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邯郸丛台区建立“326”排查模式实现疫情排查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省政府刊发丛台区疫情排查工作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按: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根基。丛台区坚持把人员摸排作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的重中之重,按照“疫情不结束、排查不停步”的原则,建立了“326”排查方式,将全面排查贯穿疫情防控始终,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对此,省政府办公厅以《丛台区建立“326”排查模式实现疫情排查工作全覆盖无缝隙》为题刊发了我区工作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丛台区建立“326”排查模式实现疫情排查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疫情发生以来,丛台区坚持把人员摸排作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的重中之重,按照“疫情不结束、排查不停步”的原则,建立了“326”排查模式,将全面排查贯穿疫情防控始终。截至目前,该区已对全区进行了三轮摸排,累计排查130余万人次,建立台账62.5万人,共排查涉武人员1946人,其中1月15日以后涉武人员772人,排查发热人员452人。

“3”,就是突出“三个重点”。对体温异常者、流动人口、外地特别是疫区来邯回邯人员全部建立台账并实行动态监测。

“2”,就是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做到点线面结合。点,即以部门(乡街)为单位,对本部门干部职工和家庭成员情况进行统计,建立两本台账,目前已累计建立干部职工台账1.6万余人,家庭成员台账3.5万余人。线,即由15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分管领域企业职工及其家庭成员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台账。如教体局对全区378家公办、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的9277名从业人员及其家庭2.2万余人分别建立台账。目前,全区52个行业类别、6.4万余个行业单位,共建立从业人员台账13.1万余人,家庭台账9.2万余人。面,即由各乡街负责,对各自辖区居民情况进行筛查,做到一户一档、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各乡街共建立台账62.5万余人。二是做到上下结合。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全面核查交管、电信等市级单位派发的人员名单,做到应查尽查,应排尽排。截至目前,累计接收上级推送数据41976条,经对比去重去外后我区需核实数据3336条,已核实数据3271条。

“6”就是建立六项排查机制。一是体温监测报告机制。购买温度计20余万支,以家庭为单位,向全区群众进行免费发放,让群众自行测量体温,随时关注体温变化,发现异常自行报告。二是体温异常发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拓宽发现发热人员渠道,在乡镇(街道)做好全面排查基础上,一方面,积极与市卫健部门对接,对市级层面掌握的医院、发热门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逐人核实。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发现问题上的突出优势,研究制定了《丛台区卫生健康系统复工复业疫情防控方案》《丛台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丛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明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战时纪律的通知》,要求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私人门诊等600多家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落实简易的流行病学调查、预检、核酸检测、分诊“四步流程”,及时发现、报告发热人员。同时,第一时间向辖区235家药店下发通知,对发热人员及购买退烧药品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置。三是居民提醒监督机制。开设公开电话,呼吁群众主动如实上报自身出入疫区及发热情况。同时发动辖区群众互相提醒监督,多方掌握涉武人员线索。四是入户精准排查机制。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并以手机APP、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向全区群众推送调查问卷,全面排查武汉返邯人员和群众发热情况,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五是证件办理核实机制。对辖区内村、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并逐户办理出入证,通过办理出入证,对排查进行二次覆盖,进一步完善居民台账。六是水电核对倒查机制。积极对接电力、供水等部门,对空房户进行水电核实倒查,补齐缺项、堵塞漏洞。在全面安排倒查的基础上,该区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先行从13个乡街各选出2个小区共26个小区,对2019年12月份和2020年1月份水电费进行倒查,确保全区排查全覆盖、全方位、全管理。


邯郸丛台区建立“326”排查模式实现疫情排查工作全覆盖无缝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