天結束志願頂崗工作,民宿中心的同志們也會在微信群裡分享感受,“真的累,但想到醫務工作者還有社區同志們這樣連軸轉的戰鬥,自己這點辛苦算得了什麼呢?”分享得更多的還有志願工作中的“溫暖時刻”。 周笑梅說,在社區志願支援工作期間,常有社區裡的暖心阿姨前來向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贈送自制的愛心口罩,還有“熱心爺叔”積極幫助志願者們出謀劃策,“想起這些熱心居民,總讓我們心中倍感溫暖”。

在開展志願服務的同時,周笑梅還對人工智能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有了直觀感受。

2019年4月,長寧區北新涇街道成為全國首批“AI+社區”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之一。疫情發生後,這些本土人工智能企業紛紛將最新、最實用的技術產品第一時間支援社區,為老百姓帶來便利,為基層幹部釋放壓力,也為“AI社區”一年來的建設成果進行了一次“集中測驗”。“北新涇智醫助理外呼平臺”每天給居家隔離的居民打電話,自動記錄下當天體溫等情況,一輛“AI送菜車”停在社區門口供居民自助揀選新鮮菜品掃碼付款,還有智能手環、可隨身攜帶的消毒液製造儀……來到基層支援防控兩週,周笑梅見到了不少“新玩意兒”,還在指導下操作了智能外呼平臺,參與採集手環數據,親身體驗“智能防控”。

周笑梅說,真正有生命力的科技必然是來自生活的,並使生活變得更美好,或許多年後當人們回想起今年的疫情時,也會想到人工智能這樣的高科技曾在防控中得到了一次真正的“實戰”。仰望星空的同時,周笑梅感到未來在民俗文化展示推廣中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術。 (記者 戚爾達)

黃浦區政協委員吳衛東

把小區大門作為家門來守護

“您的信息已經登記好了”“請出示下通行證,並配合我們做下檢查”……這幾天,黃浦區政協委員、民盟盟員吳衛東和其他民主黨派成員一起,在居民小區門口執守,對挨個進入小區的人員進行排摸登記,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黃浦區作為中心城區,擁有眾多老式居民小區,其中多為非封閉式小區,人員流動頻繁。為此,各個街道在部分小區的路口、弄堂口設置了出入口門崗,對人員進出實行管控。然而,春節之後,隨著返滬人員日益增加,管理人員不足,成了社區管控“一測、二問、三登記”工作最大的困難。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吳衛東主動報名,參加志願者工作。2月10日,他來到了對應的防控點——淮海中路街道建四居委報到。該居委會所轄的里弄式社區,存在著弄堂四通八達、空間開放度高、外來人員和老年居民多等諸多防控難點。對此,如何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築好社區“防控牆”?吳衛東說,關鍵在於做到“嚴”“準”“實”,守住門、管住人、盡好責,群防群控。

連日來,吳衛東和其他志願者“帽子戴上、圍巾繫緊、口罩捂好、手套包牢”,參與繁雜的居民區出入口值守工作。排摸外來人員信息、詢問居家觀察人員情況、登記申領口罩、服務老人和困難家庭,宣傳消毒測溫……每天,吳衛東配合居委會人員,全身心投入防疫。

“在社區工作,我們一定要加強和居民的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吳衛東說,他所服務的小區,居民住戶多為老年人群,腿腳不便,生活不易。在這個特殊時期,作為志願者要主動服務、主動噓寒問暖,為他們送上生活必需品,以實際行動贏得廣大居民的信任。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提高基層疫情防控的效率。

要把小區大門作為自家大門來守護——吳衛東和其他基層志願者一起,用足跡在轄區編織出一張防疫網,夜以繼日地守護著轄區的和諧穩定。“面對疫情,那麼多專業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抗疫最前線。相比之下,我在後方做的這點事不算什麼。”他說。(記者 劉子燁)民建會員顧忠

為聾人錄製抗“疫”手語視頻

除夕夜,上海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民建會員顧忠,一直在心裡默默地打算著該為聾人做些什麼。聾人,是個特殊的群體。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獲取信息渠道單一,導致他們常常處於信息滯後的困境。

顧忠是“80後”,成長在聾人家庭,大學一畢業就進入靜安區殘聯工作。因為會手語,他在殘聯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也在上海電視臺、上海教育電視臺兼任手語主持人,成為上海電視新聞手語“天團”的一員。“要為了解信息不便的聾人做一些手語普及宣傳。要簡明,要有力,要方便傳播。”顧忠這樣想著。大年初六,他的微信手語翻譯群裡收到了一條來自上海市殘聯宣文體處的信息——一篇不到500字的文案《手語版防護知識!速碼速學!》和一條簡短的信息:“請大家分別在家裡錄製相應的手語”,群裡的同志都是和顧忠一樣的手語翻譯“志願者”。

“統一用國家通用手語吧。”“我是邊打邊讀的,否則音頻和手語時間對不上。”“請問橫屏還是豎屏?”“用什麼背景?”“服裝有什麼要求?”這些主播們馬上投入了工作。不到半天的時間,6位主播全部完成了錄製任務。

顧忠分到的任務是:“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特殊時期,因陋就簡。顧忠和妻子在家裡搭起了“錄影棚”,沙發後牆當背景,手機是唯一的攝影器材,落地衣架做三腳架,網上下載彈幕APP做提詞器,提詞器手機和攝影手機綁在一起,保證了看提詞器的時候還能眼睛聚焦在攝影手機鏡頭上。

一句話,41個字。錄了兩個小時。

年初八,《手語版防護知識!速碼速學!》在上海殘聯公眾號正式推出。沒有先進的攝錄設備,沒有美美的化妝,沒有立體的燈光,6位主持人,短短2分21秒。這一段視頻給上海的聾人朋友們送去的是貼心和暖心。顧忠說:“更好地向聾人傳遞防控疫情的準確信息,是信息無障礙的一個重要體現。特殊時期,盡己所能,為上海20萬聾啞人送去溫暖,是我們的心願。”(通訊員 徐澤春)

閔行區政協委員范曄

在社區耐心向居民答疑釋惑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自2月10日起全面啟動定點志願支援社區相關工作,請各稅務所同志報名參與……”2月9日中午,閔行區國家稅務局第十五稅務所所內微信工作群發出消息。

“我是一名政協委員,不是擺著看的,參與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看到消息後,閔行區政協委員、區國家稅務局第十五稅務所稅收管理員范曄第一時間主動向單位請戰,要求到抗“疫”一線。

钦佩!这些争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志愿尖兵”

2月12日,范曄委員正在小區門外發放防疫宣傳手冊

范曄被分配到閔行區萬源城居委會正式“上崗”。“家人對我都很支持!早上出門前,小女兒送過來一隻她戴過的卡通口罩說:‘爸爸早點兒回來。’接過一看,瞬間淚目!這是她最喜歡的一隻口罩,3年前,她患白血病,化療時只有戴這隻口罩才不哭……”

報到後,范曄立即進入“角色”。他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協同物業公司做好來滬人員進入小區的車輛登記、體溫測量、政策宣傳;逐樓張貼、發放防疫宣傳資料;提醒並指導居民正確佩戴口罩等。

“為什麼要我戴口罩?”“你們有執法權嗎?”“把條例拿來我看”……初到小區的時候,個別居民對防疫工作不理解,不戴口罩在居委會里面“溜達”,遇到這種情況,范曄都會一遍遍耐心解釋,直到得到居民的配合。

“近距離地接觸過執勤小區幾乎所有來自疫情重點地區的人員車輛,雖然戴著口罩,說實話心裡還是有些忐忑。我每天都隔空關照妻子:‘你帶著孩子們在裡屋做功課、看電視,別出來,早點兒睡,給我留口吃的就行,別讓孩子接觸我……’”范曄說。

截至目前,范曄在這裡已經工作兩週了。他說:“居民越來越配合我們的工作,大部分居民不用我們詢問,會主動亮出手腕檢測體溫,並出示出入通行證告知相關情況。”

范曄說,在這段時間裡自己收穫了很多別樣的感動:擔心我們口罩不夠用,有人送來了口罩等防護用品;看我們一次性手套使用頻率高,有人給我們送來了手套;擔心我們吃得不好,有人送來了蔬菜水果……非常感謝大家,這是對疫情防控工作最好的支持!

“堅守使命,是無悔的選擇。唯願疫霾盡散,彩虹早現!”范曄說,“這樣的志願服務工作,比起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付出的辛勞實在微不足道。”(記者 遊思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