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醫務人員如何科學選用口罩?專家推薦了16條意見

佩戴口罩是防控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不正確選擇和佩戴會導致感染,但是很多醫護人員沒有養成日常良好的佩戴習慣。特別是由於口罩種類繁多,目前尚沒有明確詳細的臨床使用規範,給醫療防疫帶來風險。

為指導醫務人員科學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口罩,在國務院和國家衛建委先後發佈的口罩使用指南基礎上,中國醫院協會急救中心(站)分會、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急救與復甦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全軍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中國醫療救援協會災害救援分會、中國卒中學會急救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國際創傷生命支持中國總部(120)(排名不分先後)聯合制定《防護型口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光明網科普頻道摘錄其中的16條“推薦意見”以饗讀者,供廣大醫務人員參考。

執筆:陳志、張文中、陳玉國、呂傳柱、郭樹彬

共識專家(排名不分先後):張文中 敖虎山 于學忠 陳玉國 呂傳柱 鄭俊林 姜保國 熊立澤 郭樹彬 秦儉 張國強 朱繼紅 黎檀實 趙曉東 馬嶽峰 馬渝 王軍 朱勤忠 喬伍營 劉家良 江旺祥 陽世雄 李尚倫 李保軍 張強 曾紅 馬正興 何小軍 張莉 劉紅梅 張偉 邵石雨 王勇 李鬥 陳輝 雷燕妮 高丁 於海玲 郭增勳 彭宏偉 張進軍 李堅韌 胡南 陳志 王小剛 韓鵬達 朱華棟 趙斌 張新超 左明章 聶紹平 王仲 何忠傑 曹鈺 尹文 趙麗 王天兵 侯宇飛 田紀安 邢政 劉衛 曾候霖 孫勇 唐建中 李雙明 李樹林 吳啟鋒 魏強 張雲強 張軍根 張良 陳鋒 歐陽潔淼 金惠銘 周強 李強 俞良曦 姜麗 顧璇 徐勇 唐新宇 盛學岐 蔡建軍 馬青峰 馬浩南 王梅 高恆妙 熊輝 王國興 郭偉 楊豔敏 馬青變 黃公澍 阮海林 張劍鋒 李兵 李章平 李湘民 周波 趙硯麗 胡雁東 黃志勇 曹利田 曹秋梅 田毅 陳彥 單毅 劉繼海 王旭東 彭繼茂 林建群

【推薦意見1】:由於傳染病在爆發早期往往不能被及時發現,醫護人員應養成在日常診療過程中合理佩戴醫用口罩的工作習慣。醫療機構應根據人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醫院工作人員醫院感染防護知識的培訓,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包括宣教、培訓、考核、心理輔導等等綜合干預措施可提升醫務人員佩戴口罩的依從性與正確率醫院裡的護工、保潔員、保安、行政後勤人員都應該納入管理範疇。

【推薦意見2】:公眾在日常醫院門診、急診、發熱門診就醫時也應常規佩戴沒有閥門的口罩。要加強公共場所服務窗口等高風險崗位人員的科普宣教工作。

【推薦意見3】:醫務人員應佩戴由駐極聚丙烯熔噴非織造布或納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的醫用口罩。不建議醫務人員使用棉紗口罩和普通織物口罩。

【推薦意見4】:使用者購買時應認清產品說明書上標註的國家標準類別。醫務人員應使用按照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 、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 和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生產的口罩。

【推薦意見5】選擇防護口罩之前,首先應充分了解危害的種類和危害級別,理解危害對自身健康的影響,並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當防護口罩的應用場所屬於工作中使用,即職業性防護的時候,應瞭解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推薦意見6】凡是與經呼吸道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有近距離接觸可能的工作人員(包括醫務人員和非醫務人員)都應該佩戴KN95/N95同等或以上級別的口罩。在同時有血液噴濺風險的場合必須佩戴使用符合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的專用醫用防護口罩,包括符合符合美國FDA認證的醫用N95口罩(ASTM F2100-2004 Low級別)和符合歐洲EN14683-2014標準的FFP2醫用防護口罩等。也可選用自吸過濾式呼吸器或者是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

【推薦意見7】醫用外科口罩可適用於防止血液噴濺和細菌過濾的場合如執行外科操作或按外科操作要求的診療活動;一次性醫用口罩沒有防護血液和飛沫噴濺功能,適用於非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在日常醫療工作中執行普通護理和巡診等常規醫療活動。由於醫用外科口罩對可能含有病毒的氣溶膠顆粒(空氣動力學質量中值直徑(0.24±0.06μm)防護效率只有30%,當不能明確排除此類傳染風險時,疫情持續期間疫區的普通門診和病房工作的醫務人員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應謹慎佩戴。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不具備病毒防護能力,不建議佩戴。根據國家標準,這兩種口罩可以用於防護由部分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但是有研究顯示,肺結核患者產生的含有結核分支桿菌的感染性氣溶膠直徑約為1.1-3.3μm。而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和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使用的細菌測試物(細菌氣溶膠)平均顆粒直徑為:(3±0.3)μm。這兩種口罩在不能明確排除氣溶膠近距離傳播的細菌性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能力仍需進一步研究。

【推薦意見8】不建議佩戴2個或2個以上的口罩,多層口罩並不能提高過濾層的防護能力,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帶來額外的不適感。如果是穿著多層防護服的專業人員在摘脫防護服時,為了滿足從汙染物到半汙染區再到清潔區的汙染管理需要,可酌情在醫用防護口罩外面加戴一個醫用外科口罩。但必須注意不能影響內層口罩的密閉性。

【推薦意見9】替代建議:如果醫用防護口罩供給不足,在有血液噴濺和病毒顆粒傳播危險同時存在的場合,可在KN95/N95相同級別的工業防護口罩或日常防護口罩外加配一個醫用外科口罩防止血液噴濺後的滲透。但必須注意不能影響內層口罩的密閉性。如果高級別口罩供給不足,醫用外科口罩作為首要替代,然後是一次性醫用口罩。注意這兩種口罩當沾染患者的飛沫後應立刻更換。在大流行期間,醫用防護型口罩可能出現短缺,衛生認證部門和工業製造認證部門的緊密配合能提高具備臨床適用性口罩的供應量。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司1月20日發佈《關於緊急進口未在中國註冊醫療器械的意見》,為已經取得美國FDA審批、歐盟醫療器械CE認證和日本醫療器械上市許可,但未完成NMPA進口醫療器械註冊的器械,可以開闢通綠色應急通道供應臨床使用。

【推薦意見10】在臨床管理中,要注意加強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穩定期口罩佩戴相關知識方面的宣教。由於KN95/N95等工業防護口罩呼吸阻力較大,可能導致老年、特別是患有心肺疾病等呼吸功能較弱患者出現缺氧症狀,故不推薦上述人群使用,建議可選用符合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的日常防護口罩,因為此類口罩呼吸阻力最小。兒童應佩戴兒童型號的口罩,3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佩戴任何種類的口罩。如孕婦為可疑傳播者,哺乳時應佩戴口罩。研究表明,佩戴口罩可以減少患者咳嗽產生的含銅綠假單胞菌的生物氣溶膠。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帶有閥門的口罩以外,絕大多數口罩都具備個人/環境雙向保護功能,在疫情期間公共衛生和醫療部門應加大宣教,倡導公眾在公共場所都應儘可能佩戴。

【推薦意見11】由於大部分穿透的顆粒都是通過面部皮膚縫隙進入的,因此不僅要提高過濾介質的效率,更要改善面部適合性以消除或最小化氣體洩漏。佩戴前可按照NIOSH制定的“定量適合性檢驗”進行測試,來選擇洩漏率最低的口罩。使用者佩戴目標口罩後需要完成八組動作進行檢測,包括:正常呼吸(60s):正常站立姿勢;深呼吸(60s):正常站立姿勢,做深呼吸(如在努力工作);左右搖頭(60s):輕微擺頭,動作舒緩並重復該動作;上下搖頭(60s):抬頭並低頭,過程可以持續幾秒,重複該動作;大聲講話(60s):正常站立姿勢, 大聲、清楚地緩慢朗讀某段文字;咧嘴笑(15s):微笑使面罩產生洩露,在下一個動作前面罩回覆密合;彎腰碰腳尖(60s):當正常呼吸時彎腰並觸摸腳尖;正常呼吸(60s): 站直並正常呼吸。總的適合因子≥100 為適合性檢驗通過,否則為檢驗不通過。

【推薦意見12】佩戴前應對口罩質量應進行全面質量檢查,包括舒適度和耐用性,重量輕、鼻夾不易脫落,頭帶不容易鬆垮、口罩不易塌陷、鼻夾或頭帶固定牢固,對皮膚沒有刺激性等。佩戴前要檢查帶子質量,帶子不要過分繃緊,防止斷裂使口罩鬆脫。

【推薦意見13】戴前應洗手,並避免手接觸到內側面。分清楚口罩的內外、上下,要儘量使口罩與面部有良好的密合。使用者必須刮淨鬍鬚,充分展開並根據自己的臉型調整好口罩的位置。然後用兩手食指沿著口罩的上緣按壓鼻夾,確保與臉部密合。沒有呼氣閥的可進行正壓密閉性檢測:將雙手完全蓋住口罩,然後呼氣。口罩應向外輕輕膨脹。如果感覺氣體在面部及口罩間有洩漏,應重新調整口罩位置並調節鼻夾,如果口罩仍然不能與臉部密合良好,不能進入汙染區域,應該及時更換。帶有呼氣閥的口罩進行負壓密閉性檢測:將雙手蓋住口罩,然後大力吸氣。口罩應向內輕微塌陷,如果感覺氣體在面部及口罩間有洩漏,要重新調整口罩位置並調節鼻夾。

【推薦意見14】

工作期間要保護口罩不變形、不破損、不出現縫隙;佩戴過程中不能觸摸口罩的外面。更不能捏壓口罩,這樣會促使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飛沫向深層滲透。脫防護服時順序正確,避免接觸汙染區域。摘除口罩時應拉緊耳帶或頭帶,使其以穩定的狀態離開面部,避免粗暴摘取導致口罩的翻轉抖動使致病顆粒飛濺或漂浮到空氣中。遇到以下情況應及時更換:口罩出現了血漬或飛沫的顯著汙染;表面或部件損毀;呼吸阻力明顯變大;各種原因導致與面部無法密合;含有活性炭的口罩出現異味;使用時長超過建議時長。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連續使用壽命不超過4小時,被口氣或液體弄溼後應立即更換。KN95級別以上的口罩理論上可連續佩戴48小時以上。但是考慮到病毒的負載量及綜合性能,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建議在收治呼吸道傳染病病房裡工作的醫務人員最好4小時更換,最多不超過8小時。合理的室溫可增加病房醫護人員的佩戴舒適度。應加強口罩行為行為的規範化管理和培訓,指導臨床醫護人員正確使用。普通消毒方法都會破壞一次性口罩的濾過層,導致口罩失去防護能力。

【推薦意見15】應購買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產品。選擇大小適宜的型號減少死腔。定期休息,使用時長不超過4小時。使用不漏氣的預防性敷料、泡沫敷料、透明薄膜敷料和水膠體敷料可預防壓力性損傷。方法:戴口罩前,先清潔局部皮膚,然後根據面部輪廓將敷料裁剪成適合的大小後貼敷。使用後在揭除水膠體敷料時須注意不可強行垂直用力撕扯,應一隻手壓住敷料一端,另一手捏住對側,水平用力揭除。定期檢查和評估皮膚情況。每日評估至少2次,如發現紅腫和損傷則應給予充分休息和相應治療。儘量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適度保溼,避免反覆刺激和擠壓已損傷的皮膚。如出現皮疹應諮詢專業醫師。醫療機構應定期檢測MDRPI,以實施適當的預防和改進策略。

【推薦意見16】綜合管理除了常規個人防護裝備外,還包括工程控制(使用玻璃、屏蔽門阻隔病毒流動);管理控制(減少工作人員不必要的暴露風險:對去病房的頻次進行必要性評估,減少不需要的護理人員,限制護理人員與患者面對面接觸、使用負壓病房和負壓擔架、負壓急救車,儘量通過視頻系統會診,對使用者進行適應性訓練,減少醫療N95防護口罩的浪費,佩戴期間儘可能處理更多病人);合理進行產品替代(在沒有血液噴濺風險的醫療場合使用 N95級別以上的普通口罩替代,使用可重複型呼吸器,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延長或重複使用)。使用後的口罩應按照醫療垃圾妥善處理。鑑於口罩生產週期,醫療機構在應按照每日最大使用數量閾值上限,預留至少15天存量的應急儲備。

• 中國醫院協會急救中心(站)分會 •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 •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 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急救與復甦分會 • 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 • 全軍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 •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 • 中國醫療救援協會災害救援分會 • 中國卒中學會急救分會 • 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 •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中國總部(120)

(整理:戰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