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齐光明:关键时刻,我必须上

齐光明:关键时刻,我必须上

“从事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这项工作已经三十多年,2017年因工作需要,领导把我调整到艾滋病防治岗位。说实话,已经习惯了从前的工作,我真是喜欢,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我的身影。”

今年56岁的齐光明,是延安传染病防疫战线的一名“老兵”,曾经经历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次疫情的处置工作。

今年1月20日,延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对他说:“老齐,看来这场‘大战’不可避免,你从事疫情处置工作时间长,也有工作经验,你得亲自上了!”“好的,请领导放心,我听从领导安排,保证完成任务。”齐光明连夜协助中心起草了中心的应急预案,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和同志们一起到“两站一场”和市级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开始了现场指导。1月22日早上9点,第一份样品检出阳性后,他立即又与司机杨杰去省疾控中心送样,直到下午4时才到西安,交完样品后,及时与供货商联系,装上防护物资连夜返回,回来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齐光明说,正月初三他又去了西安送阳性样品,大正月的连吃饭和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当时,全国的防护物资非常紧张,可是流调和检验人员最缺的就是防护服和N95口罩,经过中心协调,省疾控中心给了一些物资,中心领导考虑到晚上行车安全,让他们晚上住在西安,可他们把防护物资装上车后连夜返回。“咱们的实验室等着用呢,不能耽搁,得连夜往回赶,回来已是凌晨1点40分。担心这些物资被路上截留,我们顾不上上厕所,一直开到黄陵服务区才稍歇了一下。除了去西安送样、运物资,其他时间都在县区检查。”

“延川县有一家5口人是从武汉回来的,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齐光明主动请缨前往延川一线工作,要尽快把与患者接触过的所有人找到,进行隔离观察,不能漏了一个人,这就很难了。”为了找到这些人,他亲自带领延川县疾控中心十二名流调人员,在有关部门配合下连续查找了六天六夜,终于将这家人回延期间所接触的41个人都找到了,全部进行了隔离,确保了他们的安全,也截断了再传播的可能。

防疫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面上的管控和点上的消杀同样重要。为了消除人们的恐慌情绪、消灭传染源,他们对这家住过的楼房进行了全面消毒,包括所有活动过的空间和所有物品。没有干过的人不懂,对物品的消毒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活。齐光明说,为了减轻消毒液对房间和物品的损害,他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为了保险起见,还先期进行了试验,确定消毒液的种类和配方比例,比如对电视机采用75%酒精擦拭,物体表面采用含氯制剂擦拭,患者穿过的衣物、床上用品必须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作用时间必须达到半小时以上,再用清水进行擦拭或清洗干净。当时,有人建议把患者用过的东西全部烧掉,但被齐光明拒绝了。他说,这些东西只要消毒到位了,还是可以用的,咱们尽量减少老百姓的损失。这些细微、琐碎的工作,齐光明竟然都是第一个上。

“流调你亲自上,消毒你又带头上。你就不怕吗?”

齐光明说,这对于我们来讲就是常态,既然要去直接面对疫情,就必须把防护工作做到位。只要做到位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同时还要保证每个队员不能被感染。

“你都不管传染病了,为啥还要坚持上呢?”

“责任!”齐光明说,他老家是咸阳市永寿县,父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延安地方病的管理者,为了延安的卫生事业因公殉职。在父亲的影响下,每遇大灾大难,他总有一种使命在身的冲动,情不自禁地想出一份力。这次驰援武汉,他也写了请战书,还把头剃光了,但没有成行。“我觉得我能行,如果到了武汉,也不会给咱延安丢脸!”(通讯员 李延英 记者 宋 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