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伊克昭盟(鄂爾多斯)蒙漢騎兵支隊發展史

伊克昭盟蒙漢騎兵支隊,是由伊克昭盟蒙旗部隊為主,我黨漢族幹部為輔的武裝隊伍。最早是由鄂托克旗、烏審旗蒙古族青年組成。是“獨貴龍”領導人席尼喇嘛創立,以反墾護土為目的的蒙古騎兵游擊隊。

1926年冬季,早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陝北橫山人曹動之,帶領10餘人的神府紅軍戰士來到伊克昭盟,與蒙古騎兵游擊隊匯合,改編為紅軍22支隊。後按照上級指示,改為蒙漢騎兵游擊隊,曹動之任隊長。並在烏審旗清河溝、毛烏素、巴圖灣一帶配合李裕智、奎壁率領的內蒙古人民革命軍一路騎兵一、二營進行對敵作戰。

1934年蒙漢騎兵游擊隊編入陝北紅軍22支隊,隊長曹動之,政委吳亞雄。受陝北紅軍領導高崗、楊勤生、齊廷珍指揮。

抗日戰爭中,與陝北紅四團合併,仍稱蒙漢支隊,隊長劉約山,政委李佔勝。在烏審旗、鄂托克旗、三邊以北及沙漠以南展開抗日鬥爭。

1935年春,邊區騎兵旅要開赴晉綏前線時,上級決定留下騎兵三營的張貴斌等33人在爾林川駐紮,入冬編入蒙漢騎兵支隊,由曹動之、惠志高帶領,在伊南與敵鬥爭。

1936年7月,蒙漢騎兵游擊隊從定邊、鹽池開到鄂托克旗,解放了二道川、馬場井、三段地。9月,思旺鬥帶領支隊神槍手巴音、巴音達賴、巴音陶特呼、何三拴、馬耐等,在橫山油房頭村與白軍作戰,殲敵多人,受到紅軍獎錦旗一面表彰,並將他們的英勇善戰事蹟上報中央。

1947年5月,蒙漢支隊長是高平,政委韓是今,參謀長趙英。因為戰爭需要,緊急成立了蒙漢支隊司令部,司令員王悅豐,副司令員高平,政委高增培,副政委周仁山。轉戰於陝北、伊南地區,。在張家畔打退了馬鴻逵19團,取得了守衛蘆河的勝利。在希日特拉澗消滅了準旗楊滿福團;在格託河、席芁灘打垮了雷聚奇匪幫;驅除了小橋畔還鄉團;粉碎了定邊張庭芝保安團的進攻;在西北野戰軍一縱騎兵副司令賀炳炎的支援下,消滅了宗文耀、黃玉堂等叛軍,保衛了城川。

1947年7月14日至17日,蒙漢支隊在西北野戰軍一縱隊賀炳炎參謀長派出一支騎兵加強連的支援下,打垮了東烏審鐵木爾,喬達賴、陝北宗文耀,城川欽克黃玉堂及召皇連叛匪,擊斃叛軍七人,打傷七八人,打死戰馬四匹,繳獲步槍七支。

1947年8月3日到6日,蒙漢支隊在高平、高增培帶領下,同西烏保安隊配合,擊潰了來巴圖灣搶糧的奇玉山騎兵。13日,在大石砭戰鬥中,高平司令員負傷。

1947年11月中旬,蒙漢支隊和三邊地方部隊,配合了西北野戰軍袁大灘阻擊戰,消滅敵人千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物資。

1948年3月初,郭炳坤、趙忠國、高增培、周仁山遵照西北局決定,將蒙漢支隊改為伊盟支隊。支隊長王悅豐、副支隊長馬富綱、高平,政委周仁山,副政委薛向晨。

1948年4月11日,伊東工委率領蒙漢支兩個大隊二百六十餘騎,配合緩德前防司令部四團和六團,一舉打下了準旗神山,生俘奇湧泉司令、陳有明,白鳳岐,魯致果、穆養泉、範其浩、奇茂泉等官兵家眷共計一千五百餘人,繳獲槍支彈藥糧食等物資不計其數。

1949年7月12日,伊盟支隊和榆林軍分區副司令王仁法帶領的39團,在通格朗地區,清剿了張世華、高懷雄匪幫。

1949年7月17日,伊盟軍區成立。組建了軍區司令部,司令員王悅豐,副司令員馬富綱、高平,政委高增培,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韓明正,副主任陳樂山,參謀長高步仁,副參謀長趙英。下設五個支隊。一支隊是由原蒙漢支隊改編的。

1950年2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五師13團、14團、15團在師長吳廣義、政委寒峰、副政委陳赤虹、參謀長武能齊的帶領下開進伊克昭盟。

1950年7月,伊盟軍區接上級命令,由札旗新街遷往達旗小淖,與騎五師合併,成立伊克昭盟軍分區。司令員王悅豐,政委高增培,副司令吳廣義、高平,副政委寒峰、陳赤虹,參謀長武能齊,副參謀長胡逢泰。

至此,伊克昭盟軍區一支隊(原伊克昭盟蒙漢騎兵支隊),正式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伊克昭盟(鄂爾多斯)蒙漢騎兵支隊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