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轟轟烈烈的“找藥”行動:吉利德擴展瑞德西韋臨床研究項目 國內新冠臨床試驗已近250項

作者丨盧杉

截至2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查到“新型冠狀病毒”的註冊試驗項目多達248項,已經獲得倫理委員會批准的也高達195個,干預性研究也有163個。

“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韋(remdesivir)又有了新進展。

2月26日,吉利德科學官方宣佈啟動兩項新的三期臨床研究,以評估瑞德西韋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人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從今年3月開始,這兩項隨機、開放、多中心的研究將主要在亞洲以及全球其他確診病例較多的國家的醫療中心展開,入組約1000名患者。

與目前正在湖北開展的由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不同,這是吉利德自己發起的研究。由於瑞德西韋尚未在全球任何國家獲得許可或批准,個別同情用藥病例也不足以確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只能通過未來的臨床試驗來確定。這項試驗也意味著吉利德為瑞德西韋后續申請上市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由於沒有針對此次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疫情發生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找藥”行動在國內展開,從研究到臨床,從學者到企業,從藥品到血漿,從中藥到食療,提出的治療方案眼花繚亂。

截至2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查到“新型冠狀病毒”的註冊試驗項目多達248項,已經獲得倫理委員會批准的也高達195個,干預性研究也有163個。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顏江瑛在2月25日上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明確表示,“前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了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等5個新藥用於新冠肺炎防治的臨床試驗”。

一哄而上的臨床試驗引發了各方對於其設計、審批、數量、質量等方面的討論,一位臨床試驗研究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的臨床確實太多了,很多試驗前期是否做了充分的研究,是否匆忙上陣,是否搶佔了臨床資源,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疫情牽動著大眾焦慮的神經,在“被迫”瞭解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等一個個晦澀拗口名稱背後是對其療效的殷殷期盼,許多“無效”研究不應在此時博眼球搶佔資源。

轟轟烈烈的“找藥”行動:吉利德擴展瑞德西韋臨床研究項目 國內新冠臨床試驗已近250項

與目前正在湖北開展的由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不同,這是吉利德自己發起的研究。甘俊 攝

四月出結果

瑞德西韋是一種在研的核苷酸類似物,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在體外和體內動物模型中顯示了對多種新興病毒病原體的活性,包括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針對瑞德西韋的研究曾在健康志願者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中展開。

除了相似機制,美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在病情惡化後接受瑞德西韋的注射治療,隔天症狀出現了大幅改善,成為目前各界寄予厚望的潛在有效藥物。

“我們認為瑞德西韋可能有預期效力。”在2月24日晚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冠狀病毒病聯合專家考察組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聯合考察組組長Bruce Aylward博士表示。

特殊時期,各國的監管機構也都為瑞德西韋“開了綠燈”。中國的臨床試驗火速過審並開展,吉利德方面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迅速審評後批准吉利德啟動此次新的臨床試驗。

吉利德的說法是:新的臨床研究擴展了正在進行中的針對瑞德西韋的研究,這其中包括在中國湖北省開展的由中日友好醫院負責的兩項臨床試驗,以及最近在美國由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導的一項臨床試驗。吉利德為這些研究捐贈了藥品並提供科學支持,在中國的臨床試驗預計四月份獲得結果。

吉利德發起的臨床試驗將對瑞德西韋的兩種給藥時間方案進行評估。一項研究將入組約400名臨床表現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隨機分配讓他們接受5天或10天的瑞德西韋治療。第二項研究將在約600名具有中度臨床症狀的患者中展開,隨機分配讓他們接受5天或10天的瑞德西韋治療或者僅接受標準治療。

吉利德科學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表示,“吉利德的首要關注點是迅速確定瑞德西韋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在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互補的研究有助於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獲得關於此藥物的更廣泛的全球性數據。”

此前在國內開展的瑞德西韋臨床並不是由吉利德發起,而是由研究者所發起,本來並不是吉利德申請藥物上市的數據,但在2月25日藥明康德舉辦的“科學戰疫線上論壇”上,吉利德科學病毒學副總裁Tomas Cihlar表示,“這兩項研究均為雙盲,含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在設計上它們可以成為三期臨床試驗。這意味著如果能在其中一項或者兩項研究中看到瑞德西韋的療效,這些數據有可能成為支持新藥上市的註冊性數據。我們也將在適當的時候決定是否開展獨立的藥物安全性檢測,以及進行初步和中期臨床試驗數據分析。這可以幫助我們儘早瞭解安慰劑和治療組患者的表現,以便早日確定該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參數,以及如何在這一疫情中使用它。”

前述研究人員也證實,“只要臨床試驗都是按照GCP(《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範》)來做的,這些前期的數據將來用來申請上市是沒什麼問題的。況且還有藥監局頒佈的《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都是可以走得通的路徑。”

除了中國的研究者、吉利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發起了一項瑞德西韋針對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2月25日,NIH公告稱,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MC)已開展這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此次招募的第一個受試者是一名美國人,他在日本橫濱停靠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被隔離後被遣返,自願參加了這項研究。

Tomas Cihlar表示,“這一臨床試驗將擴展到全球範圍。我認為,這三項研究將覆蓋大量COVID-19患者人群,以獲得關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熙熙攘攘的臨床研究

除了中國臨床試驗註冊兩百餘項的臨床試驗,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登記中心clinicaltrials.gov上以2019-nCoV註冊的試驗也多達56個。

這些臨床試驗涉及的藥物不僅包括瑞德西韋、法匹拉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小分子抗病毒藥物,還有阿達木單抗、雙黃連、連花清瘟、血必淨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糖皮質激素以及各類中藥,也有太極拳、大豆水提物等等研究。註冊地點除了武漢及湖北各地區,上海、浙江、廣東也都紛紛開展,試驗遍佈全國各地。

對於目前熙熙攘攘的新冠臨床試驗,《中華流行病學雜誌》近日刊發了包括陳峰、姜慶五等一批衛生統計學與流行病學工作者《關於科學、規範、有序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臨床試驗的建議》。

參與討論的專家認為,有些研究的樣本量明顯不夠,可能因把握度不足而難以獲得預期結論。而如果100多項研究都滿足樣本量要求,顯然不可能有這麼多患者。事實上,研究的數量還在增加。如果所開展的試驗沒有高質量的研究設計,如樣本量不足,對照組的選擇不合理,療效指標的評價標準不客觀,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保障不充分,那將使得受試患者、研究者和管理部門的努力付諸東流。治療無效不等於沒有副作用,尤其是在這個時候,不允許將無效藥物的風險轉嫁給患者。

參與討論的專家由此呼籲研究者需要自律,臨床試驗必須經過研發單位正常的倫理審查,並儘量採用客觀指標,遵循臨床試驗統計學指導原則,避免倉促分析導致錯誤結論。沒有結束時,課題組不應該發佈未經審核的研究結果,一是避免對研究結果的解釋引入偏倚,二是避免媒體過度炒作影響公眾對研究的期待。

學界之外,政府部門也出面規範。2月25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印發《關於規範醫療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治療臨床研究的通知》。對於“老藥新用”開展抗新冠肺炎治療臨床研究,在支持開展符合條件的臨床研究同時,“應當堅持治療優先、疫情防控優先,堅決防止因研究影響患者治療、影響整體疫情防控工作開展。”

WHO的專家Bruce Aylward也提及在武漢考察時,正在武漢負責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的曹彬教授指出,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招募病人,一是因為病人數目在下降,二是“同時還在開展其他實驗研究,而這些並未見得有多麼大的希望。所以我們需要開始優先那些可能幫助我們更快挽救生命的研究項目。”

Aaron Diamond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在上述“科學戰疫線上論壇”上表示,關於“老藥新用”,“大多數上市藥物不太可能對新冠病毒產生療效。聚合酶抑制劑、逆轉錄酶抑制劑等藥物,有一些已經在幾年前進行過治療SARS的臨床試驗。由於臨床試驗設計不完善,大多數沒有獲得定論也沒有持續下去。現在我們又面對同樣的挑戰。我擔心很多正在開展的臨床試驗由於設計上的缺陷,可能最終無法提供明確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