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彌渡縣“七個一批”促就業助脫貧

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全縣共有農村勞動力17.26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97萬人),彌渡縣健全轉移就業長效機制,採取有組織、大批量的對外輸出和縣內就近務工相結合的方式,與“海底撈”等省內外用工單位合作,打造彌渡勞務輸出個性化品牌,“七個一批”促就業助脫貧,持續提升勞動力轉移培訓精準度和就業組織化程度,確保勞動力尤其是貧困勞動力“想出去、出得去、留得住、能增收”。全縣常年在外務工8.62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7萬人),勞務經濟收入達31億元,就業成為彌渡脫貧增收的“壓艙石”。

弥渡县“七个一批”促就业助脱贫

政企合作打造“海底撈用工輸出基地—彌渡”勞務品牌

完善勞務對接,轉移就業一批。強化政企合作,建立用工信息採集、勞務輸出對接、維權保障一條龍服務體系,訂單式輸出,打造彌渡勞務輸出個性化品牌。一是做亮“海底撈用工輸出基地—彌渡”品牌。與海底撈人事部“嗅才招聘”合作成立勞務工作站,為彌渡籍海底撈務工人員提供求職、用工登記、職業介紹、就業推薦、崗位援助等精準就業服務,及時反饋用工信息和交流務工人員信息。建立雙向對接機制,加強工作站與所在地政府、職能部門、服務實體的信息溝通、政策協調和工作配合,做好轉前考察、轉中管理、轉後服務工作。建立定期回訪制度,積極為外出服務人員提供政策、法律諮詢服務和法律援助,切實維護彌渡籍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目前,彌渡籍在海底撈務工人員8000多人(含後勤、物流、人事等子公司人員),其中在海底撈直營餐廳服務3785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71人)。二是點對點轉移就業。與上海清美、上海軍事製造等用工企業有效對接,結合崗位需求,訂單式轉移就業。三是提高崗位匹配度。依託培訓機構、人力資源服務中介,積極與縣內外用工企業對接,結合崗位需求,開展訂單式培訓轉移,著力提高崗位匹配度,實現培訓與就業深度融合,貧困勞動力與用工企業有效對接。四是搞好雙向服務。為用工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宣傳及招聘服務,為群眾提供面試、培訓、選崗一站式服務,舉辦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招聘會,並將招聘會開到鄉鎮,服務上門、服務到人。五是全方位推介招聘信息。開發一批就業扶貧信息員,走村入戶宣傳務工信息及就業扶貧政策,“一對一”推薦就業崗位,向閒賦在家的勞動力反覆推送務工信息,並利用微信、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做好信息宣傳及崗位推薦工作,積極引導群眾走出去。

弥渡县“七个一批”促就业助脱贫

招聘會開到家門口

開展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一批。結合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力轉移就業意願,圍繞產業發展、培訓對象需求,因地制宜確定培訓項目,精心制定培訓方案,形成信息資源共享、項目集中發力、培訓政策疊加的工作格局,為全縣勞動力創造有競爭力的就業條件。以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平臺,實施新型農民培育工程,把“自強誠信感恩”主題教育作為培訓第一課、必修課,教育培訓對象感黨恩,促進培訓對象轉變就業觀念,讓貧困勞動力“想出去”。將職業道德、質量安全意識、就業指導等內容貫穿職業技能培訓全過程,把文明禮貌、衛生習慣、待人接物、城市生活常識、組織紀律等內容作為培訓基礎課,幫助培訓對象提高適應新工作新環境的能力,讓貧困勞動力“敢出去”。累計組織培訓872場次4.9萬人次,實現“應培盡培”目標。培訓理論與實作相結合,主要培訓電焊、照明電路安裝、中草藥種植、SYB創業培訓、家政服務、鄉村養老護理、蔬菜種植與田間管理等38個工種,深受參訓學員歡迎,增強了貧困勞動力脫貧底氣。清水溝村是一個彝族聚居的深度貧困村,共512戶2103人,該村地處高寒山區,人均耕地不足0.2畝,產業發展條件受限。該村因地制宜,把勞務輸出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強化技能培訓,有效引導1215個勞動力轉移就業,勞務收入佔村總經濟收入的80%,貧困發生率降至1.9%。

弥渡县“七个一批”促就业助脱贫

摩托車修理培訓

落實獎補政策,鼓勵就業一批。認真落實獎補政策,鼓勵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對吸納貧困勞動力較多的企業給予政治待遇、社會名譽和金融支持,激發各類用工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積極性。一是落實一次性生活補貼、一次性交通補助、寄錢回鄉獎勵政策,激勵貧困勞動力通過轉移實現就業。二是落實扶貧車間獎補、返鄉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穩崗就業補貼、勞務公司補貼、企業新錄用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激發縣內用工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三是落實組織勞務輸出補貼、勞務輸出基地補貼,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農村勞動力經紀人、勞務中介和村委會組織剩餘勞動力轉移。2019年,全縣共兌付一次性生活補貼2341人,補助金額211.45萬元;兌付一次性交通補助838人,補助金額39.6萬元;兌付寄錢回鄉獎勵301人,補助金額30.1萬元;返鄉創業帶動就業41人,兌付獎補4.1萬元;穩崗就業77人,發放補貼10.1萬元。推動產業發展,穩定就業一批。以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容量,實現縣內就業38139人。建基地、創品牌、育龍頭、佔市場,“一棵菜、一頭豬”挑起彌渡脫貧增收“大梁”。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帶動4.6萬農戶種植蔬菜22.4萬畝,形成研發、種植、交易一體化蔬菜產業鏈。推行“基層黨組織+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貧困戶”的“1+4”產業扶貧模式,抓實50萬頭“正大”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項目,帶動41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打造種植、深加工、觀光為一體的玫瑰產業鏈。開啟“黨組織+服務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蜂產業精準扶貧甜蜜模式。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全縣共有16277戶貧困戶與51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縣域內有產業發展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至少有1個新型經營主體覆蓋。

弥渡县“七个一批”促就业助脱贫

製茶培訓

落實創業扶持,帶動就業一批。支持創業促就業,積極引導農民工創業和就近就地就業,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多渠道、高質量的就業創業服務,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以創業貸款扶持帶動產業發展、帶動勞動力就業和增收致富,對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條件的創業人員,給予免費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後續跟蹤服務,力促自主創業帶動就業。2019年來共扶持663人創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191萬元,帶動就業1975人,努力把有技術、有想法、有經驗的農民工吸引回來,收到“創業一人,帶動一方”的效果。

創建扶貧車間,吸納就業一批。依託本地產業發展,大力打造就業扶貧車間,激發縣內用工主體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積極性。縣、鄉、村三級聯動,大力宣傳就業扶貧車間優惠政策,並調動85個行政村就業扶貧信息員力量,充分挖掘轄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合作社等群體,對有條件成立就業扶貧車間的實體,由人社、扶貧等部門組成工作隊,深入實地開展考察、指導,詳細解說優惠政策,鼓勵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協助準備認定材料,就近就地開發務工崗位,鼓勵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目前全縣共創建扶貧車間35個,吸納1892人(其中貧困勞動力444人)就近就地就業,實現小車間帶動大扶貧。開發鄉村公崗,安置就業一批。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大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家庭勞動力、有重病患者家庭勞動力、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地就近開發一批就業扶貧工作信息員、道路維護員、河道治理員、農村保潔員、農村護林員等具有公益性、臨時性的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就業,切實提高貧困勞動力收入,防止返貧現象發生。目前全縣共開發鄉村公共服務崗位2115個(其中生態護林員648個),“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貧困群眾通過勞動提高生產技能、增加工資收入,“勞動最光榮,幸福靠奮鬥”的內生動力得到有效激發。

雲南網記者 翟芯冉 通訊員 陳夢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