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日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公布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68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我市8处文物保护单位入列。

我市列入建设控制地带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灵山县大芦村古建筑群、浦北县越州故城遗址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山县三海岩摩崖石刻、灵山县四峡坳抗日烈士墓园、灵山县灵山人遗址、灵山县钦州故城遗址、浦北县大朗书院和浦北县伯玉公祠等6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01

灵山县大芦村古建筑群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大芦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丘陵之上,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清同治二年(1863年),大芦村古建筑群从始建至今已有400余年,仍然保持原有风貌,是目前广西发现的保护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近年被评为“广西楹联第一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

建设控制地带:各古建筑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东外 延 165 米,向南外延 672 米,向西外延 254 米,向北外延 190 米 范围内。

02

浦北县越州故城遗址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越州故城身处南流江畔的丘陵之上,由内、外城构成,占地面积约24.7万平方米,是广西保存状况较好的南朝城址,更是目前广西地区已知的南北朝时期最大的城址。群山掩映,农户错落,鸡犬相闻。千年前,这里是南朝时期越州州治所在地,曾有一座城池傲视四邻,雄踞于此,盛极一时。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2019年10月,由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两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入驻,宣告对越州故城遗址的首次正式发掘拉开了序幕。据悉,这也是钦州市历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发掘行为,将直接影响越州故城遗址今后的保护规划编制,更有可能促成钦州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诞生。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护城河外侧外延 30 米范围内。

03

灵山县三海岩摩崖石刻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三海岩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境内,是灵山古“八景”之一,位于灵山中学校园内。过去,灵山隶属广东,因此,三海岩自古以来被誉为“粤西胜景”。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宋治平二年(1065年),广西铃辖兼钦州知州陶弼来灵山寻幽探胜,取上古沧海"三变"的意义给其名为三海岩。三海岩外藤蔓螺瘢,榕槟盘曲、莺落鸟渡,整个岩洞像个有盖的大鼎,内有钱岩、龟岩、月岩三个洞府,岩内石钟乳遍布,幽深诡异,气候宜人,有"六月无三伏,一朝有四时"之胜。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东外延 20 米, 向北外延10 米范围内。

04

灵山县四峡坳抗日烈士墓园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位于灵山县太平镇镇南村四峡坳。1940年1月15日。国民革命军一七五师五二四团和地方抗日民众于灵山县四峡坳与日寇激战三昼夜,共击毙日寇第十八师团第五纵队第三大队第一中队长吉廷三郎以下340余名,击伤不可胜数,日寇败退,抗日军民缴获武器一批。为了表彰抗日将士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地群众就地营墓,并立碑建亭,把烈士们的遗骸集葬于此。灵山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11月公布该墓园为灵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东外延 200 米, 向西外延155 米,向南外延 170 米,向北外延 25 米范围内。

05

灵山县灵山人遗址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灵山人遗址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海镇(现纳入灵城镇)梓崇村马鞍山。山为喀斯特孤峰,形似马鞍。山下有东胜岩、葡地岩和尽头岩三洞。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遗址有铁栅栏保护。进入洞中,可以看到洞内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石笋,非常漂亮壮观。洞内有一酷似女性乳房的岩石,浑圆饱满,约两米高,距洞顶有一尺多,仍然有细小的水滴落下。而这只巨乳表面,隐藏着一位白衣女神,她呈下八字张开双臂,喇叭状的长裙拖曳到地。钟乳石生长缓慢,几百年或上千年才生长一厘米,这只布满筋络的乳房,最初已见证过古灵山人,它包含着时间丰厚的记忆,也令人联想到母仪的光辉。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灵山人发掘地 - 马鞍山近景

1960年11月30日,广东省把“灵山人遗址”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于1962年7月7日公布马鞍山为第一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灵山人化石产地”。1982年灵山县政府按规定把“灵山人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明确划定保护范围及控制地带。灵山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11月公布该遗址为灵山县文物保护单位。行政区域改变后,2000年 “灵山人遗址”由广西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东外延 200 米, 向西外延200 米,向南外延 200 米,向北外延 100 米范围内。

06

灵山县钦州故城遗址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在灵山县旧州镇西面,有一个呈“曰”字形的古代遗址,残存的城墙东西长270米,南北宽135米,面积约36450平方米。墙基底宽14米,残顶宽8米,最高的有5米,以杂土夯筑而成。北墙西段外尚有数十米的护城河残迹,宽9米左右。城内偏东北处有一个长12米、宽11米、高1.5米的方形平面土墩,可能是检阅台残迹。遗址中常有隋唐至宋代的砖瓦、陶瓷器及金属出土。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原来,这是一千多年前钦州故城的遗址。在1981年,该遗址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城墙外向东外延 28 米,向西外延 33 米范围内。

07

浦北县大朗书院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大朗书院位于广西浦北县小江镇平马中心校内,东南向约100米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伯玉公祠,距县城4公里。大朗书院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历时2年竣工。由清代地方绅士宋安甲为首发动乡邻捐款创建,是浦北县在清代16所书院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所。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办学之地,解放前为私塾学校,解放初为合浦第48小学(当时浦北属合浦管辖),20世纪60年代为小江公社小江中心小学,80年代为江城镇平马小学,现为小江镇中心校。1997年5月浦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自治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东面从书院墙体外延 20 米,南面至书院门 前凉亭外侧,西面至平马小学食堂,北面向书院墙体从排水沟外 延 20 米范围内。


08

浦北县伯玉公祠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钦州故城遗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圈”!这些事不能干

伯玉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清代进城乡六新上坪村人宋氏兄弟宋安甲、宋安柄筹建,属供奉宋氏祖先之场所兼民居。1923年遭当地土匪抢劫,长安村被枪杀十多人,典型建筑伯玉公祠也不能幸免于难,被土匪烧毁,4年后即1927年重修。土改前由宋安甲后裔分5户居住,分别为宋德孟、宋德仲、宋庭开、宋集群、宋佰权。土改后房屋收归国有,经合浦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合浦县第5小学(当时浦北县为合浦县一部分),1958年—1959年,由平马小学在此成立幼儿班,1960年—1962成立县委党校,党校搬出后,1963年—1965年为小江公社农场场部,1966年县委党校再次搬入,直到1983年迁往鲤鱼岭,1984年成立平马中学至1997年与小江中学合并,均为中学办学场所,2008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 20 米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