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道可道,非常道”——儒道一家,絕無二言


道可道,非常道。

這句話將講“大道”的用。第一個“道”是指經術政教之道,為小道;第二個“道”是動詞:言說;“常道”就是宇宙中最本質的那個大道。經術政教之道可以言說,但這些都不是“常道”。為什麼“大道”的功用無法言說,因為“大道”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所以無痕跡可以尋覓,因此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孟子·公孫丑上》“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那麼它是什麼?後面一起說。

名可名,非常名。

這句話將講“大道”的體。第一個名是富貴尊榮之名,常名指“大道”之名。富貴尊榮可以命名,但這些都不適合給“大道”命名。但是還是強名曰“道”。我們給東西命名是為了描述這個東西,但是道的體無法描述。因為它是形而上學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無形貌可尋。“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但是可以強行描述。《孟子·公孫丑上》“

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詩經》“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都是講道的體。


“道可道,非常道”——儒道一家,絕無二言

老子像


無名,天地之始。

“無名”指道,道無形貌,所以不能命名。道是天地之始,道孕育出天地。

有名,萬物之母。

“有名”指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陰陽、有柔剛,有體用可尋,所以可以命名。天地孕育出萬物,如母之養子。

以上兩句講的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道家的宇宙創生,人類創生觀念。這也是道的。這裡要說明,天指日月星辰,也就是宇宙;地指的是地球。因為道生天地是吐氣布化,出於虛無,虛無以為用。道德經後面還會講到。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句講道既然無體用可尋,那麼人如何觀道。答案是以心得之。心常無慾無念,來觀它的虛無之體,生天地之用,是為妙要;心有欲有念,來觀它生育萬物的要機。

也可以解釋為:無偏愛之心來觀人言行的是非對錯,無慾就是“仁”,即無偏愛之心,觀妙就是孟子所謂“我知言”,於天下之言,無不究極其理,看清楚其是非得失,有欲就無法明白是非,大學所謂“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這就是溺愛不明,貪得無厭,因為有偏愛私心所以不能做到明,人無偏愛之心就是仁。常有慾望,來觀世人之志向。

那麼上面有兩種解釋,這不矛盾嘛,怎麼分個真假對錯。都對,只不過講事情的大小不同。道德經可以大用,小用,你不用來做聖人,能不能用來做賢人,能不能用來做好人,難道敢做惡人嗎;這就是道德經偉大的地方但是並不是說沒有對錯之分,我們不能曲解,這也是我寫這個系列文章的用意。儒道兩家講的都是一致的,奈何時代久遠,人們不能把每句話都用自己那個虛靈不昧的本心反思,而導致誤解頻出,本義喪失,甚至用來為作惡辯解,天地不仁解釋成天地不仁慈,做大事也不能仁慈之類。很多人對於古文又有抗拒心,所以我覥個臉來這裡寫文章,不是我覺得自己真懂了,實在是看到太多誤解心裡難受,強行寫。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欲觀妙,無慾觀徼這兩者都來自心,這個心又很隱微難見,叫做玄。玄之又玄,打開一個眾妙之門。聖人為什麼教人仁義禮智信,而不教人求利。就是因為他們體會到了那個眾妙之門啊。而這個又因為無體用可尋覓,只能得之於心而難以言說。真的得了嗎,比錢還好嗎?“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不是真有所得,孔聖人會說這樣的話嗎?然而沒有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的行持,怎麼向心求,也求不到。


“道可道,非常道”——儒道一家,絕無二言

孔子像


道:百姓日用不知,聖人能究本源,生育天地萬物,在天為氣,在人為命。

德:得也,得身全,富潤屋,德潤身。得之比由儒家之行持。身全方可體會到道,孟子說養浩然之氣。

仁:心無偏愛曰仁,心無偏愛則得天地之全理,心無偏愛才是大愛,需要由偏愛推廣而得,偏愛推廣到萬物即是仁。

義:心之裁製,就像金克木,刀來削木頭,雕刻成形一樣,用來裁製人的慾望,見得思義,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禮:人心之所發,外在必有表現,表現必須裁製,使之合乎義,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這就種表現就是禮,體現在作行住臥方方面面,用來固化仁。禮所以貌情也。因為禮合義,以和為貴,所以也叫: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智:識人曰智。

信:有實曰信。

儒道一家,絕無二言,本義衰微,聖人久遠。

欲得本義,自己心返,我雖不賢,覥臉強言。

附出處:《河上公章句》、《道德經講義》、《四書章句集註》、《素書》、《荀子》、《韓非解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