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朗香教堂是勒·柯布西耶的第一個教堂建築。這座位於法國東陲小鎮的教堂,被稱作是宗教建築背離古典風格的第一次革命。其獨特的造型完全辨認不出它是座天主教堂——完全瓦解了西方教堂建築的形式,但又用了大膽的現代手法,詮釋古老宗教建築,保留其精神。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 Jean-Pierre Dalbéra

1950年5月,無神論的柯布西耶第一次探訪了朗香教堂所在的高地,看到了舊教堂的廢墟,並繪製了可能的建築草圖。他在隨後寫道:

“我想把這座教堂打造成一處寧靜、平和、祈禱和內心歡喜之地。神聖之感時刻鼓舞著我們。有些東西是神聖的,有些則不是,但這與它們是否是宗教的無關。”("In building this chapel, I wanted to create a place of silence, of peace, of prayer, of interior joy. The feeling of the sacred animated our effort. Some things are sacred, others aren't, whether they're religious or not."[1])

日本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數次地造訪勒·柯布西耶在上個世紀50年代設計的朗香教堂,也曾多次地提到朗香教堂對他建築設計的影響:

“從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到朗香教堂開始,我對該建築的記憶一直伴隨在我的建築設計中。我通過朗香教堂,從勒·柯布西耶那裡學到的並不是對‘形’的手法,而是隻用光也能實現建築的可能性。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 Jean-Pierre Dalbéra

當你走進由自由的牆壁和雙重混凝土屋頂構成的朗香教堂的內部空間時,首先感受到的是與外界隔離的黑暗,但給你印象最深的是透過窗戶、牆壁上地縫般的縫隙照射進來的多樣的光線。建築物採光窗戶的形態,斷絕了內外空間的尺度。這樣巧妙的設計使我有了對空間進行了解和分析的衝動,但最終我還是沉迷於那夢幻般的光線洪流中不可自拔。我在這裡意識到的並不是建築物的‘形’,而是空間體量感和由光線演繹的美感。”[2]

在很多人眼中,朗香的夢幻,其體驗的峰值就在於教堂內部層次豐富、充滿了神性的光空間。沿著山路往山上走,直到窺見教堂奇特的姿態,而當你走進教堂之後,幽暗卻又富有層次的光線,寧靜之中卻有翻江倒海的震撼。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 Archigeek

東牆的採光

朗香教堂遵從了傳統教堂的朝向,在東面的內部設置了主祭壇,也就是聖堂的所在。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室外,東牆 ©Wladyslaw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聖母像 © Jean-Pierre Dalbéra

東牆上開了一個方形的洞口,裡面安放著教堂傳承下來的聖物——聖母像,洞口以兩塊玻璃封閉,這樣在內部與外部都可以看到她,而無論從哪一面望去,聖母像都有背光的加持,在室內,幽暗之中,直射的強光讓聖母像逆光呈現,聖母像只見輪廓,卻似光芒萬丈。東牆上還開了幾個極小的方孔,這樣東方的光線穿過大的窗洞與小的孔洞就形成了如同太陽與星辰的幻象。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背光加持,神聖自來 © elyullo

南牆的採光——光牆

南牆不承重,厚厚的牆體上開設了很多參差錯落的窗洞,這些窗洞呈內大外小或內小外大的楔形,窗洞的外壁鑲嵌著被抽象分隔的彩色玻璃。粗糙傾斜的洞壁在彎曲的牆壁上,大小不一的開口讓彩色玻璃的光影效果更能夠被室內的人清晰地看到。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從內向外看南牆 © Archigeek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窗洞的斜率各不相同 ©Yasamin Dehghan [3]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室外,南牆窗洞的細節 ©Wladyslaw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窗洞上的彩色玻璃 © elyullo

外牆上窗口沿厚厚的牆體呈喇叭口地放大,每個窗口的斜率都是不同的,窗口上採用了不同形狀規格的彩色玻璃與透明玻璃的組合,使得整面牆和每個洞口都散發出神秘的光感。黑暗之中的彩色光線,很容易將訪者的精神導入一個神秘而靜謐的空間。

彩色玻璃

柯布西耶在南牆的玻璃上採用了簡潔而現代的抽象彩色玻璃,而沒有采用傳統教堂建築常用的彩畫玻璃(玻璃花窗,stained glass)。柯布認為後者與古老的哥特式建築有著過於直接的聯繫。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德國希爾斯肖恩修道院教堂的彩畫玻璃花窗 ©Julius Rückert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英國最古老的彩畫玻璃細節(Detail of a Tree of Jesse from York Minster (c. 1170), the oldest stained-glass window in England.)©公共版權

極力促成柯布西耶設計朗香教堂和之後的拉圖雷特修道院的阿蘭·高提耶神父(Marie Alain Couturier)就是一名彩色玻璃方面的專家,同時他也是當時由於批評19世紀教堂過時的裝飾而出名的雜誌《L'Art Sacré 》的主編之一。而其實早在1923年,高提耶神父在Le Raincy教堂的建造中就採用了第一個的抽象彩色玻璃窗。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南牆上抽象分隔的玻璃組合 © Jean-Pierre Dalbéra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玻璃上有聖母的頌詞 © Jean-Pierre Dalbéra

偏祭臺的採光

在朗香教堂中,有三個獨特的偏祭臺,偏祭臺是高聳的採光塔,塔頂呈半穹狀。其中最大的一個位於西南角,高22m,面朝中殿;另外兩個大小相當,高15m,背靠背地依北牆而立,一個朝東,一個朝西。採光塔上有高側的長窗、格柵以及粗糙的井壁,可以將自然光分解柔化成漫射光傾瀉下來。位於北側的一個採光塔在內部塗以飽和的紅色。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三個獨特的採光塔(偏祭臺) ©Wladyslaw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漫射而下的柔光 © Jean-Pierre Dalbéra

西南角較高的採光塔朝北持續受到光照,只會受到天氣的陰晴而有所變化;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西南角的採光塔,柯布西耶給嵌在這三個採光塔之中的遮光擋板取了個名字,叫“光柵欄 ”© alessandro pierleoni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西南角的採光塔 © Chiara

而北側的兩個小塔的光線會隨著太陽的升降而變化,早上的陽光在東側的塔內被映射成深紅色;而傍晚的陽光在西側的塔內則抹上了一層金光。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 Jean-Pierre Dalbéra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北側紅色的採光塔 © alessandro pierleoni

屋頂採光

教堂屋面的薄殼與牆體的豎向圍合間脫開了幾釐米的間隙,於是便產生了有意義的光線的進入。同時由於教堂的整體空間不大,來自頭頂的天光更能夠整體地感受到。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Chiara

北側採光

朗香教堂之光——現代手法定義的神聖空間

©Wladyslaw

有人說,朗香教堂是聖母瑪利亞的巨型聲學機器,其主要目的在於聆聽眾人的祈禱。聖母具有人性也具有神性,她是人與上帝之間的媒介,她可以聽人類的祈禱,也可以將上帝的話語傳給人類。而教堂裡的光就是他們間的“話語”,這些話語在裡面迴響,信眾沐浴其間,神聖感油然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