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感觉古代人的寿命不长?

泽山农夫


为什么感觉古代人的寿命不长?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在古代,因为环境好,没有现代生活这么多的污染,古人应该都会比较长寿,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从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左右,能够活到五十岁就很厉害了。

那么古代人为什么寿命不长呢?

  • 医疗条件差

在古代,医疗 条件非常差,跟现代完全没法比较,古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大多都是无可奈何的,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很平常的疾病,对古人来说也许是最要命的。

因为医疗条件不好,导致刚出生的婴儿死亡率非常的高。有时候,如果出现某种传染病,那更加没有办法阻止了,更别说治疗了,从而很多人因为感染传染病而早早的去世。

  • 生产力低下

在古代的时候,百姓平常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比较单一而且简陋,生产力低下,而改良喝进口的农作物数量也少,产品也低。如果碰上了自然灾害,很可能会导致一年没有粮食。诸多历史记载,比如“人相食”,“易子而食”等现象不时发生。

  • 生活条件差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的低下到导致的贫困,没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古代平常百姓连干净卫生的生活用水都喝不上,且吃着变质的食物。

  • 战乱不断

有人说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自相残杀。凡是有利益中途的地方就会战乱不断。从最早的逐鹿之战到秦朝吞并六国等。

而朝代的更替,都是建立在连年征战的基础上,大量的年轻人死于战乱,寿命又怎么回长?长平之战甚至导致赵国基本上没有年轻人了。

综上所述,古代人寿命不长只是按平均寿命来看的,而有些人的寿命还是很长的,比如老子,活了101岁(民间也有说法是他说了83岁),墨子活到了92岁,扁鹊91岁..........

所以呢,平均年龄不等于最大年龄,因为古代婴儿死亡率极高,生活质量低下,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低下,再加上战争、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平均年龄不到四十是靠谱的,所以我们会感觉古代人的寿命不长。


八点聊历史


古代人的寿命不长,这个是事实,不用感觉。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一样,因为都面对同样的问题:温饱和医疗问题没法解决。

首先说温饱,中国的温饱问题,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才基本解决了吃得饱,也就是说有饭吃了,不会饿肚子,不管是粗粮还是什么。我是1972年的,山东人,现在我对窝窝头不感冒,不管是米面的还是豆面的,哪怕是面粉做的,小时候吃够了。我家在鲁北平原,土地肥沃,推而广之,全国吃得饱应该是八十年代中期吧。所以说古代人仅仅是吃得饱就没办法解决了,经年累月之下,人的身体不好,抵抗力差,从而寿命不长。

第二个医疗问题,古代缺医少药,不管穷人富人,面对疾病方法太少。穷人家因为经常吃不饱,没有什么抵抗力,往往是一个普通的感冒(伤风)等等就会死人,富人虽然能吃饱,身体好一点,也有钱买药,但是中医面对细菌病毒手段少了,针对性差更多的是调和身体把病毒从身体里赶出去(不是攻击中医仅仅是就事论事,关于中医西医的问题我在别的地方具体说),所以一场风寒哪怕是帝王家族也会死人,就算好了但是身体健康不好,再有疾病基本上就过不去了。所以医疗问题是个大问题,从一些小说里和风俗习惯上看,古代有义庄,城外有乱葬岗,小说里病死在客栈寺庙等等都能说明医疗问题非常严重。

所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在50岁左右,也就是寿命不长。


人生如梦67146


为什么感觉古代人的寿命不长?

见微知著,我们看一下作为古代人民的代表,历朝历代皇帝的寿命吧。

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出来,就算是当皇帝也有很多不能享受到齐人之福,早早地殡天离去留下万里江山,平均寿命也就在四十岁不到,平常人的寿命也就在三十五岁左右。


他们的寿命时长与时代是很有关系的,比方说越是战乱的时代,皇帝活的寿命就越短,有的是被人毒杀的,有的是被人推翻的。

相反的是和平期间,大多数皇帝都是比较长命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早早病死的,也有很多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


除去那些个例之外,(爱嗑药的,得花柳病的)基本上总结了就是时间离现代越近,寿命就是越长。


毫无疑问,这就是生产力带来的好处,原始人的寿命我们根据科学计算,都知道基本在三十岁上下,也就意味他们纯粹靠自己的身体来抵御疾病、饥饿、灾荒,瘟疫等一些灾难。


而越靠后,生产力越强,医学越来越发达,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我们对工具的利用,使得我们战胜了那些在现在看来都不是事的事。


就像感冒在古代叫做风寒,这个不是今天吃点板蓝根,或者是纯粹不吃药,都能顶过去的,搞不好就要死人的,今天要是有人得了感冒去世了,估计就是个笑话了。


自由史话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今天,人们活到6,70岁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在古达,人们的平均寿命实际上是并没有如今那么高,很多人不过4,50岁而亡,那么,为什么古代人的寿命没有如今那么长呢?


医疗科学技术的差距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也同样在发展,很多在以前被看作是难以治疗的“绝症”,在今天都可以通过现代医疗治理。因此,人们遇到致命性的疾病几率便降低了。举个例子:天花,作为一种超强的烈性传染病,与人类斗争了几千年,每次天花出现都将给那个地区造成极大的人员、经济损失。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在1980年,人们便宣布彻底战胜了天花。这便是医疗的发展使得现代人拥有了更长的寿命。


国家安定社会繁荣

战乱,对一个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大量的劳动力被送上战场,无数的家庭流离失所。如今我们感到我们的寿命比古人有所延长,其实也是得以于目前的国家安定,人们不用为了生存而担惊受怕,也没有太多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口,所以才会觉得比古人寿命更长。

其实影响我们感觉古代人寿命不长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对比的古今样本不平均等等,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不是感觉,古代人的寿命就是相对较短。

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落后向进步的一个不断发展过程。古代的人类社会,由于物质(粮食)科技(医疗)相对匮乏和落后加上疫病和战乱等因素,人的寿命普遍相对较短。

古时候,一般人活到五十多岁就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了,很多人在三四十岁就去世了。古代就有:“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也就是自古能活到七十岁的人都是非常稀少的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经过七十年的发展进步,我国的经济和医疗卫生条件都有了翻天复地的进步发展,至201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4.8岁。


林城布衣10001


1出生条件不利

古代女子最低结婚年龄为13岁,如果15岁还不结婚,就要受到制裁。对于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来说,发育还不完全,生孩子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当时的医疗技术也不发达,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完全听天由命。

2食物不够丰富,营养不均衡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在古代没有保鲜技术,大部分地区的肉菜都无法保鲜,而且农作物耕作和畜牧养殖技术也不发达,很多地方根本不让屠杀耕牛,至于猪肉,更是士大夫才能享用的,所以,普通底层劳动人民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这个情况大约到宋代才有了好转,烹饪技术比较丰富,食物也比较精细,甚至有了和现代接近的炒菜。元代开始有了涮火锅。秦汉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炖肉和烤肉,连炒菜都没有。

3医疗卫生条件差

现代人尚且不能保证一生健康,天灾人祸、车祸肺炎什么的,在古代,就更不用说了,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原因。我国宋明两朝对待流行病还是不错的,宋代时,就有了“避疫”制度,即将疫区里的民众,迁移到特定地方安置。比如宋真宗年间的河北瘟疫发生时,宋王朝就下令将当地百姓南迁“避疫”,并由医官院提供药品与粮食。

医疗指导更是必须。比如洪州瘟疫时,知州刘彝除了切断传染源外,还特意印发了医疗手册《正俗方》。3700多个平日招摇撞骗的巫医,被他抓来集中读这书,不肯改邪归正的一律严惩。

明代,中央政府得到灾情报告后,会临时派遣钦差大臣前往震区坐镇抗灾,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赈灾机构,救灾工作一般由户部来承担。嘉靖大地震后,朝廷派往灾区的钦差大臣便是当时的户部左侍郎邹守愚。

邹守愚于嘉靖三十五年(1557)二月到达陕西后,立刻指挥地方官员共同救灾,同时从周围的无灾地区选拔政绩优秀的官员前来协助,以维护灾区的正常秩序。邹守愚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向灾区发放朝廷的专项救济款和减免当地百姓的赋役。当然,这些救济款并不是平均给予广大灾民,而是根据年龄、性别、受灾程度等的不同来进行分配,从而使每一个灾民都受益。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朝廷下令“以地震发银四万两赈山西平阳府、陕西延安府诸属县,并蠲免税粮有差”;同年四月,又颁布命令,“以陕西地震,诏发太仓银万两于延绥、一万两于宁夏、一万五千两于甘肃、一万两于固原,协济民屯兵饷……停免夏税”。 明代中后期国库空虚。由于当年财政全部用于救灾,导致嘉靖三十四年财政亏空 229 万两白银,嘉靖三十五年亏空 186 万两白银(《明世宗实录》)。

3战争的破坏和征兵

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除了对外的讨伐,还有多年的内战,因为战争而死亡的人数众多,所以平均起来,整体人民的寿命都被缩短了。


子梦奇谈


人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目前有性成熟期、生长期以及细胞分裂次数和周期的乘积等三种比较科学的测算方法。

据研究,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生长期的5~7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生长期为20~25年,故人的自然寿命可达到110~150岁,或100~170岁。亦有研究指出,动物的自然寿命为其细胞分裂次数和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分裂次数约50次,每次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故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根据以上三种测算方法,人的自然寿命都应该达到100岁以上。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超过100岁的人并不多,这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促使了疾病的发生和衰老的早到,有的直接引起了死亡,故使人的实际寿命远远低于自然寿命。生理学的任务,就在于为医学提供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颐养天年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卫生保健的实践,使人的实际寿命接近并达到自然寿命。



张北海


亚伯拉罕、摩西等人活了五百岁以上,在中国商周史记载,彭祖八百岁。而梁武帝被侯景幽禁害死时已八十六岁,身体还很健康。

达摩活了百五十岁,西藏莲花生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近代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如果说古人平均寿命很低,有没有依据?

平均年龄不等于最大年龄,古代婴儿死亡率极高,生活质量低下,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低下,再加上战争、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平均年龄不到四十是靠谱。

要知道几十年前的民间风俗,六十岁生日就算大寿了,男人一过三十五,女人一过三十就算中年人了,可见古人寿命有多短。

原始社会人类没有食物保障,不懂的使用先进工具,很容易被自然灾害和动物猛兽害了性命,所以原始社会应该平均没有40。

而在战争频繁的年代,好多人年纪轻轻的就战死沙场,而且因为医疗水平不高婴儿少年夭折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平均年龄40岁也有可能。

以前没有预防针,小孩成年之前得过很多道坎,再者医疗不发达,卫生条件也不好,一个小病就能要了命。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点滴见证


人的寿命长短,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不开的,是和文明发展程度分不开的,是和社会是否安定分不开的。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发,民众难得温饱;科学文化不发达,文明程度不高,医疗条件差,往往生了一个很小的疾病就会丧失生命;社会不稳定,战乱四起,民众往往死于非命。在这各种因素的交叉影响下,古代人的寿命不长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笔者从网上搜集了几个图表,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图一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到2018年的77岁。

图二全国各省人均预期寿命差异。

这张图片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上海、北京等经济文化发达的省市人均寿命比西部经济文化相对不发达的西部省份的人均寿命要高的多。

图三世界人均寿命排行榜。

这张图片反映了人均寿命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人均高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这三张图片较好的说明了社会经济文化、文明发达程度对人均寿命的影响。





爱咩咩的老羊


首先说明古代人平均寿命是很短,但并不是所有人寿命都短,个人认为无非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婚姻关系,古人一般都讲究亲上加亲,很多都是表兄妹近亲结婚,这样是有很多遗留问题的,有可能智商低甚至早早夭折,英年早逝,古代结婚一般都较早,超过十四五岁再不出嫁可能都是大龄,甚至还要几倍的税赋,但年龄太小,身体还未完全发育,一旦早婚,有可能一尸两命,导致婴儿的成活率并不高。

其二,医疗条件,古代主要靠中医,草药治病,医疗技术远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所以,很多人家一旦生病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甚至有些穷人家都没有钱更不可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病情延误。一旦发生疫情,更没有及时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医治,死亡人数将会大增。所以,生病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大增加。

其三,自然原因,古代人主要靠天吃饭,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旱灾,水灾,甚至蝗灾等,都很少有好的办法去及时应对,而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太渺小,更何况古代!但凡灾害,不能自救,更多的人都是在饥饿中死去!

其四,战争原因,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主要靠兵力,说白了就是人,更何况大国边疆战线之长,周边强敌环伺,随时都可能征战,而战争从来没有不死人的,更局限于医疗水平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何况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是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古人平均寿命很短,绝非单一原因造成的。(个人观点,如有不足,请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