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甌江時評」謹防僥倖心理

  麗水疫情防控的好消息不斷傳來:連續十多天沒有新增病例,出院患者也越來越多。防控工作雖然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還沒到可以摘下口罩,不把疫情當回事的時候。然而,媒體記者卻在市區的街頭、公園、商場、菜場等場所,發現有少數市民沒有按要求佩戴口罩,有的還近距離交談,甚至多人聚集在一起。這種現象的背後,說明少數人心存僥倖。

  一位傳染病學專家說,每當疫情發生時,有兩個問題需要警惕:一是部分人心存僥倖,大意懈怠;另一個是莫名恐慌,造成混亂。僥倖和不幸往往相伴相生。現實中,有的認為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開始盲目樂觀;有的覺得自己至今未“中招”,逐漸放鬆警惕;還有的在神經長期緊繃的狀態下,出現“思想疲勞”。殊不知,任何一個人的鬆懈都可能毀壞一群人的努力,任何一個環節的鬆動都可能破壞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無論是在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還是各級幹部、廣大群眾,每個人都要守好自己的防線,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糾正“習以為常”的認知。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習以為常的僥倖心理易對疫情發展造成“誤判”,導致思想認識有差距、疫情防控有漏洞、責任落實有空隙、措施不嚴不細不實,這就要求每個人時刻上緊思想意識的“發條”,緊盯容易被忽視的角落、繃緊容易放鬆的那根弦。

  轉變“與我無關”的心態。疫情傳播沒有“選擇性”,每個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防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可能為疫情打開傳播的通道;任何一個崗位出現懈怠,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在關鍵時刻,我們要敢於對不符合疫情防控標準的人員和做法說“不”,真正把上級壓力傳導到最末端,形成整體聯動的防控態勢。

  謹防“日漸鬆懈”的行為。任何僥倖疏忽,都可能讓疫情蔓延。“100-1=0”,有萬分之一的僥倖,就可能會有百分之百的危害。特別是隨著外出者返城、學生返校、工人返廠,人員流動逐漸增加,給防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考驗。一旦傳染源得不到控制,短時間內就可能釀成大患。唯有思想不僥倖、精神不麻痺,才能掐滅任何可能的風險。

  “人雖無艱難之時,卻不可忘艱難之境;世雖有僥倖之事,斷不可存僥倖之心。”在疫情防控上,只有破除僥倖心理,將上級決策指示落實到每一件小事,把防控措施做實做細,上下一盤棋,才能構築群策群力防控疫情的嚴密防線。

  作者 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