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雖然孟子對儒學作出這麼大的貢獻,然而他去世後的千年卻頗為寂寞,直到北宋年間,他的思想再次被髮揚光大,同時他的墓也找到了,孟子再次得到了祭祀。這件事記載於北宋景祐五年刊刻的《新建孟子廟碑》,此碑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孫復所撰,此文收錄於李彬、鄭建芳、侯建新主編的《孟廟孟府孟林碑刻集》,孫覆在《記》中首先講述了孟子的偉大之處:


孔子既沒,千古之下,駕邪怪之說,肆奇險之行,侵軼我聖人之道者眾矣,而楊墨為之魁,故其罪劇。孔子既沒,幹古之下,攘邪怪之說,爽奇險之行,夾輔我聖人之道者多矣,而孟子為之首,故其功巨。昔者二堅去孔子之世未百年也,以無父無君之教行於天下,天下惑而歸之。嗟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邦國之大經也,人倫之大本也,不可斯須而去矣。而彼皆無之,是驅天下之民舍中國而之夷狄也,禍孰甚焉?非孟子孰能救之?故孟子慨然奮起,大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法,驅除之以絕其後。拔天下之民於夷狄之中,而復置之中國。俾我聖人之道炳焉而不墜。故楊子云有言曰:“古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韓退之有言曰:“孟子之功,餘以為不在禹下。”然子云述孟子之功,不若退之之言深且至也。何哉?洚水橫流,大禹不作,則天下之民魚鱉矣;楊墨暴行,孟子不作,則天下之民禽獸矣,謂諸此也。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新建孟子廟記,摘自《孟府孟廟孟林碑刻集》


孫復提到孔子去世後,楊朱和墨翟思想橫行天下,孟子初,他奮力批駁這些異端思想,終於使得儒家思想歸為正統,所以韓愈才給予他那麼高的評價。但在唐朝之前,人們只是關心的是孟子的思想,對孟子本身並沒有特別的照顧。孫覆在《記》中又寫道:


景祐丁丑歲夕,拜龍圖學士孔公為東魯之二年也。公聖人之後,以恢張大教、興復斯文為己任。常謂諸儒之有大功於聖門者,無先於孟子。孟子力平二豎之禍,而不得血食於後,茲其缺也甚矣。《祭法》曰:“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孟子可謂能御大災捍大患者也。且鄒昔為孟子之裡,今為所治之屬邑。吾當訪其墓而營之,新其祠而祀之,以旌其烈。俾其官吏博求之,果於邑之東北三十里有山曰四基,四基之陽,得其墓焉。遂命去其榛莽,肇其堂宇。以公孫丑、萬章之徒配。越明年春,廟成。俾泰山孫覆文而志之,復學孔而睎孟者也。


宋仁宗景祐四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做兗州太守,他以弘揚儒教為己任,並且認為孟子對儒學有重大貢獻,而兗州下屬的鄒縣乃是孟子故里,於是他開始尋訪孟子之墓。終於在鄒縣東北的四基山之陽找到了孟子墓,他將此墓予以維修,同時在墓前建起了一座祭祀孟子之廟。自此之後,人們有了祭奠孟子之處,可見對於孟子墓的發現,孔道輔功勞甚巨。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重修鄒國公廟奏請牒,摘自《孟府孟廟孟林碑刻集》


自此之後,孟子墓得到了歷代帝王的保護和維修,比如孟子墓前的祭祀之廟被稱為鄒國公廟,現今孟廟致敬門內院東壁上所立《重修鄒國公廟奏請碟》,記錄的乃是北宋元祐元年兗州地方官李梴給皇帝所上重修孟子祠堂之文:


伏賭本州孟子廟,近因前京東西路安撫使曾孝寬札子,奏乞褒封,載於祀典。禮部以謂後世宗師,非諸子之比,奉敕特封鄒國公。此若非右文之世,陛下能推尊聖賢,固未有此國公之號,使千載之上彰軻之道愈光,四方學者傳軻之書益重,誠由陛下旌褒尊顯之至也。臣竊守是邦,聞其廟在鄒鎮東北隅,制度極陋,棟宇已壞,僅存其名。遂下仙源縣,勘會到,共有屋七間,內三間倒塌,四間破漏。其塑像服色,亦只是鄉民隨意裝造,無所稽據。今朝廷既已旌封,則廟貌亦當完具。至於冕服之類,皆須與爵命相稱。臣契勘本州昨修文宣王廟有剩錢一千七百餘貫,內除七百九十餘貫,系州司再修在城文宣王廟準度充用外,今欲乞於其餘尚有破使不盡剩錢內,支錢三百貫文,委自本州鬱官增修孟子廟。所有合衣冕服等,並乞從禮部檢定降下,以憑遵依施行。


如前所言,孟子墓前的孟廟首次修建於北宋景祐五年,即公元1038年,而到北宋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時,孟子祭祀之廟已經損壞。於是李梴經過奏請之後,將此廟重新修建了起來。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孟子墓碑,摘自《孟府孟廟孟林碑刻集》


《孟府孟廟孟林碑刻集》一書收錄了元元貞二年刊刻的《孟子墓碑》,此碑現存孟林享殿內,撰寫碑文者乃是張䇓,此碑文首先稱:“有宋景佑四年,歲在丁丑,孔公道輔守兗州,訪孟子墓得於鄒縣東北三十里四基山之陽,即其地廟而祀之。泰山先生孫復為記。以闢楊墨事著孟子之功,可謂識其大者。後二百五十有九年乙未,是為元貞元年,東陽司居敬尹鄒。度爽塏以新學官,復故宅以建精舍。導江張䇓為述養浩之旨,稱命世之才,敘傳心之要。來游來歌,有所興起。既而茸孟子墓、齋廬,琢石為危坐像,冠章甫衣逢掖,俾觀者有考乎古。謂䇓曰:‘子三刻石,於孟子之學、之志、之才論撰至矣。孟子出處大概,史傳不詳,盍考焉,以表諸墓。’䇓以孫先生在前,固讓不敢。司侯請曰:‘子無所稱述,記載猶有缺焉。’䇓不得謝,乃稽諸載籍。”而後張䇓在該碑中以很長的一個段落來敘述孟子的重大貢獻以及後世文獻對孟子的褒獎之語。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思本堂記,摘自《孟府孟廟孟林碑刻集》


到元至元三年時,孟子墓前的祭祀廟再一次進行了維修,維修完畢後,由鄭質寫了篇《思本堂記》,此文稱:


四基山右麓,鄒國亞聖公墓前祭堂,歲久摧毀。至正二年春,五十二代孫、族長孟惟讓,出廟帑楮幣千餘緡重建。基堅柱矮,桷匝甍輳,牆皆用甓,不事華飾,務閱攸久。其制四楹,不壁中室。置巨石鼎,以陳俎豆。春秋展省,雖值風雨亦不妨祀事,為甚便也。邑之判簿、般溪王君履信實董斯役。至五月工畢,履信以少牢告祭。


隨著歲月的遞沿,孟子墓前的享堂又損壞了,孟子五十二代孫孟惟讓拿出一筆族款予以維修,維修完畢後,孫惟讓請鄭質給享堂題匾,他希望用兩個字就能概括本堂的內涵,於是鄭質就想到了思本二字。為什麼會用這兩個字呢?鄭質在文中解釋說:


凡物莫不有本,人本乎祖,惟於本有不思,故其心德鑿而入於薄也。夫吾在萬形,所以貴其軀者,祖之遺也;所以淑其性者,祖之德也;或壽富康寧,祿顯享諸慶幸者,皆祖之貺也。蓋源深者流衍,根盛者枝茂。凡子孫所居所有,莫不由祖先發,其可不致思而報乎?矧亞聖之為祖,上繼群聖,力拯時弊,開示天心,以淑人性,功侔神禹,萬世永賴。其有國家者,崇其祠而祀之,爵其子孫而育之。在彝憲,復其謠役累世無所與,又豈他姓之祖可比?思報之心,宜如何哉?後凡登是堂者,睹是名,味是語,寧無怵於中?報祀之禮,虔懇之心,容有少懈耶?又吾學聖人之門,沐聖人之澤者,視此亦當知所勉矣。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增置四基山孟夫子墓陵祭田記,摘自《孟府孟廟孟林碑刻集》


為了使得孟墓及思本堂能夠有長期的維修費用,歷代皇帝都會賜一些祭田給孟氏家族,比如孟林享殿內有一塊刻石為《增置四基山孟夫子墓陵祭田記》,此碑立於明萬曆三十六年,《記》中講到了鄒縣的風景地貌人傑地靈,以及家族人捐錢購置祭田之事:


山峙鄒東北,南面鳧峰,北屏岱嶽,層巒疊嶂,環拱交錯。遠接洙泗之水,近聯崗峰之崿。真靈氣所間鍾也,最勝哉!暇日,餘復從長者肩輿往謁之。問其歲祀,無有也。詰其前令之若章、若王所置祭田,歲久且湮沒也。餘為之太息曰:“吾夫子闢楊墨,閒聖道,提幾希以覺人,著七篇而醒世,歲祀時享即與四基山並垂悠久可也,何缺不補為?”爰捐俸廿餘金,託其族之賢者孟聞鉦等謀置祭田三十五畝。又搜得其先二令所置共伍十畝,歸其本族,酌為叄祭。除春秋廟祭外,祭以伍月之伍日,柒月之望日,玖月之玖日。典制有經,賢靈有據,始與母祠、公廟並行不悖,餘私心亦爽然自失矣。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重修聖祖林墓享殿,摘自《孟府孟廟孟林碑刻集》


進入清朝,孟子之墓及享殿依然得到維護,孟子墓東南側立有一塊《重修聖祖林墓享殿碑》,此碑立於清雍正十年,碑文首先寫到了元、明、清三代官員維修孟子墓及享殿之事:


昔我聖祖當眾異爭鳴之會,獨持正道以挽陷溺之人心,功垂天壤,至今炳然。千百世後,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而禮之,以盡崇報之誠。故林墓之修,自宋景祐四年,兗州守孔道輔始訪而修建焉。迨厥後元元貞二年,縣尹司公居敬,明宣德九年魯惠王,嘉靖四十一年邑令章公時鸞,萬曆十四年縣令許公守恩,萬曆三十五年縣令胡公繼先,皇清康熙三十六年通政使司吳公涵,俱各捐資修茸。規模因以宏闊,殿堂益加壯麗之。數公者,非好為邀譽也,總以伸崇德報功之意於無窮耳。夫以數公者,或系守土,或系宦遊,尚輸誠之靡已,知在後裔世世蒙其休澤者乎?


但是,這些建築在風雨的摧殘下,出現了破損情況,然而孟子家族之人卻拿不出維修費用,於是他們將孟林中的朽木變賣以此來籌集維修費用:


憶自吳公重新之後,迄今三十餘年矣。雖享殿猶在,而風雨摧折,門牆傾圮,僅存敗瓦頹垣而已。泰叨承其祖蔭,喬居主鬯。每值瞻拜之下,不勝風木之□悲,欲興重修之舉,難強心力之違。無奈於壬子之春商之族眾,何計設處。族眾公議,將林中幹朽之木命工估計。變賣價值,重行修茸。


從這個記載可以瞭解到,孟氏家族在明末時期並不富裕,竟然靠賣出朽木來籌集修復費用。這種狀況持續了很久一段時間,孟林大門內立有清嘉慶四年刊刻的《重修亞聖林享殿記》,該碑的側面刻有這樣一段文字:


先大父國模公,於嘉慶己未倡率族眾重修享殿,泐碑垂示後人。近以年久傾圮東北隅,先君子照亭公,屢欲修茸。因道光庚寅有司勘估林廟工程詳報須時,有志未逮。今年春,墳山以內有枯柏二株,估價京蚨叄拾緡。族紳衍鏞出資購去。因用其資作刷刊墓碑之費。敬遵制書,重為鐫泐。計石工用錢貳拾五緡,犒工錢貳緡,運腳錢拾伍緡。除衍鏞柏價不敷工費,均捐輸錢拾貳緡。又修補享殿東北隅,工料一切複用錢陸拾緡,亦均所捐。


看來此碑側所刻文字已經是道光時所補刻,當時的維修費用竟然主要是由出售兩棵枯死的古柏而得者。看到這樣的景況,真令人感慨。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2012年的文保牌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2012年孟子墓


2012年2月22日,我前往山東濟寧市鄒城四基山西南麓去探訪孟子墓。在山腳下就看到了“亞聖林”石牌坊,再往前只能步行,路的兩側古柏森森,穿過享殿,在後面見到了孟子墓。孟林之大,同樣是一眼望不到邊,然裡面靜悄悄的看不到任何遊客。而孟子墓則是一片山體,看不到墓丘的形狀,只是在新砌的墓圍前立著一塊碑。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2019年見到的新牌坊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介紹牌


2019年12月13日,我再次前往孟林,此次乘司機小韋的車,其對這一帶很熟悉,也許是為了讓我少走些路,他開車繞過了前面長長的神道,而從側邊直接停在了孟林入口處。而今這裡多了一個新牌坊,旁邊則立起了“漢魯王墓”的文保牌。與之相對的左側則是孟林文保乍,這兩處均為全國級文保單位。上次來鄒城時,我已經看過漢魯王墓,但那時景區還未修整完畢,我根本沒有找到漢魯王墓的具體位置。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孟林文保牌變成了這個顏色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門內的神道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孟林景區導覽圖


此次在入口處遇到一位遊客,她在向門口的兩位老人家請教孟林的一些歷史沿革問題,不知什麼原因,兩位老人對她的問話有些不耐煩。這位女士看起來二十多歲年紀,不知她是如何走到了孟林門前,她看我跟小韋走進門內,馬上跟過來說,能不能一同去看孟子墓。我說沒問題,而後問她為什麼喜歡一同參觀。她說自己進入墓區總是有些膽小,我說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來看孟子墓。她說孟子很偉大,於是她邊走邊不停地問與孟子有關之問題。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沿途多了不少指引牌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院中的享殿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門側之碑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2019年孟子墓


沿著神道一路向前走,邊走邊應付著那位女士的問話,看來她對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心,但很多問話都能把不同朝代的人穿插在一起,搞得我像腦筋急轉彎一樣仔細聽她的所問,然後斟詞酌句想著應當怎樣回答方為恰當,而這樣的應答反而忽略了長長的坡道給我的腿帶來的不適感。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孟子墓側旁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享殿旁邊的窄路

孟子孟林:弘揚孔學,得封亞聖(下)韋力撰

走出孟林


再次走到享殿,這裡依然不開門,隔著窗戶也看不清裡面的狀況,故只好從旁邊的小門繞到後院。幾年過去了,這裡基本上沒有變化,只是在墓前多了塊中、日、韓、英四種文字的介紹牌。上面稱墓前所立的亞聖孟子墓碑乃是清道光十四年孟子七十四代孫孟廣均所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