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黄晓雷讲法家」如何观察一个组织未来前景?

「黄晓雷讲法家」如何观察一个组织未来前景?

一个组织好不好,未来发展如何?作为领导者不得不知道的组织管控的本质问题!


原典:人主不可以不慎贵,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


译文:人君不可不慎重地对待“贵”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地对待“民众”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地对待“富”的问题。慎重对待“贵”,在于如何举用贤人;慎重对待民众,在于如何设置官吏;慎重对待“富”,在于如何注重农业。


「黄晓雷讲法家」如何观察一个组织未来前景?

黄老师解读:如果从宏观的角度远看一个国家、地区社会或者一个组织到底好不好、最简单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去看看,这个组织的“贵”、“民”、“富”三个方面:


先说“贵“


在这个国家被大家羡慕嫉妒恨的是谁;大家心目中励志榜样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是谁;互联网的大V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社会地位高;什么样的人被大家所尊重。这就是《管子》原典中一个“贵”字所表达的含义了。


那对企业而言,就是谁能说了算,说话有分量;要办事找谁管用,老大听谁的;谁比较让人服气,群众基础好,威信高。这个“贵”字和实际的职位高低还真不能完全画等号。


管仲认为任何一个组织一定要做到“以贤导贵”,因为”贵“代表着整个组织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你想让大家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先让这样的人比较“贵”。


在古代,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时期,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说的就是当时的门阀制度:名门旺族的人,家世背景出身好,人品就一定好,就必须得当官,还不用交税,社会地位也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唐朝,世家大族基本上都不愿意娶皇家的公主,因为嫌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统,说白了就是连皇帝,他们都看不起。那更别说一般普通民众了,基本没交集。

「黄晓雷讲法家」如何观察一个组织未来前景?

普通民众要想出人头地,根本没可能,想混得好点,不用凭本事,直接找个贵二代当跟班就全齐了。但这贵一代是精英,贵二代、贵N代们可就说不准了,出重大问题,是一定的,可以说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朝代更替,这个重要因素都在起作用。


最后打败门阀制度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科举制度。从隋唐一直到宋代开国,门阀和科举的势力此消彼长,最终实现了能让寒门子弟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在社会上也有了话语权。所以我们能看到整个宋朝的国民富裕程度和对科技发明的强大创造力,还有璀璨的文化。


这就是管仲说的“慎贵在举贤”。想让一个组织成为什么样,就要去找能干成这事的人,这人为什么能干成而且也愿意干?因为他比较“贵”。


再说“民”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笑容多不多;这个地区是不是有能力的人都在移民,没能力的人都在想着移民;看不看得起病;上不上得起学;买不买得起房;总之就是央视记者街头随机调查的那句经典的话:“你幸福吗?”这就是管仲所说的“民”字的含义了。


而对于企业而言,这个“民”代表着:普通员工在这个企业工作,感到满足吗;企业薪酬在行业中有竞争力吗;离职率或者平均企业服务工龄与行业对比的情况如何;普通基层员工晋升到中层或者高层的平均年限是个什么情况。总之这个“民”就代表着给所有员工一个,在你的企业里踏踏实实好好干的理由。


重视民众、让普罗大众安居乐业的关键,很多人有误区,认为就是无休止去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其实那充其量只是娇惯和溺爱。比如说希腊,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国家都要破产了,但在这个时候,包括延迟退休,调高税收,降低社会福利,刺激生产等等政府的积极措施,希腊民众一概不答应,希腊这个国家没办法,也还不起外债,而且还要求欧盟其他国家必须继续借新债,要不就把整个欧盟都给拖垮了。在德国等欧洲很多国家的眼里,这种行径无异于耍赖。那么说希腊未来有前途吗?老百姓未来是越来越好呢,还是难以为继呢?


这绝对是法家所不提倡的,而法家认为的关键是“慎民在置官”。“置官”就是挑选什么样的干部、怎么管好。所以法家在组织管理中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就是“治吏不治民”:“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只听说过,有当官吏胡作非为的时候,仍然有独善其身的老百姓,没听说过老百姓全套乱了,仍有自行依法办事的官吏,所以真正好的领导者致力于管理好干部,而干部只要管好了,民众不用单独去管理,自然也就好了。


第三就是“富”


士农工商,哪个类别的人收入高;大家都是在削尖了脑袋考公务员、考研呢,还是都愿意去做高级蓝领呢;孩子在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哪些是专业热门;社会财富掌握在哪些人群手中。企业是靠做实体来增加利润呢,还是靠买房子置地来提升实力,或者是靠金融投资来扩大规模;股市上什么行业的股票价格高、估值高、市值高。这些都被管仲的一个“富”字所囊括。


那么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哪个部门的平均薪酬高;哪个部门的人员升职快;哪个部门的预算额度大;哪个部门的人员编制足;哪个部门的业务宽度大;哪个部门给企业的贡献权重高。总之,“富”在企业就代表着,哪块是老大最应该重视的,哪块是企业的既得利益区域。


其实看一个国家地支柱型产业,很简单,就看富豪排行榜前十位的都是谁,从事什么行业。比如说美国,巴菲特、沃尔玛、比尔盖茨长期上榜,这就说明美国的支柱产业是金融、跨国资本、还有高科技。


那么看中国呢,原来是地产商长期上榜,那么当时的支柱产业就是地产,而现在呢,首富是马云、王健林和李河君。这就说明中国地房依然还是支柱型产业,同时互联网新经济和新能源将是未来的主导方向。

「黄晓雷讲法家」如何观察一个组织未来前景?

其实大家仔细想这个事,在古代什么行业才能让本国家的整体真实财富增加呢?只有两种,一种是去别人地盘抢来东西,这个,就是游牧民族干的事;另一种呢,就是自己创造,这就是农耕民族干的事。每年新种出来的粮食,在古代人眼里才算真正的而且是权重最大的社会财富增值。因为粮食是新长出来的,属于每年新增值的,是新财富,而像其他的包括金融、商品流通、信息传递,其实都是属于社会固有财富再分配的范畴。所以管仲说“慎富在务地”。在古代讲的重视农业,在今天,就是重视整体社会财富增值。


到底是让山寨企业、垄断企业大发横财,而自主创新都饿成芦柴棒呢?还是让落后产能彻底趴窝;让新兴行业、实体经济得风得水呢?这就叫:用“让谁富“来巩固未来发展之本,用“让谁富“来促进创造新财富。


所以我们看,“慎贵“、”慎民“、”慎富“,这三慎,看似大家耳熟能详,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这恰恰是一个组织未来发展的方向问题,一个组织宏观管控的本质问题。一个领导者应该而且也必须应该想明白的问题。而同时也是许多人都忽视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