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世界各国疫情加重,会不会求助于中国中医?药材有限,怎么办?

鹤羽


一个地方的中药材数量就是个定数,用完了就完了,本来自然界中的东西相对是不缺的,平衡的,只因为人类借助了许多东西使人类出生的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发展得出的数量,所以生物链失去平衡。

按理推,既然自然界中的东西始终要自动保持个平衡态,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相对的克制的理法和物质,有些只是没人提前发现而矣,每个地方都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人员,比如西方的西医,中国的中医,蒙医,藏医,苗医……等等,所以想问题的思路要灵活,外国人的病末必就一定要中国的中药,中药可以分个四气五味,不是只有中国的东西才能分个“四气五味”,而是地球上的任何东西都能分类归属到“四气五味”中去,难到在附近就找不到疾病的克星,答案是一定能。


山中四季皆如春


你还在相信靠中医能防治新冠状病毒肺炎?细数中国历史那些大瘟疫

按某些人的说法,现代中医算是没落了,至少跟古代中医比起来,现代中医要差的多。毕竟,古代可是出了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宗师级的人物;出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流芳百世”的名著,现代中医有什么?

可看完 “中国瘟疫史录” 你就会发现,古代每次瘟疫,都会死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人,瘟疫来了,十室九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古时候中医高手那么多,都拿瘟疫没办法,如果现代中医不抱西医大腿,你还相信靠中医就能防控住瘟疫么?

===========================

《中国瘟疫史录》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故瘟疫自古有之。

1、公元2年, 西汉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汉书·平帝纪》)。

2、公元11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摘自《后汉书·刘玄传》。

  3、公元16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摘自《后汉书·王莽传》。

  4、公元22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后汉书·刘吉传》。

  5、38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摘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6、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7、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8、公元162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摘自《后汉书·皇甫规传》。

  9、公元169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摘自《备急千金要方·伤寒》。

  10、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摘自《伤寒杂病论·序》。

  11、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摘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12、公元223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摘自《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

  13、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摘自《三国志·吴志·孙亮传》。

  14、公元253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摘自《宋书·五行志》。

  15、公元273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竞达十万,摘自《宋书·五行志》。

  16、公元275年,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摘自《宋书·五行志》。

  17、公元322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朔亦同,摘自《宋书·五行志》。

  18、公元376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19、公元380年,太元五年,庚辰年,五月,自冬大疫,至于此夏,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20、公元397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牛死者十有五六,摘自《北史·魏本纪》。

  21、公元423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摘自《北史·魏本纪》。

  22、公元468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摘自《魏书·灵徵志》。

  23、公元510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摘自《魏书·世宗宣武帝纪》。

  24、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摘自《隋书·高帝纪》

  25、公元612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摘自《北史·隋本纪》。

  26、公元682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摘自《旧唐书·五行志》、《旧唐书·高宗纪》。

  27、公元687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民死者众,摘自《旧唐书·中宗纪》。

  28、公元707年,唐景龙元年,丁未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北疫死者千数,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29、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30、公元763 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旧唐书·代宗纪》。

  31、公元789年,唐贞元五年,己巳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摘自《旧唐书·德宗纪》。

  32、公元806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33、公元880年,唐广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摘自《旧唐书·僖宗纪》。

  34、公元880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摘自《旧唐书·昭宗纪》。

  35、公元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摘自《宋史·五行志》。

  36、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无算,摘自《宋史·五行志》。

  37、公元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摘自《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案·痢类》。

  38、公元1161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摘自《金史·完颜匡传》。

  39、公元1164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40、公元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41、公元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摘自《宋史·五行志》。

  42、公元1209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43、公元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44、公元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摘自1297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寿、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摘自《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

  45、公元1308年,元至大元年,戊申年,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摘自《元史·五行志》。

  46、公元1331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47、公元1332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48、公元1408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49、公元1410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50、公元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摘自《明史·五行志》

  51、公元1444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52、公元1456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53、公元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摘自《明史·五行志》。

  54、公元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无虚日,摘自《名医类案·瘟疫》。

  55、公元1493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摘自《都公谭纂》。

  56、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广、平溪、清凉、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摘自《明史·五行志》。

  57、公元1523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摘自《明史·五行志》。

  58、公元1525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59、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灾盛行,死者过半,摘自《痘症理辨·序》。

  60、公元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摘自《疫症集说》。

  61、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摘自《明史·五行志》、《顺天府志·祥异》。

  62、公元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摘自《万病回春》。

  63、公元1622年,明天启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摘自《先醒斋笔记·痢门》。

64、公元1637年,明崇祯十年,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

64、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晋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摘自《清史稿·灾异志》、《学箕初稿·天花仁术序》。

  65、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无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66、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块献县大疫,人死无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无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县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67、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无算,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68、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无算;冬,汉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明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69、公元1732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崑山大疫,死者数千人;夏,会城疫,摘自《洄溪医案·瘟疫》。

  70、公元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无算;昆山疫;上海、宝山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70、公元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71、公元1821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无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无算,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无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官、曲阳、武强、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72、公元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潜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汉阳、宜都、石都大疫,死者无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黄梅、公安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73、公元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冷庐医话》)。

74、公元1580年,明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山西通忘》)。

75、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五月,咸宁大疫。(《清史稿》。

76、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夏,应山大疫,江山大疫,崇仁大疫。秋,公安大疫。(《清史稿》)。

77、公元1870—1871年,同治九年秋,麻城大疫。冬,无极大疫;同治十年五月,孝义大疫。六月,麻城大疫。(《清史稿》)。

78、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四月起,京师内外疫疾流行,大量人口死亡,《庚子纪事记》载:“居民死者枕藉。”十月,获鹿县出现大瘟疫。(《三千年疫情》)。

79、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平阳)大疫(《平阳县志》)。五月,瑷珲霍乱流行,每日抬到城外荒野掩埋的尸体不下七八百具,持续半月之久,死数千人。六月,京津地区大范围爆发疫病,以霍乱为主。(《三千年疫情》)。

80、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夏,安东、大连、旅顺、辽阳等地霍乱大流行。(《三千年疫情》)。

81、公元1910年——1911年,宣统二年至三年东北大鼠疫,死亡6万余人。(《清末东北地区爆发鼠疫史料》)。伍连德首次明确“肺鼠疫”,以现代医学的消毒、隔离、焚烧尸体、交通管制等手段,仅四个月就扑灭了这次可能导致中华民族灭顶之灾的大鼠疫。中国历史至此,才第一次以人类医学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干预,人力控制了瘟疫。

===========================

中医:来,我们结合一下。

西医:我不用你结合。

中医:你还没有预防药和特效药,我有。

西医:那你还跟我结合干嘛?

中医:我得发挥关键作用。

西医:那你自己发挥吧。

中医:不行,我不跟你结合就不能发挥关键作用。

西医:这个……

中医:现在,我宣布,中西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发挥了关键作用。

===========================

瘟疫就是最好的试金石,我支持中医有担当一些,别总是给轻症患者灌安慰剂,组织一个纯中医的团队,承包几个ICU重症监护室,不验血,不做CT,不用激素,不要呼吸机、人工肺什么的,单纯靠望闻问切和中药来诊断和治疗!要么不玩,玩就玩大的!拿出几付压箱底的神药,让病人灌了几付就好的那种,这样一来,看谁还不服中医?!

===========================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医的脉诊多么多么神奇,遇到中医高手,啥也不用问,只要一把脉,你身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就能给你说的一清二楚。我就呵呵了。

如果说心脏病把脉能试出来,我还有那么点相信,其他的病也能试出来?这不扯蛋么!

你还别着急说我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什么的,我就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有心脏病,还有肝炎,还有肺炎,脾也不太好,肾也有结石,脑子里有瘤子,脚底还长了几个鸡眼,鼻子也不通气,眼睛看东西也模糊,耳朵还不大好使,那这个人的脉象是啥样的?怎么个跳法?中医诊断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有没有中医或中医粉试着回答下?


执念如山


对抹黑排斥中医的人,看见就心烦!不学习中医知识,不懂中医的奥妙,整天胡乱诋毁,是何居心?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通过几千年一代代反复实践验证的宝贵财富,难道还要模仿西医的双盲实验吗,还要拿西医的那一套用小白鼠做实验吗,试问,是小白鼠寿命长还是人的寿命长,好多西药研发时,都说通过几百只小白鼠实验,没有毒副作用,没有后遗症,可是等到30——50年以后发现伤肝伤肾,过敏反应,致癌,胎儿畸形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最后卫生部门不得不宣布停止临床应用。都说西医好,你知道因为采用西医西药治疗疾病导致过敏反应,麻醉风险,手术意外等死亡的全世界每年有多少人吧?你很少听说采用中医治疗导致死亡多少人吧!中医中药只要熟练掌握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禁忌症和十八反十九畏,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反应,一知半解的中医除外。中医大夫一般不抨击抹黑西医,可是我发现西医大夫老是抹黑抨击中医,真是邪门了!今天我闷着一肚子气,不得不说道说道!现在国家费那么大劲推广采取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而且取得那么好的疗效,还有人拿什么双盲实验贬损中医,真是让人气愤不已!


庞成方


对于新冠肺炎,中医既不能确诊,又不能排除,只是参和着治疗,还说疗效非常好,真是可笑。新冠肺炎本来就是自限性疾病,轻型病例可以自愈,重症病例又不能用中医独挡,靠现代医学维持生命,你说怎么能说明中医有效?请问中医的新冠肺炎的出院指征是什么?望闻问切?


百味看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建议是别喝中草药。换句话说,中草药这东西。所有人种的祖先都有。一套悬而又悬的理论,一个奇奇怪怪的阴阳五行。虽然我不能理解但用处当然还是有。主要作用如下。

人文关怀,心理暗示

太极八段景这类的有氧运动还是不错。

汤药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二氢,在热的时候大量服用还是不错的,对目前的很多疾病都有积极的效果。


守口茹萍


有些人,当你一说到中医,就跟你扒了他家的祖坟似的,各中诋毁,各种黑。其实信中医,生病了,你看中医就对了;信现代医学者,生病了,你看现代医学就对了;二者皆信者,生病了,中医、现代医学结合起来治疗即可。古人不是傻子,大疫当前,国家也不是傻子!


Cross58877002573


黑中医的人还是有很多,我不想多讲,我只想说,那么多文明古国,或早于中华文明,或与中华文明同期,他们都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还存在,这就证明中华文明的魅力。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爱中国的一切。


那年那人那事0


当然得帮一把,但对兄弟国优先,比方说巴铁级别的国家。其次对帮助中国的朋友国家也尽力相助。对那些非友非敌国家也帮一把,与人为善,善结友缘!最后对美国给中国造谣抹黑中国给中国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的国家,得多收钱!恨赚一笔!而且不收美元!因为美国最印又印了好几千亿美元!想拿废纸忽悠中国想剪中国羊毛想都没想!


用户5472843087730


那么多自已中国人在抗黑中医干嘛?你们黑中医的都是为西医利益集团服务的吧!中医是中国人民几千上万年来的医学智慧结晶!中医“广东肺炎一号”冲济在今次疫情中起到很大作用!轻症者用药没有一个转为重症!疫情后中国医学界和政府会更加重视中医发展!中华民族自已的医学精华智慧不能抛弃更要发杨光大!西医好的技术我们也要学,中西医结合更好去为患者解除痛苦。


鹰展九洲


农民要致富,就让农村大力发展草药,药企在回收加工成药片或者胶囊类型的药物,再把药物卖给国外,这样农民又可以增加收入,利国利民[赞][赞],尤其是药材植物苗不能外给国外,这是让老百姓赚钱的机会到了[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