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如果说,在这场抗疫战中,医护人士是拯救生命的“大动脉”,那么这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就是“毛细血管”。这其中不仅有送车的宋超和他的伙伴,还有那些坚守岗位的警察同志、社区人员、快递外卖小哥,还有成千上万、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最可爱最可敬的你们。


是你们,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条通道,用平凡而伟大的爱连接了生命的两端,共同书写仍在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疫史诗。

文 | 李 妍

2020年2月的一天,送完车的宋超在小区附近顺便买了菜回家,虽说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武汉空城”的图片,但真正开车走在路上,他才知道那种心凉的感觉。

现在的宋超,是广汽传祺的一名员工,从1月22日放春节假期之后便一直待在自己武汉的家中。原本计划回老家过年的宋超,因为这场疫情,取消了所有外出计划,他说,他怕把病毒带出去。

2月4日的晚上,在家的宋超突然接到集团总部的通知,说是由于疫情影响,广州各大医院派去驰援武汉的那些医护人员的交通出行遇到了难题,广汽传祺正好有一批代步车业务,每个销售店都会有一些存货,所以广东省卫计委找到了集团总部,希望能通过这些资源去帮助那些医疗队。有此想法后,集团总部第一便想到了身在武汉的广汽传祺华中营销中心客户服务系系长宋超。

宋超没有犹豫,就做起了这份“快递员”的工作。“他们冒着危险来拯救我所生活的城市,我觉得我做的这些小事真的都是责无旁贷。


但这不是一份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广汽传祺在武汉一共有4家4S店,但这些店的员工大多数都不是武汉本地人,都是来自湖北省的县镇或者周边的城市,比如湖南的岳阳、益阳等。而这些员工基本上都回家了,疫情期间也无法返工。所以,除了自己,宋超还需要找到和自己一同去送车的志愿者。

同时,这又是一份危险的工作。那个时候的武汉,没有特殊情况,几乎没人会出门。加上送车一事,不属于工作,也不存在强制一说。毕竟那是病毒感染的漩涡中心,人人自危,人心惶惶,不愿意冒险本就是人之常情。而且一人感染很可能就是一家人随之感染,所以想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尤为艰难。所以,凑齐志愿者已经是“头号难题”了。

这一点上,宋超的妻子和家人给了他很大的力量。有一次宋超找不到志愿者送车,他妻子还主动提出要和宋超一起去送车,虽然两个人送几台车也不够,但是宋太太说多跑两趟就行了。“我太太在社区上班,现在她其实每天就要出去上班。我们想着,做好防护措施问题也不大。”

自从宋超夫妻开始出门,孩子就让外婆带着了,“孩子之前一直都是跟我睡的,他们都挺支持我的。只不过虽然住在一个房子里,但平时会隔很远,我们心里还是怕出事。”宋超说。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得到家人理解的宋超,很快便投入到了送车任务之中。首先,他通过线上询问每家店的负责人分别了解到了4家店能拿出使用的车辆,有的是代步车、有的是试驾车。之后,宋超再联系上每个店的售后经理,告知此事,希望每个经理能在工作室群里发出信息,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志愿者愿意同行完成送车任务。当然,整个过程绝不会有任何强求,总部也给宋超他们提供了一些防护物资,包括防护服、口罩、消毒酒精等。

让宋超惊喜的是,消息一发出,便有小伙伴联系他主动申请一同去送车,其中有广汽传祺武汉海恒银潭店的施诗,孙强,杨锐,江红丹、广汽传祺武汉友芝友店的管刘翔,甘贤勇、广汽传祺武汉长启店的王智勇、广汽传祺武汉海恒新粤店的杨智超。

于是在收到总部通知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5日,宋超便和小伙伴们开始了第一轮的“送车行动”。那个时候,由于物资还在运输,他们的防护物品还只有一个口罩。


2月5日当天,宋超和小伙伴的任务是给南方医院送5台车过去。

他们集合之后,再一起去4S店。通过远程指导找到车辆放置的地方。在保安的陪同下拿到车,写好身份证明,有的车还会停在3楼的停车场,宋超他们需要找到供电开关,开动电梯才能把车移下来。之后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清洗、加油、添加玻璃水、检测等,宋超他们必须保证车能正常使用才会送到医疗队的手上。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因为放假后,很多车还是停放了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宋超他们要确认车况。同时为了方便清洗,宋超和伙伴们还从家里带来了手持吸尘器和抹布,清洁完后他们再去找到开门的加油站给车加满油。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那天,陪同宋超的有武汉海恒银潭的总经理施诗。他知道送车一事后,自告奋勇过去帮忙协调车辆和做司机送车。送车结束后,他们路过汉口儿童医院,施诗跟宋超说过几天要来这边。宋超细问之下才知道是施诗的太太马上就要生孩子了,他是在照顾待产孕妇期间抽空来做志愿者的。

这一点,让宋超不禁泪目,也“吓”了一跳。因为当时取车的店在汉口金银潭医院对面,是当时武汉收治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地方,一般大家对那里是很恐惧的。

同时,也让宋超下定了不再让施诗志愿陪同送车的决心,并且还给了施诗一些口罩,因为聊下去宋超才发现施诗家里只剩下10个一次性口罩。

那次送车结束后,施诗在第二天早上特意主动给宋超发信息,问他今天要不要去送车,自己可以一起去。“我真的很感动,但是我坚决没有让他再来做志愿者了。他那个时候都还在坚持要做,说他会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做好防护,而且以前也常做志愿服务。但是我觉得他这个风险性和我们不一样,太大了。我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事,一次都不会同意他参与的。”宋超说,送完车后的两、三天,施诗的太太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女孩儿。

那天与宋超、施诗同行的还有一位叫孙强的志愿者,他是武汉海恒银潭的服务经理。据宋超描述,孙强是一位非常热心,随叫随到的同志。宋超和孙强是旧相识,所以知道孙强太太的身体一直不好,去年春天差点没熬过去,是属于抵抗力很弱的一类人。宋超觉得对于孙强这样的家庭来说,出来做志愿者也很危险,就劝他尽量不要出来,毕竟还可以再找其他有意向的同仁来一起做志愿者。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交车时碰到的交班回来的医护人员)

但是孙强当时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出来了。“孙强说医生是过来帮助武汉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而且送完车第二天,孙强也在志愿者群里主动“请缨”了,他说他已经开好了小区的放行条。于是便又和宋超一起去送车了,同行的还有武汉海恒新粤的杨智超。

宋超说,那一次送车,是最危险的一次。


那个时候的武汉,最危险的地方除了感染者身边,就是医院,那是一般人都避之不及的的地方。所以大多数时候,宋超他们都是负责将车送到医护人员所住的酒店,尽量不去医院。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孙强在做车辆整备)

但2月6日上午,宋超和孙强的任务就是把车送到协和医院一位叫张挪富医生的手上。宋超说他事后才从新闻上知道张挪富医生是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副院长,是一位权威教授。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那天,天下着小雨,一路上都能看到火神山医院的指示牌,给人一种肃杀和恐惧的感觉。宋超和孙强给车做完清洁和检查,赶到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门诊楼下的时候,张院长正在ICU抢救病人,所以安排了同事来取车。

宋超说他当时戴着一次性手套,见到取车医生时特意脱下手套挥手,但是那位医生立马让他戴上手套,并且一直跟宋超他们保持较远的距离。那位医生说他刚从病房里出来,身上还没经过处理,比较危险。

因为当时下着小雨,孙强和杨智超在门诊大楼门口那里躲雨,医生看到后赶紧说:“不要往那走,那里是病人走的地方,会有风险性的。”当时,吓得孙强和杨智超赶紧跑出来站着淋雨,哪也不敢去。

那天温度很低,宋超说他穿着很厚的羽绒服都会觉得很冷,但是医护人员只穿着一件薄薄的衣服,由于当时物资紧缺,有些医护人员甚至都没有防护服,只有一件外穿的白大褂。如果要穿上自己的厚外套,那就得全部做一遍消毒,在当时,甚至都达不到这条件,资源不足。“我当时感觉医生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了,我们就赶紧把车交给他,继续送下一台车去了。”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宋超和取车医生)

我想,给医护人士送车、接送人员,其实也是打通了另外一种生命通道。因为医护人士守护病患,而诸如宋超一类的志愿者们,他们在守护医护人士。给医护人员多争取一些时间到岗和休息,都是对他们、对病患莫大的帮助。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很多医疗队住的酒店离医院比较远,虽然驰援地的当地政府安排了公交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但从酒店到医院的车程不等,有的甚至需要40分钟,比如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驰援医疗队。而公交车每2小时才发一班车。此外,乘车的有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还有其他医疗队的队员,经常上了公交车没座位。不少医护人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一站就是几十分钟。

同时,公交车上人员的密集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报道,我们知道滴滴也有不少志愿者参与到接送医护人员的行动中,但有时候滴滴可能会晚到,这个时候对交班的医护人员来说就比较辛苦了。宋超说他就碰到过。

“那次送车回来,我在小区门口碰到一位医护人员,他在骑摩拜去上班,因为没有打到滴滴。虽然现在有不少志愿者在免费接送,就像我们武汉的一位传祺GS8的车主,每天都要接送十几趟,但由于医护人员比较多,可能有一些还是照顾不到。这个时候,如果医疗队自己有用车的话,可能情况能好一点。虽然无法保证给每一位医护人员送到车,但我们会尽可能的去调配资源,去做这件事。


2月11日,为了帮忙解决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宋超协同当天的志愿者:武汉友芝友店的管刘翔、甘贤勇和武汉长启店的王智勇,要给他们送2台车过去。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添加玻璃水的甘贤勇)

取车4S店的钥匙是取车前一天从黄石快递过来的,王智勇住在江夏,所在的小区封闭管理了,想办法开了证明,但人出来了车出不来,只好找朋友借了一台停在路边可以开的车拿上钥匙先去店里开门供电。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给车做整备的王智勇)

广药附一住的地方比较远,宋超他们上午出发,傍晚才回。而这一路,宋超说,是唯一一次差点没送成车的行动。

送车过去的路上,他们通过了很多道关卡,在过了武汉三环以外,很多地方都有当地的警察、交警或者法律部门在执法检查,除了量体温还要检查通行证,但当时的宋超他们并没有通行证,所以就被拦下了。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宋超他们都很焦急,因为一天不送到,医疗队他们的出行就得多辛苦一天,后面的送车行动也就要跟着延迟。

最后,宋超他们只好拿出手机将微信的聊天记录给检查人员看,告诉他们自己的来意和目的。好在医疗队每天都要在这里通行,检查人员都知道这些医疗队,这才放行。

通行之后,宋超一队又因道路封闭绕路了很大一圈,最后在医疗队的指导下才成功抵达送车地点。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宋超和广药附一的李文丰医生)

2月16日,宋超又给一名业界知名专家——北京朝阳医院童朝晖院长,送去了一台使用车辆。

目前为止,宋超一共参与了4次送车,唯一没有参与的一次是送往荆州的行动。这5次,宋超他们一共给医护人员送去了15台使用车辆。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销售店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车表达对医疗队的感谢)

在所有的送车行动中,宋超他们一戴口罩就是一天,在外面也是一整天不喝水,就是为了减少接触,避免感染,宋超说他们的口罩取下来里面全是水。我问,在车上也不取下口罩的吗?宋超说不会,因为也会怕万一自己感染了,会传染给伙伴,所以戴上了就不会摘。

听到这里,我说真的辛苦你们了,宋超没有说谢谢,而是说:“不,相比起那些医护人员、警察等人,我们做的真的只是一些不足提的小事。没有特别危险,也没有特别伟大,只有平凡。我们的付出跟他们完全不能够比。我身边亲人有做交警的,我妹夫他们一天至少8小时值班,12小时是常态,我们做的真的很微不足道。不过我真的从心底里感谢陪我同行的销售店的志愿者们,他们很普通但都很有爱,很勇敢。”

如果说,在这场抗疫战中,医护人士是拯救生命的大动脉,那么这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就是毛细血管。这其中不仅有送车的宋超和他的伙伴,还有那些坚守岗位的警察同志、社区人员、快递外卖小哥,还有成千上万、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最可爱最可敬的你们。

直至今天,宋超和他的小伙伴们仍然前行在这条“送车”的爱心路上。他说,他看到了全国同胞对湖北、对武汉的爱和帮助。有云南贫困村送来的一车香蕉;有张家界送来的腊肉;有明星韩红顶着压力做的贡献;有各地朋友、企业送来的、捐赠的物资……他说这场战斗全国同胞都在做着自己能做的事,不论是能上一线的还是一线之外的。他说他真的觉得很温暖,并且相信在这种大爱之下,没有什么不能被解决。

纪实特写|另一种生命通道:武汉“送车人”

这一天,宋超太太在社区上班时给宋超拍了一张照片,说:“你看,这是谁谁给我们送的物资,我现在要去分一分,然后再送到小区的孤寡老人或者被隔离在家的病患家中去。接着再去给他们买药,送一些吃的东西,你也加油,注意安全。”宋超说,“她经常会给我拍一些照片,我在送车途中看着,就觉得好像什么都不是事儿。”

听到这,电话这端的我,眼泪落了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