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很多教師認為,教師這一職業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肉而棄之有味。你怎麼看?

孫老師講堂


提供三個可能“非常規”的觀點:

首先,道德捆綁降低彈性。

“靈魂工程師、希望的園丁、德藝雙馨”等等譽美之辭都喜歡用在教師這個職業上,既然都抬到這個份上了,成了“道德”的楷模,受到各方的尊重,無論父母是什麼角色,見到老師往往都畢恭畢敬。而這種抬升,也“綁架”了教師的職業,使得出現問題都會變得非常敏感,讓教師長期處於被“審視”的位置,神經敏感,樂趣就降低了。

其次,有效的挑戰失去活性。

教師有在教學上的穩定性非常強,挑戰並不大,幾年適應之後基本進入“舒適區循環”,缺乏有效的成長性。而挑戰往往來自教學之外,比如人際關係、論文職稱、家長關係等等,帶來的感受往往比較負面。

最後,收益偏低缺乏競爭性。

教師的整體收入水平,確實不高,尤其是公辦中小學教師,或者高校裡非熱門專業的老師。收入水平,與日常努力之間的關係不那麼直接,缺乏可視的階梯激勵。市場上流傳的財富故事,帶來的刺激很強烈。
即便如此,教師依然是整個社會中性價比非常高的職業,在快速變化的時代,“相對穩定性”是最核心的優勢。或許,這世界上很多職業,在當事人看來,都有各自的鬱悶之處了吧,管理自身的事業期望,或許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本人從事教育學研究,歡迎關注或私信。


李駿翼x聊教育


我本人就是省示範高中教師,從教38年,如今已經退休,呆在家裡不上課,每月退休金還拿五六千。我一直熱愛教師這個職業,雖然工資不太高,但也不太低,反正吃的飽,餓不死。而在社會上有些人為什麼看不起教師這個職業,就象“雞肋”一樣,這無非說明,教師的職業還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提高教師的地位,要提高教師的地位只靠紙上談兵的精神鼓勵是不行的,更要靠厚實的經濟基礎作鋪墊。否則,提高教師地位的口號喊得再響,人們還是不願意當老師的。

要做到這一點,辦法很簡單,就是要按馬克思他老人家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另外,提高教師的經濟地位,而不是隻在理論上拿教師的工資和公務員相比,讓教師的工資真正不低於公務員的標準。我在這裡也不是說要讓教師的實際收入處於我國現有各種職業的最高值,而是說讓教師的實際收入和經濟地位處於各種職業中的中等偏上的水平,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教師這個職業肯定會成為“香餑餑”。


求實雜談


我雖不是教師,但我媽媽是教師,她教出來的學生,可以說很懂得尊重老師,並且都是孝順父母的學生。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從我媽媽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好的東西!

教師這一職業是高尚的職業,只不過被一小部分的教師把教師隊伍搞得汙七八遭的。以前的教師根本沒這種現象,現在這種現象層出不窮。教師是教書育人的隊伍,以前是,現在也是。為什麼現在出現教師的不道德的行為那麼多,關鍵還是在於教師自身的品行不好,還有教育部門沒把好關。師資隊伍需要好好的整頓,徹底淨化師資隊伍才是關鍵的!


冷淑華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這一職業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自古以來,教師沒有大富大貴之說,從古代的教書先生,到今天的教師,沒有教師能從事職業發家致富的。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愈發重視,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師的待遇顯著提高了。報考教師的人數逐年增長,教師的工作穩定,雖不是大富大貴工作,選擇教師選擇寂寞,選擇清貧。

很多教師工作多年後發現自己當初考上事業編的優越感沒有了,很多沒有考上事業編的同學或考到其他單位的同學都比教師混的好,在私企或者自己單幹的起碼經濟收入要強很多,在其他單位的人脈和灰色收入多得多,只有教師兩袖清風,越發不平衡了,只有幹過教師的人深有體會,不幹教師,怕沒飯吃,幹教師就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所以覺得教師這一職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教師的職業發展前途渺茫,成為校長或教育局領導的鳳毛麟角,成為名師的更是少得可憐,剩餘的人能一眼望到底的職業前途,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誰也不願整日毫無激情的工作著。為了一口飯,為了養家餬口,繼續著幹。


小學教育堅守者


原先要報考師範時有那麼想過,感覺是很束縛人的工作,每天就接觸那麼多熟悉的人,好像老是那麼按部就班的生活,然後把報考志願改成中專,畢業後到處找工作才發現那些報考師範的同學都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

幾年的周折也許有的人發展的挺好的,但許多像我這種生活的不好的人真的不在少數。這時甚至羨慕那些曾經考上老師這個職業的那些人。他們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儘管不是太多但過日子是綽綽有餘。除了週六日每年還有兩個多月的寒暑假,可以供你休息遊玩。

到了退休年齡又有各種退休金養老金等等的合理的待遇,有一階段國家公務員的工作挺熱門的,想想教師的工作和國家公務員的工作又有什麼差別呢?

人活著就要生活,生活就要有工作,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多麼令人羨慕,況且教師這個工作也是挺高尚的教書育人的事,現在想想還真不是題主說的這個職業是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雞肋,畢竟出類拔萃的有大作為能掙大錢的人其實還是少數,畢竟普通人佔大多數。

當你把一個字工工整整的板書到黑板上,當你把一道幾何題講解得通透明白,當你講訴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當孩子們尊重的聽你說聽你講時……你會不會覺得有成就感,會不會有驕傲自豪感……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桃李滿天下是多麼美麗的風景。如果要是時光能夠倒轉能夠重來,我一定會選教師這個職業,如果我的孩子們問我教師這個職業可不可以我會舉雙手贊同,如果……總的來說教師這個職業還真是很好的工作,不是嗎?



蓄流成河


作為教師我有時候也有這種感覺。

教師工作真的很累,因為你有雙重的職能,傳授知識和管理班級。

傳授別人知識,就意味著你自己也要不斷的學習,永遠學習,教師才是一個幹到老,學到老的職業,而學習其實是很累的。很多人覺得教師每年都教一樣的東西不用學習。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教材改革,每年的學生也不一樣,教師也要想出新的對策,更好的傳授知識。

管理班級現在也是一個需要花費巨大精力的事情,處理孩子的問題,輕了不行,重了也不行。現在對於教育這麼關注,可能稍微有哪點做的不恰當,你都有可能上熱搜啊。所以老師有時候也在總是感覺到很累,有些力不從心。

現在社會上對於老師有妖魔化的現象,老師本來是付出了最多的愛心和責任心,但往往沒有收到任何的回報,可能還會受到一些誤解。

但如果讓一些老師離開工作崗位,可能也不願意,因為我們習慣了校園的環境,習慣了寒暑的假期,更重要的是習慣了看到一屆又一屆孩子的成長。習慣了聽到那句“老師好!”。



海島教育人


社會上有很多職業都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怎樣去理解職場上這種感覺呢?

首先,有的職業你幹久疲勞、枯燥就會出現這種現象。工作重複性比較強,幹了若干年沒有升遷機會,會有一種不平等的心理不時在刺激大腦皮層,眼瞅著年齡不饒人,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走的想法萌生了。

其次,由於各種原因、矛盾覺得太累了,想找個地方靜一靜,找個港灣歇歇腳,這種心情可以理解。或著,這份工作從一開始就不是自己所愛,憑自己的能力目前的待遇太差了,恐怕這是產生表述的主要原因。

再次,我們任何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當你參加聚會,當你接觸到一些比你生活好很多人的時候,當你辦什麼事遇到囊中羞澀的時候,你開始懷疑了……

說一千,道一萬,在找不到待遇、前途比目前更好下家的時候,千萬不要輕舉妄動,大家都是成年人。找到下家了,也要綜合評估,因為生活中除了“食之無味”,還有“失去才懂得珍惜”。

一句話,祝你順心、進步!


三十年河東4



wu吳金泉


這是一個人的認識和感覺問題。老趙就是一個教師,有30年教齡的老教師,並且愛人也是教師。我們一直在教師這個崗位工作著,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忙,並快樂著。

1989年,我師範畢業,走上教師這一崗位。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被譽為紅燭和園丁。頭上有很多光環。我只知道這是一項事業,一項教書育人事業,一項有意義的事業。同時,也是一個職業。和律師、公務員、工人等職業一樣。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教師是個良心活兒,馬虎不得!

在教師這個行業耕耘了30年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教書育人很有成就感

看到經過自己的教育孩子們越來越懂事,學識越來越多,尤其是看到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考入高一級的學校,考入大學,成為棟樑之才。作為他們的老師感到很有成就感。

每年教師節和春節等節日老趙都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學生的電話、信息和賀卡。有些學生還專程來看我。他們當中,有警察、有工程師、有國家幹部、有律師,也有老闆和普通工人。請問:有多少人能夠享受這種沒有夾雜任何私利的感情?

二、教書育人讓我永遠年輕

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看著他們刻苦學習,看著他們嬉戲,看著他們天真爛漫的模樣,兩鬢染霜的自己似乎忘卻了年齡,感到很年輕。

三、教書育人讓我能夠享受美好的假期

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也是有規律的。可以正常過雙休日,尤其是每年一個月的寒假和兩個月的暑假,可以非常從容地安排生活,享受詩意和遠方。每逢假期,我都和同事結伴旅行,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截至目前,已經游完大半個中國,還去過幾個國家。這是許多人難以享受的。

四、教書育人使我有了體面的生活

當聽到別人叫自己“老師”時,心底便滿滿的幸福感。我們這裡的教師薪資還好,中級一般7000左右,高級1000左右。享受13個月工資。在當地屬於中上水平。

當然,還有許多滿足的地方,不再囉嗦了。

但是,教師這一職業又很特殊_想升官不行,想大富大貴也不可能。它就是一個職業,一個特殊的職業。

作為教師,我不認為它是雞肋。我喜歡這一職業,樂此不彼。如果讓我重新選擇職業,我還會選擇教師。

做教師,美美噠!

一家之言,歡迎指教!


趙老師筆記


教師職業特點真就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記得剛入師範時,鄰居大叔就說了:“以後做老師,飛不高跌不重。”

食之無肉,主要指經濟方面。做教師,想發大財,自古以來都是做夢的事情。“家有半鬥糧,不做孩子王”,可見實在無糧可吃來當老師,當老師就不是吃肉的,這個問題看明白。

棄之可惜,主要還是看中了教師有編制,屬於體制內人員,工作穩定。教師工作又是良心工作,自己付出多少,付出的時間、精力都可以自己作主。

以前可以這樣認為的,現在不能這樣想了。這個職業可以做到“食之有肉”。題主年齡、能力如何?本答主現年51歲,看到了教育的好時節,無奈歲月不待。現在教師做到有肉,我覺得可以從這些方面努力:

1、做教育專家。教師在學生管理、家校合作、學科知識等方面都可以深耕細耕,班級、任教學科等都是自己的研究目標,只要你認真投入做好,別人不能干涉影響到你,這是任何其他行業沒有的優勢。積累、感悟、研究,最終職稱就是你努力工作的衍生品了。

2、做線上教育。你專業水平高,傳授知識能力強的話,線上教育用戶可以更廣更多,收益不言而喻。現在,我周圍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小至幼兒園,大至研究生,買網課的現象很普遍,那做網課呢?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做教師,不怕你想不到,就怕你做不好。現在的時代,正是有能力有熱情的教師大有作為的時代。

我是花自香17,在教育一線,關注教育話題。如果同意我的觀點,請不吝轉發點贊留言。謝謝各位頭條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