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01

复工了,可是我什么也不想干?

现在,很多单位都陆陆续续的开始复工了,很多小伙伴都感觉非常高兴,终于可以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了,甚至连堵车时等红绿灯都感觉非常的幸福。

但是,从漫长的"防疫"假期到现在,我们在家里养成了很多"幸福"的习惯:

一觉睡到自然醒,再也不用担心迟到的困扰;

一天只吃两顿饭,只要能量能维持沙发到床的能量就行;

每天除了电视就是手机,再也不用在电脑前"憋"文案了……

可是呢,这些幸福的习惯也真真的让我们懒惰了一把,上班以后,我们发现,什么也不想干了,看见老板就来气,看见任务就发抖,看见电脑就恶心,看见手机就挪不开眼……

甚至有时候,自己也非常焦急,我到底是怎么了,原来的我不是这样的啊,我怎么这么颓废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复工以后思想懈怠的话题。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02

首先,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现在"混吃等死"的颓废状态

其实,我们之所以变得如此颓废主要是我们体内的"懒惰因子"在作怪,懒惰因子的表现主要有3种形式:

①懒惰因子之一:心理上的不情愿导致意志力薄弱

心理上不情愿,就会选择用拖延来消极对抗。特别是当一件长期性的任务放在自己的面前时,意志力薄弱的人都很害怕,像减肥、护肤、晨跑、早起之类短期见效慢,得长久坚持才能看出效果的事情,会吓跑很多常立志的人。

现在刚刚复工的时候,就更容易有这种情绪了,主要表现就是推脱,比如:

老板怎么这样,为什么非得把这件事安排给我?别人就不能做吗!

疫情已经在家这么久了,能来上班就不错了,第一天就加班,太不仁道了,我就不好好干!

宅在家里一句问候都没有,来了布置任务倒是好手,看我怎么拖拉!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②懒惰因子之二:心理上的不自信带来的认知障碍

这部分人过度的夸大了完成任务的难度,错误的预估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工作上遇到过挫折、不自信的人,容易对分配到的工作产生恐惧心理。他们会在内心过度夸大工作的难度,被自己设想出来的工作的分量和复杂程度吓倒,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任务,然后由恐惧演化成逃避的心理,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工作,于是一拖再拖。

这类患者通常是这么表现的:

在家里这么久了,还能完成这么复杂的任务吗?有难度,恐怕不行!!

哎,疫情之前我就不如小王,这次又安排跟小王一样的任务,肯定做不好!以前3个人做的任务,现在倒好,2人辞职,肯定做不好了!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③懒惰因子之三:做事不专注,缺乏定力,容易被"短视频"吸引

这部分往往缺乏对于目标的专注,觉得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还不如随心所欲,走到哪儿算哪儿,主要会有以下表现:

原来打算完成任务A,做的过程中发现,B好像也还好,那也试试B吧;

再做一会发现C也好像和任务有关系,结果事情越做越多,干了一堆杂事,主要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在家在家养成了看"短视频"的习惯,结果上班以后,仍然改不了,生物钟形成了,到点了就想看,结果导致对工作提不起兴趣!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03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懒惰因子"的影响,摆脱这种复工以来的颓废状态呢?

在这里呢,就给你三种方法:

第一:掌握大脑多巴胺的分泌机制,通过"快乐物质"的有效分泌,来增加我们工作的"快感"

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神秘物质,掌握多巴胺的释放机制,可以让你"成瘾"的工作——日本管理学家·桦泽紫苑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多巴胺的分泌对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力、集中力、计划性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多巴胺分泌充分的情况下,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就会特别好。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掌握了多巴胺的分泌机制,我们就能很好地把让我们的厌恶的工作改成让我们喜欢的样子,那么,怎么才能多巴胺更多的分泌呢?

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顺畅多巴胺的分泌机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奖赏刺激"。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日本管理学家·桦泽紫苑在《为甚精英这样用脑不会累》一书中,给出了关于多巴胺的这样的描述:

当多巴胺分泌多的时候,人的干劲、积极性就会提高。而奖赏刺激是让侧坐核的神经元兴奋起来的重要方法。

人开心的时候、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被人表扬的时候、感受到别人的爱的时候……这些精神上的奖赏都会刺激侧坐核的神经元,使其兴奋起来。

在现实工作中,如果我们得不到充分的物质报酬,就提不起精神来干活。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大脑得不到充分的精神奖赏,多巴胺也不会愿意卖命工作。

为了让大脑鼓足干劲,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它足够的精神奖赏作为刺激。

精神奖赏和多巴胺分泌的关系,如下页图中所示,呈一种环形循环,行动和快感是连接在一起的。执行特定的行动,我们的大脑就会认识到"原来这样做可以获得快感"。于是,为了再次获得快感,大脑就会指挥我们执行同样的行动。

而且,在采取第二次行动的时候,为了获得比第一次更大的快感,我们还会更加努力地行动。结果,我们就获得了更大的快感。下一次,我们为了获得再大一些的快感,当然也会付出再多一些的努力。

就这样,"为了获得更大快感而更加努力"成了奖赏循环不断重复、升级的原动力。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自然也促进了自己的成长。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这一系列的循环,也叫作"强化学习"。多巴胺系统造就的强化学习,是使我们保持积极性,让我们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不断成长、进化所必不可少的脑内系统。因此,我们必须高效的利用这个循环机制,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具体说来,有7个步骤:

①设定明确的"目标"

②想象自己"实现目标后的样子"

③对目标进行反复确认

④快乐地朝着目标努力

⑤实现目标后,给自己充分的奖赏

⑥一个目标达成后,立刻设定"更高的新目标"

⑦不断重复"实现目标的过程"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第二:把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部,建立实现心理上的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在《云梯—从新人到职场达人的进化论》一书中,作者指出是否能坚持某种行为,首先取决于你对这件任务本身的兴趣和热情(内部动机),其次是你是否觉得这件事有意义(外部动机)。

而来自外部的力量只是在表面上维持了"应该的行为",过度依赖外力的监管和激励,会导致原有的内部动机丧失。如果你打算提升意志力水平,请努力寻找做事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精英律师》中,罗槟给戴曦安排了一项调查艾伦父亲单位赔偿的任务。

由于戴曦不理解罗槟的真正想法,以为他是博取名利,所以内心非常的排斥,始终不愿意深入去寻找艾伦父亲受伤的深入原因,导致多次被罗槟批评,甚至一度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一次楼梯相遇,偶然遇到了栗娜,精明的栗娜把罗槟想要帮助艾伦的事实和艾伦父亲面临的困境告诉了戴曦,戴曦瞬间理解了罗槟的良苦用心,也克服了自己心理障碍,于是真正的去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在3天的时间内就将艾伦父亲单位赔偿的始末调查清楚。终于圆满的解决了艾伦父亲单位赔偿的问题。

抛开故事本身不讲,戴曦之所以能够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真正的把外因转化成了内因,实现了心理学上的从被动到主动地转变。

你自己宅在家里办公的时候,要真正的发觉你要做的任务的兴趣和重要性,不要老认为是老板逼迫你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把问题关注的焦点从外部转向内部,进而实现心理上的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第三:深度工作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远离干扰和清空干扰两种方法,帮自己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卡尔·纽波特在著作《深度工作》一书中指出,大多数人60%以上的工作时间花费在肤浅的事务上,根本不会创造什么价值,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只有通过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才能不断强化你的认识能力。用公式来表示,就是:高质量输出=时间×专注度,这就是"高效工作公式"。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肤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创造不了多大的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可以使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且这种努力能够创造价值,提升技能,难以复制。

对于深度工作能提高认知能力的观点,丹尼尔·科伊尔在他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也有论证。

书中写道:人在刻意处理一些复杂性工作时,大脑神经元周围会生长出一层髓磷脂的物质。如果把大脑比喻成发动机,那么这种物质就是发动机中的机油,可以确保大脑高速通畅运转。

所以,你不难明白,那些厉害的人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大脑长期接触复杂事物,髓磷脂会持续生长,使得大脑运转回路更灵敏。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呢?你可以试试这两种方法:

①远离干扰,有效减少"注意力残留"

明尼苏达大学商业学教授勒鲁瓦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有趣的论文,提到一种"注意力残留效应"。

当你从任务a转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会存在很多任务a的残留,并没有及时转移,这段残留简直就是你注意力和时间的"杀手"。

这些杀手的制造者包括手机、社交媒体、邮件和突如而来的电话。你一定要避免在多个任务中间来回切换,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注意力资源。

如何避免干扰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肤浅工作批量处理,留出整块时间给深度工作。

例如,不要及时去回复每一封邮件,而是设置一个自动答复,告诉对方你将在几点统一回复邮件。关于手机,你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动不动就去划两下,可把它设成勿打扰状态,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再去翻看。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②利用"30秒圣地"冥想法,清空干扰

远离干扰是一种理想的情况,但很多时候干扰是你无法避免的,如老板突然布置的工作、流程外的突发事件等都会让你猝不及防。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清空注意力残留,切换状态?在《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中,给出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称为"30秒圣地"。这是集中注意力有较大帮助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做法就是,进入一个深度工作前,在脑中想象一个画面,可以是风景、动画或者你心目中的偶像,但一定要美妙绝伦,神圣无比。

选择什么画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关键是要调动你想象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不要思考,只用感受,30秒即可。等你回来就能发现气神焕发,精力充沛。

工作消极没动力?3招,帮你克服“懒惰因子”,摆脱“颓废状态”

04

划重点

今天,我们主要聊了复工以后的颓废状态这个话题,指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懒惰因子”在作怪,然后给出了克服这种状态的3个方法:

第一:掌握大脑多巴胺的分泌机制,通过"快乐物质"的有效分泌,来增加我们工作的"快感"

第二:把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部,建立实现心理上的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第三:深度工作才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远离干扰和清空干扰两种方法,帮自己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