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大美莱西之院上镇:现代与古迹的完美契合

莱西市的院上镇,全镇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辖5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7124人(2017年)

初次走进,被评委莱西市红旗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青岛市文明村庄和中国果菜无公害农业示范村的院上镇,对于旅游乡村的感觉还是感觉很浓厚的。近几年镇上大力宣传乡村旅游的同时,同时扩展农业果蔬的种植销售,院上烤鸡更是在青岛闻名于耳。

据传说院上镇院上村西的白蟒河内矗立着一个大石龟,长约3米,高约2米,引来不少路过的人驻足观看,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周边有不少群众到此祈求。他们一边摸着大龟,一边默念:“摸摸大龟头,吃喝穿都不愁;摸摸大龟尾,抽烟不伤肺,喝酒不伤胃,工作特精神;摸摸大龟背,干什么都不累,一辈子享福不遭罪。”

民国时期,靖林寺的旧址前,尚有大龟化石遗存,背驮石碑,后淤埋院上中心中学旧址门前。

关于大龟的来历,无论是哪个版本,怎样的传说,千真万确是有一只大龟化石住进了白蟒河。它是院上村丰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成为院上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保佑着院上人民幸福、安康。


大美莱西之院上镇:现代与古迹的完美契合


古靖林寺位于境内院上村,始建于北齐(550~577年),距今1400多年。院上村建在靖林寺上首,故名院上。历史上,靖林寺几经修缮,于清朝废圯。现仅存石雕大一只赑屃,长3米,高2米,重约3吨,雕刻于北齐年间,形象逼真,距今1400多年。相传北齐时,院上村某农民起早拣粪,遇见大群乌龟路过此地,疑惑间砍了一锨,正中一只乌龟后腿,因腿残留在此地化为赑屃。后院上村民把这只大赑屃视为吉祥之物,镇村之宝,移入村西院上湖中,寓意让其回归自然,如今已为院上镇一道风景。

  靖林寺碑趺,位于院上镇院上村白蟒河内,2009年12月公布,“靖林寺”始建于北齐,毁于战火,明代重修,解放前被拆除。根据《莱阳县志》记载,“靖林寺是莱西(阳)地区最早的寺庙建筑,宏伟的大殿内有大型石刻佛像,和尚数千人。”


大美莱西之院上镇:现代与古迹的完美契合


大美莱西之院上镇:现代与古迹的完美契合


院上镇还存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裴将军诗》石刻。此石刻为三块石板,尺寸相同,均为大理石质料,长64厘米,宽33厘米,厚12厘米。两面凿磨平滑,镌刻的文字甚为清晰。首行刻“裴将军”三字,末尾刻有颜真卿名款,中间刻着五言《裴将军诗》。其书法布局严谨,字体结构奇特,每行二、三、四字不等,变化奇突,“剑舞”“一射”“不敢”、“归去”等字,笔势连贯,浑然一体。1973年文物普查时在院上镇东朱东村被发现,并被莱西市文化馆收藏。


现代乡村旅游与古迹的完美结合

院上镇姜家许村:依托产业抓品牌,打造和谐美丽新乡村


大美莱西之院上镇:现代与古迹的完美契合


​镇上邀请专家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规划建设休闲采摘区、花海采风区、林果观光区、沽河游览区、传统民俗区、服务配套区六大功能板块,打造公园式的姜家许村。传承百年的蟾公老酒坊、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的豆腐坊、馒头坊都被深入挖掘,与乡村休闲体验相结合,让老工艺焕发了新光彩。

院上还有很多历史文化没有一一的展现给大家,欢迎大家来旅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