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摧残人性的印度童婚,女孩10岁就要嫁人,为何屡禁不止?

ipgks


印度文化有奇葩的一面,也有拷问人性的一面,据说在印度这个古老的宗教信仰国度,存在一种“童婚”现象,其指的是当地的女孩子刚长满十岁就得嫁人,不管女方是否愿意都得按照习俗进行童婚。

而这一种非人的恶俗,为什么会在印度屡禁不止呢?

纵观世界各国的法定结婚年龄,大部分都不低于15岁,中国一般为女生20岁,男生22岁,不过也有晚婚一族,相对来说结婚比较自由。而印度则不然,一些当地恶俗不仅要你结婚,还把女孩子的结婚年龄规定在满10岁。

虽然,印度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出台相关的法定结婚制度,里面规定了印度女子可以满16岁才结婚,男子需满18岁,不然就是早婚。后来,印度发展到七十年代的时候,又再一次修改婚姻法定年龄,设置女生需满18岁,男子满21岁,但这些修改都禁止不了印度民间的童婚现象。

对于童婚,印度官方较为头疼,为了禁止此等传统糟糠行为还专门制定相关法规,公布规定犯是参与童婚人士,轻则罚款一千卢比,重则判处三个月以上的监刑。然而,此法规在力度上不被人看好,毕竟结婚乃人生大事,特别是一些老旧思想的印度百姓,就算你罚他坐三个月,自己娶到了一个妙龄媳妇也是值得的。

尤其是印度的一些较为偏辟的山村,由于山高皇上远的,童婚行为更是屡禁不止,当地通童婚的村民几乎习以为常,且从不理会印度制定出来的法定结婚年龄。记得之前由印度曝光的童婚事情,在当地即将举行阿卡帝节日的时候,拉贾斯坦邦的玛尔瓦区就趁着过节,就大张旗鼓的给10000个满10岁的孩子的筹办童婚仪式,当地人还十分的开心。此事情曝光后,媒体很快了解到拉贾斯坦邦早以沦为一个童婚频繁的地方,并且官方一直屡禁不止。

如今印度跟着国际潮流迈入了新时代,为何某些地方还存在童婚恶俗呢?典型代表拉贾斯坦邦的一位官员博哈里亚表示,这种童婚行为虽违反了印度法规,但却符合了我们印度传统的习俗。看来该官员心底里也是默认允许搞童婚的,既然连当地官员都持有这种观念,想必印度的“童婚”思想早已经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想要完全彻除并非一天两天之事。

原来习俗由来已久,在古代印度的一些宗教宗旨里,适龄结婚的女孩子一般被叫做“纳格尼卡”。不过这个称呼也有多种含义,据印度《家庭经》描述,该称呼是指未成年的女孩子,到了《女神论集》里,就指的更加幼小,称“纳格坭卡”就是还没懂得自己穿衣服的玩泥沙小女孩。然而总体来说,纳格尼卡都属于未成年或者更幼小的女孩,所以从那时候起,印度宗教就对这些“纳格尼卡”指定了结婚年龄。

古印度的一本《僧尔德录》写道:“八岁通婚最为吉利”,看来那时更夸张,未满10岁,才8岁的女孩子就被建议去结婚了。而《阿希沃拉衍家庭经》里表示的比较模糊,称女子一定要赶在月经出现之前嫁人,可见其程度多惨重。

另外,在印度传统的婚娶观念中,若是谁家的女儿在十岁之际还没有嫁出去,那么她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就会受到残酷的厄运。自古以来,印度宗教都在教导信徒们要尽早进行“童婚”,而印度又是一个十分信仰宗教的国度,因此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印度童婚依旧屡禁不止。


猫眼观史


因为穷呀!十岁不叫嫁女儿,叫”卖“女儿

将女孩子早早的送到别人家有好处,既能节省家里的开支,还能拿到一笔嫁妆,增加家庭的存款。

以前问我外婆为什么他们年轻的时候,明明没有什么钱还要生那么多的小孩,我以为外婆会告诉我”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这样愚不可及的答案,结果我外婆和我说:”因为那会儿穷,没有钱进行避孕措施“。一个”穷“就是如此直观的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


扬州百城招聘


几岁就嫁人,12、13岁当母亲,是不是很恐怖、很耸人听闻?然而这种情况在印度的农村地区,至今仍还普遍存在。


童婚制度在印度已流传了几千年,虽然在英国殖民时期及印度独立以后,当局都曾出台过法律予以废止,但收效甚微。

这种摧残人性的陋习,为什么在21世纪的印度还大受欢迎,甚至连立法也杜绝不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印度人大部分都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的古老法典均提倡女孩在月事之前结婚,因为这样父母去世后可以升天,来世可以改变卑微的命运。

并且按印度教教义,新娘的年龄为新郎的三分之一左右,会成就一段美满婚姻。男性一般15岁左右就通晓人事,老婆可不就才几岁而已。


二、印度人有非常浓厚的“处女情结”,人们担心月事之后会出现不纯洁现象,于是就早早为儿子张罗婚事。

对于女孩而言,如果年纪稍大还未订婚,那将很难再嫁出去。因而很多父母在女儿还在吃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不过在月事之前仅是订婚,真正过门一般在12岁左右。

三、早婚可以节省嫁妆。印度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低种姓女人简直没有地位,只是一个干活、生育的机器。

结婚后遭受家暴、甚至叔伯兄弟的欺凌,都是常有现象。为了让女儿到婆家不至冷眼相待,父母不得不配上一份丰厚的嫁妆,至于彩礼在印度是没有这个词的。


而印度教义是鼓励早婚的,因而按照习俗,早婚的嫁妆一般只需正常彩礼的1/4。

低种姓大多都是穷苦百姓,丰厚嫁妆实在掏不起,所以为了节省一点钱,才不得不将女儿早早嫁出去。我国为了娶媳妇而发愁,印度为嫁女儿而操心,其实出发点都是为了儿女。

四、执法不严。虽然印度制定了废止早婚的法律,但形同虚设。因为早婚主要是宗教思想与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造成的。

如果真想解放妇女,必须打破传统枷锁。但印度教、种姓制度的创立者、几千年来的统治者都是高种姓,谁会为了女人地位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呢?因此印度早婚现象是个难解的局。



花木童说史


10岁就嫁人,为何最大民主国家印度的童婚屡禁不止?

四五岁就嫁人,最大民主国家印度的人权悲剧绝非童婚,而是这个

在印度,最恶毒的诅咒不是让你下辈子投胎到畜生道,而是让你做女人。为什么呢?因为印度的女人地位极其低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很多印度农村,惨无人道的童婚制度依然很流行。

摧残人性的童婚,绝非10岁就嫁人那么简单

在印度,到底最小的新娘是多小?恐怕超出你的想象。据报道,2013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部100多英里的村庄,一名只有7岁的新娘巴沙妮跨过新郎家里的门槛,成了一名8岁男孩的妻子。当巴莎妮想要解开面纱呼吸新鲜空气时,被奶奶阻止了,奶奶告诉她"绝对不可以在长辈面前暴露面目。"

事实上,印度的童婚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流行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其实早在1929年,印度的英国殖民地当局就通过一条法律,要求女子最低结婚年龄是14岁。到印度独立后,女子最低结婚年龄提高到18岁,搭1978年,更是把结婚年龄提高到了21岁。可是,在强大的传统势力夏,法律的规定简直就是笑话。

甚至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为了让女孩子越来越糟嫁出去,还有专门的阿卡蒂节,每次都有上万名儿童结婚。阿卡蒂节上, , 可以看到大人们带着 " 小新娘" 和 " 小新 郎" 在牛车 里或列 队徒步而行。 去结婚的儿童们 , 有的睡在母亲怀里 , 有的坐在父 母膝上 ,他们东张西望 , 根本不知道发生 了什么事情。有的儿童,可能还不会走路,就坐在托盘上嫁给了别人。

为什么印度会流行童婚?总结起来有5点:

1,印度教是提倡童婚。《摩奴法典》 明确写道: " 30岁 的男人应 同 1 2 岁的幼女结婚 , 2 4 岁的男子应同 8岁的幼女结婚 。 " 甚至,印度教很多教徒坚定认为,必须让女孩在初潮(通常12岁)来临前嫁人,否则女孩的父母都有可能堕入地狱。

2,童婚意味着更加节省。印度出嫁的女孩,不仅得不到彩礼,反而会付出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根据印度规矩,女孩需要提供的嫁妆于女孩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所以,女方父母为了节省嫁妆,希望早点结婚,而男孩父母也为了早点给孩子定下终身大事,避免将来打光棍,也非常热衷于给孩子早娶。据说,在印度的阿卡蒂节上举行儿童集体婚礼,可以给每一家省下至少2万卢比的开支。

3,家庭观念促使童婚。印度教中有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说法,早生孩子家庭中的长者来说意味着养老的保障。女子在12岁前结婚,可以促使她在初潮来临拥有生育能力后第一时间为家庭生下孩子。有很多的印度老太太,逼着自己只有十几岁的曾孙结婚,就是因为她想在临死前看到自己的曾孙子。

4,印度人也有贞节观念。在印度,女子极有可能遭遇强J,田野里放牧、坐公交车、独自一人走在野路上,都有可能冲出来一伙光棍汉为他提供免费种子。被打了排子炮的女子,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嫁妆才能嫁出去,还只能嫁给老光棍或艾滋病患者,或者说只能用自焚保持家族的清白。所以,让女孩早点嫁出去,也算是规避强J的有效办法。

5,印度政府基本没有行政能力。印度有13亿人口,可是印度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却缺少管理庞大国家的经验。在印度并没有完备的结婚登记制度,大部分的婚姻实际上并不需要通过政府来领取结婚证,印度民众也不期待腐败无能的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婚姻权利。所以,当大规模的儿童集体婚礼举行时,印度政府既不可能提前知道,更没能力及时制止。

虽然印度被美国多名总统夸做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印度依然在流行着摧残人性的童婚。其实不仅仅是童婚,印度从文化到传统习俗上对女性的摧残从未停止。印度最残忍的婚姻制度不是童婚,而是萨提制度。萨提制度认为,丈夫的早死是因为妻子的原因,所以当丈夫的尸体在火葬时,寡妇应该坐在柴堆上一起烧死。所以萨提制度也被人直接称作是"寡妇自焚"。

印度人权状况如此恶劣,但我们却从没听到美国等国去谴责印度的政府的不作为,反而是菲律宾禁毒、俄罗斯反腐成了西方国家人权攻击的主要对象,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历史知事


印度童婚是印度的一种婚姻习俗,其实也是一种陋习,在印度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例如,成书于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年至前700年)的《摩奴法典》就明确写到:

“30岁的男子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


时至今日,印度农村仍盛行童婚。例如,根据印度在2005年至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印度有22.6%的女性在16岁之前结婚,有44.5%的女性在十六七岁结婚,而13岁前结婚的女性也有2.6%。


再比如,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印度偏远地区的结婚旺季,印度有数百个地方都在举行大型的儿童集体婚姻,而结婚的新娘,大部分年纪都很小,有的新娘甚至还不会走路。例如,2014年6月23日,印度摄影师尚卡尔·普里就在印度吉申格尔乡村地区秘密拍到一场儿童集体婚礼,参与婚礼的孩子大概有二三十个,其中最小的新娘年仅7岁。

而印度也曾多次明文禁止,在1929年,英国殖民当局曾颁布禁止童婚的法律,规定18岁以下的男子和14岁以下的女子不准结婚。

1949年,印度独立后,又颁布法律,将男女结婚的最小年龄提高至18岁和15岁,1978年再次将结婚的底线提高到21岁和18岁。但目前童婚现象在印度依旧非常普遍,这就让人产生了疑问:印度童婚为何屡禁不止?


第一,童婚是印度教义所提倡的,而大部分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在印度教教义中曾提到一点,说让女孩子在发育前结婚,其父母在死后就可以升天。而在印度的一些偏远地区,这种宗教思想仍根深蒂固,因此,印度偏远山区的童婚现象就十分普遍。



第二,早婚可以节省嫁妆。

在印度,低种姓的女性基本没啥地位,只是一个干活和生育工具,结婚后遭家暴和欺凌都是比较常见的。而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在婆家得到好的对待,其父母就不得不送上一份丰厚的嫁妆。但按照印度传统的习俗,早婚的嫁妆只需正常嫁妆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印度童婚屡禁不止其实有着很深的现实因素,而说到底还是因为贫穷。



第三,“违法”的成本太低。

虽说印度政府在法律中规定了男女结婚的最小年龄,但执法不严,对违法者只是处以15天的拘役和1000卢比(约合人民币98元)的罚款。这样的处罚力度,注定了该条法律缺少应有的威慑力,自然就得不到落实。


第四,现在印度还没有法律形式上的结婚登记制度,而童婚可以通过隐瞒新娘的年龄或者直接在暗地里举行结婚仪式。


总之,因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童婚在印度依旧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金兔历史


在印度,骂人最狠的一句话不是问候别人家的先人,而是“祝福”对方生个女儿。

印度的重男轻女到了几乎无可救药的地步,再加上“要命的嫁妆陋习”,导致女孩子尤其是中低种姓的女孩子特别没地位。

之前,阿米尔汗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每年印度至少有100万女婴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已经被流产,而即使她们侥幸生了下来,她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被直接溺死。

至于女孩10岁嫁人,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减轻家庭负担啊。

在印度,女孩子要嫁人,必须准备一笔丰厚的嫁妆,嫁妆越多,以后女孩子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如果嫁妆给的少,这在以前的印度,新娘搞不好会被丈夫烧死。

不过,如果女孩子嫁的早的话,那娘家就不需要出多少嫁妆了,出嫁年龄越低,所需的嫁妆就越少。

所以,很多印度小女孩,七八岁就嫁出去了,这时候家里甚至不需要承担什么嫁妆了,而且,还能省一张吃饭的嘴,这对于贫苦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

所以,想要杜绝这种童婚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那些高种姓人家的女孩子,就能过的“不食人间烟火”般的逍遥惬意,印度的一切传统习俗和她们是绝缘的。

在高种姓社会,婚姻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合,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很重要的,底层社会那种极端的重男轻女现象在高种姓人群里是不存在的。

高种姓家的女孩子,从小就按照精英的标准去培养,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虽然婚姻大多还是父母之命,但也是门当户对的,嫁妆也是相当丰厚的。

当然,高种姓人家未必看重这个嫁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家族的联合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而数以亿计的底层民众,在印度的底层社会里,过着相当苦命的生活。

不光生活不易,这些底层女孩子,还特别容易遭到侵害。

前段时间,《2018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榜单出炉,印度不出意外“荣登”榜首。

2012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公交车轮J致死案,女大学生被活活虐待而死,而在新德里,天天都会发生至少一起恶性性侵案。

面对恶性膨胀的性侵案,很多印度男人表示:女性穿着暴露,就活该被强X。

在印度,如果你杀了一头牛,那你几乎就死定了,很多人会追着你想弄死你,而印度女子在遭到侵害后,几乎得不到司法的救援。

警察们在接到相关报警后,基本上都是一副“懒洋洋”的处理方式,一件性侵案件的审理过程,经常要拖沓十几年的时间,受害人和加害人有时都不一定在这个世界上了。

更可怕的是,之前有多次当受害者衣衫破烂地带着破碎的心前往警察局报案后,警察局的警察竟然把受害者再次强暴来演示“案发现场”。

就这么的,很多案件就不了了之,很多罪犯也至始至终没能被绳之以法,得以逍遥法外,继续祸害世间。

印度有一个首席部长奥姆·普拉卡什·乔塔拉对此曾表示:她们应该在16岁结婚,这样丈夫就能满足她们的性需求。她们就不会乱跑了。”


云中史记


童婚,顾名思义,就是在女性还是儿童时期就要进行婚嫁,也是印度一种比较古老的习俗。童婚其实对于女性的摧残挺大的,女性在身体未完全发育的时候结婚,发生性生活,直至怀孕,会让女生的身体承受巨大的压力,也加大了女性分娩的危险。

童婚在印度是一件常事,但既然现代社会已经意识到童婚的危害,那么印度为什么还盛行童婚呢?

1.与古老的习俗有关

童婚在印度流传前年,在人们潜意识的思想中,女孩子过早的嫁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都是有好处的。很多印度家庭认为:女孩子早点嫁人有利于减轻家人的负担,而且印度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严重,女孩子远远没有男孩子那么受重视。

2.社会混乱,强奸事件时有发生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印度又名的公交车轮奸案。根据调查,在2016年,每13分钟就有一名印度女性被强奸,所以在印度,女性的安全是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的,强奸和轮奸事件时有发生,很多父母为了保护女生的贞洁,就想要把女孩子早早的嫁人,避免她在结婚之前遭受到不法之徒的强暴,这也是印度盛行童婚的原因之一。

3.经济发展状况差

在印度的许多农民看来,给孩子举行童婚比较省钱。比如说,女孩越小,男方要的嫁妆就越少;而男孩越小,举行仪式的费用也越少。据说,相比举行成人婚礼,举行童婚的结婚仪式每人至少可以省掉两万卢比(合三千元人民币)。因此,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希望早日让未成年的子女结婚。

4.宗教影响

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有一些印度教教徒认为:如果在自己去世的时候,身边能够有儿子和孙子陪伴,那么自己的灵魂将会得到救赎,原因是已经经历了生儿育女的痛苦,死后不需要再去受罪了。所以部分印度教教徒认为,应该让孩子早点结婚,最好能够来一个四世同堂。


逆龄公社


五月,春天的花开得正艳,拉贾斯坦邦的玛尔瓦尔地区,很多个孩子穿着红装,有的十岁出头,有的八九岁,还有的六七岁。

看着大人们严肃的表情,孩子们想笑,却又不敢笑。其实,孩子们哪里知道,就是在那一刻,他们的一生可能就注定了。

这个场面,是印度边远山区的一个童婚现场。

为什么印度政府口口声声喊着民主,时时向西方国家学习“人权”,而印度的“童婚现象”屡禁不止呢?

印度的童婚屡禁不止,有着古老典籍的支撑

谁都知道,孩子太小结婚没什么好处,但印度有些地区的大人却依然故我,这里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古老的典籍支撑。


印度《摩奴法典》 中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 ,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啥意思?男人可以比女孩大18岁结婚。这真的是对男人的纵容,也是对女孩的残忍。

不仅在《摩奴法典》中描述了童婚现象,在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也多处记载了童婚的习俗 。更夸张的是,在《梵天往世书》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就可以结婚了。

印度的女孩子童婚完了之后,也不是马上到夫家,毕竟太小。这时候会继续呆在父母家里。当女孩子的年龄达到十岁以上,在十一二岁时,就可以到夫家了。

从此,女孩的命运如何,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印度童婚屡禁不止,和大人的迷信也有关系

其实,印度政府有自己的明文规定,1929年英国在的时候,提出了禁止童婚的法律,要求男女最低结婚年龄是18和14岁,但没有执行下去,来自各土邦的阻力太大。

1949年,印度独立了,再一次提出禁止童婚,并把结婚年龄定到了男18岁、女15岁,但执行的还是不彻底。

1978年,印度再次调整适婚年龄,将男孩结婚年龄定到了21岁,女孩定到了18岁,但执行的依然不彻底。城市当中的高种姓人群,执行没问题,一般的城市和离城市较近的农村也没问题,但是那些遥远的土邦,那些遥远的农村,根本不当回事。为什么这样呢?

从典籍上来说,有一种说法是,在女孩发育前,结了婚,大人就可以死后升天。这个理由太强了,一代一代传下来。话说,谁不想死后升天呢?谁都想,于是,那些女孩就糟了秧。

虽然印度的法律在倡导适龄结婚,但印度人受迷信的影响,对法律毫无敬畏。

印度童婚屡禁不止,和钱也有关系

印度有一个传统习俗,那就是女孩结婚年龄越大,赔的嫁妆就一定更多。所以,童婚是廉价的,可以大大省钱的。

这事情影响太大,试问谁不想少掏钱?所以说,从经济的角度看,印度的童婚成本更低,费用更省,这导致印度的童婚屡禁不止。

只是人们总是忽略,钱相比自己家孩子的幸福,哪个更重要呢?

也许,有些印度人这笔帐也能算得过来,但是习俗的影响力太大了,让印度人深受其害。

印度的童婚更多存在边远山区,以及低种姓人那里

边远山区,意味着两个字“落后”。低种姓,意味着对迷信更加热衷。

当人又落后,又迷信时,更相信典籍记载,而更忽略法律。那些土邦,本来就俨然一个个的小王国,印度政府管理起来本来就难,何况面对传统习俗,土邦管理者们,更是睁一只闭一只眼。

高种姓当中,童婚基本没有,非常稀少。而高种姓人当中,关于嫁妆,也不是过于严苛要求,因为他们更挑对方的家世,更注重门当户对。

综合来说,印度童婚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一是有典籍支撑,二是印度人太过迷信,三是童婚省钱,四是大多在边远山区。


蓝风破晓


曾热爆银幕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用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训练两个女儿成为印度乃至世界摔跤冠军的真实故事,突破印度种姓压力,突破印度宗教压力,告诉印度千千万万女性,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还可以这样活着。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成为印度最成功励志电影,因为印度多数女性至今还饱受童婚制摧残,甚至最小的新娘只有十个月。

其实印度早就有意改变童婚陋习。1929年,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就已将结婚年龄提高到十四五岁。而印度独立后,更进一步禁止童婚,1978年再次将结婚年龄提高到男性21岁,女性18岁。但童婚陋习在印度偏远地区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还是印度种姓宗教制度与经济因素作祟吧。

首先,印度人多是印度教虔诚教民,而童婚制恰恰是印度古典教义所倡导。

有人曾推测印度童婚制起源于吠陀时期,因为印度诸多古典教义中,都阐述了在女孩代表生理成熟的月经前出嫁,女孩父母逝后就能进入天堂。

甚至还有些古典教义,认为新娘年龄是新郎年龄三分之一最佳。就如《摩奴法典》 明确写道:“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如果是同种姓,8岁以下亦可结婚”。

诸如此类印度教古典教义,早已在印度国民心中形成根深蒂固观念,就如拉贾斯坦邦的阿卡蒂节就专为集体童婚而设。

印度拥有严格种姓制度,贫贱低种姓人缺乏接受教育机会,普遍文化素养较低。虽然印度政府明令禁止童婚,可在低种姓人看来,宗教教义高于国家制度。

更何况印度并未把婚姻登记制度,形成正式法律条文,低种姓人只要隐瞒新娘年龄,或是偷偷举办仪式就可以完成童婚,既便被发现也不会得到严惩。

由此可见,印度低种姓父母一生困顿,于是梦想按印度教义将女儿早嫁,以便自己逝后入天堂,也能享受一下高贵生活。我们责怪印度低种姓父母自私,其实人应生而平等,他们亦是印度种姓宗教制度牺牲品。

其次,印度与我国婚礼习俗不同。印度人嫁女不仅得不到男方礼金,还要准备丰厚嫁妆,以提高女儿在夫家地位。

丰厚嫁妆对于高种姓贵族来说是九牛一毛,甚至有时他们无需准备嫁妆,也能将女儿嫁入豪门,因为其雄厚家世背景就是女儿无形嫁妆。

印度高种姓贵族女孩,自幼就锦衣玉食接受高等教育,从未有早婚的恐惧,只等着嫁入豪门安享荣华,并通过联姻将夫家娘家捆绑抬高身份。

而丰厚嫁妆对于贫贱低种姓人家来说,就是无法承受之重,由此许多印度女婴出生后被溺死的现象屡见不鲜。

虽有些低种姓家庭未将女儿溺死,可为了减少嫁妆费用,就尽量将女儿早早嫁出。因为印度盛行新娘年龄越小嫁妆越少,如果是扎堆举行婚礼,嫁妆可以再减。

这就可以理解拉贾斯坦邦阿卡蒂节,为何至今仍有几千对新人举行集体童婚了,甚至有的新娘还被母亲抱在怀中吃奶,只得被放入托盘中举行结婚仪式。当然这么小新娘婚后还是各回各家,由娘家抚养到10岁左右,才被送到夫家圆房。

这些印度女性,自此就开始了被丈夫欺凌的悲惨生活,不仅要对丈夫言听计从,还要做各种粗重农活,甚至被剥夺了任何外出娱乐的机会。如果丈夫早逝,那么印度妻子为保持忠贞只能做寡妇,甚至还为丈夫殉身而死。

综上所述,印度童婚制悲惨命运只针对低种姓女性而已,如今印度偏远农村的童婚现象屡禁不止。

虽然印度政府已有意完善婚姻登记制度,可如果不从根本改变种姓宗教理念,不改善低种姓家庭经济教育窘况,仍无法彻底消除童婚陋习。

可见印度想消除童婚现象,并非完善制度那么简单,确实任重而道远啊。


岁月静好一世晴天


童婚制度在印度流传了几千年了,十岁甚至不足十岁的女孩就嫁人,这在如今的印度农村依然存在,并且这种习俗在印度农村人心中根深蒂固。


童婚的残忍之处就在于,在女性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她们就要成为别人的老婆了。她们不会有享受青春乐趣的机会,就要为夫家生子,做各种繁重的家务,甚至有些还遭遇家暴,成为任夫家摆布的玩偶。

而女孩是没有拒绝的权利的,一切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决定。而她的丈夫,可能年轻比她还小,也有可能是一个老头子。当然,女孩也不是随便嫁的,对方必须是同种姓或者高种姓的人。说白了,每一个人都有他特定的婚姻对象,不可跨越种姓结婚,特别是男性不可娶比自己种姓高的女子,因为这种“逆婚”是不被允许的。

其实在英国殖民时期,英国人就取消了童婚制度,而且在印度独立之后也提高了男女结婚的年龄,但是这种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印度人十分重视嫁妆,女方嫁给男方,男人不但可以随便索要嫁妆,甚至在结婚之后还可以继续索要。而这笔嫁妆一般都比较多,而且是女孩年龄越大就越多,这让大多数贫困的家庭无法承担,于是就选择将女孩还很小的时候就嫁人,因为这样需要支付的嫁妆就要少得多。

比如说女孩在十岁前结婚只需要给5000卢比的嫁妆,而等她年纪再大一点,可能就需要2万卢比了。这也是印度人不喜欢生女孩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认为女孩生下来就是为了攫取父母的家产。

印度人眼里有多容不下女儿呢,当地有一句话来形容:女孩就像父母胃里的火球,只有在她们结婚后将她们送走,父母才能正常呼吸!

第二,印度人信仰印度教,而且十分虔诚。印度教的教义里面有说过,女孩必须在有月事之前结婚,因为这样她的父母就能摆脱卑微,得到升天的机会。

而且更可笑的是,印度教还说,如果女方年龄是男方年龄的1/3,则双方会成就美好的姻缘,所以男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可以迎娶只有五六岁的女孩。


在印度人的眼里,还有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景,他们渴望四世同堂和五世同堂,所以更希望娶年纪小的女孩,这样生育越早就越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

如果一个人家的女儿在12岁之前都没有嫁出去,那么她的父亲在宗教中的地位都会受到影响。

第三,印度人有严重的贞操观念。男方父母为了避免取到有月事的女孩而冒着女孩不纯洁的风险,所以早早就开始给他物色年纪小的女孩当老婆。

而对于女方,如果年纪超过12岁,那么就很难嫁人了。所以很多父母更愿意早点给女儿找个丈夫,甚至是女孩还在吃奶的时候就开始为她的婚事操心了。

第四,印度法律管控不严,造成童婚的泛滥。在法律上虽然规定男孩18岁女孩14岁为最小结婚年龄,但因为宗教和种族的影响,法律形同虚设。

总而言之,童婚是对女性的极度迫害,虽然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为争取女权而努力,但是在印度这种声音实在太少了,根本无法改变女性受歧视的现状。

而且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印度大多数女人还十分认同“男尊女卑”的思想,她们并不认为男性高于女性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这样很好。所以对于印度来说,废除童婚,提高女性权益的路还很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