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虽然孟子对儒学作出这么大的贡献,然而他去世后的千年却颇为寂寞,直到北宋年间,他的思想再次被发扬光大,同时他的墓也找到了,孟子再次得到了祭祀。这件事记载于北宋景祐五年刊刻的《新建孟子庙碑》,此碑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孙复所撰,此文收录于李彬、郑建芳、侯建新主编的《孟庙孟府孟林碑刻集》,孙复在《记》中首先讲述了孟子的伟大之处:


孔子既没,千古之下,驾邪怪之说,肆奇险之行,侵轶我圣人之道者众矣,而杨墨为之魁,故其罪剧。孔子既没,干古之下,攘邪怪之说,爽奇险之行,夹辅我圣人之道者多矣,而孟子为之首,故其功巨。昔者二坚去孔子之世未百年也,以无父无君之教行于天下,天下惑而归之。嗟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邦国之大经也,人伦之大本也,不可斯须而去矣。而彼皆无之,是驱天下之民舍中国而之夷狄也,祸孰甚焉?非孟子孰能救之?故孟子慨然奋起,大陈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法,驱除之以绝其后。拔天下之民于夷狄之中,而复置之中国。俾我圣人之道炳焉而不坠。故杨子云有言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韩退之有言曰:“孟子之功,余以为不在禹下。”然子云述孟子之功,不若退之之言深且至也。何哉?洚水横流,大禹不作,则天下之民鱼鳖矣;杨墨暴行,孟子不作,则天下之民禽兽矣,谓诸此也。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新建孟子庙记,摘自《孟府孟庙孟林碑刻集》


孙复提到孔子去世后,杨朱和墨翟思想横行天下,孟子初,他奋力批驳这些异端思想,终于使得儒家思想归为正统,所以韩愈才给予他那么高的评价。但在唐朝之前,人们只是关心的是孟子的思想,对孟子本身并没有特别的照顾。孙复在《记》中又写道:


景祐丁丑岁夕,拜龙图学士孔公为东鲁之二年也。公圣人之后,以恢张大教、兴复斯文为己任。常谓诸儒之有大功于圣门者,无先于孟子。孟子力平二竖之祸,而不得血食于后,兹其缺也甚矣。《祭法》曰:“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孟子可谓能御大灾捍大患者也。且邹昔为孟子之里,今为所治之属邑。吾当访其墓而营之,新其祠而祀之,以旌其烈。俾其官吏博求之,果于邑之东北三十里有山曰四基,四基之阳,得其墓焉。遂命去其榛莽,肇其堂宇。以公孙丑、万章之徒配。越明年春,庙成。俾泰山孙复文而志之,复学孔而睎孟者也。


宋仁宗景祐四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做兖州太守,他以弘扬儒教为己任,并且认为孟子对儒学有重大贡献,而兖州下属的邹县乃是孟子故里,于是他开始寻访孟子之墓。终于在邹县东北的四基山之阳找到了孟子墓,他将此墓予以维修,同时在墓前建起了一座祭祀孟子之庙。自此之后,人们有了祭奠孟子之处,可见对于孟子墓的发现,孔道辅功劳甚巨。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重修邹国公庙奏请牒,摘自《孟府孟庙孟林碑刻集》


自此之后,孟子墓得到了历代帝王的保护和维修,比如孟子墓前的祭祀之庙被称为邹国公庙,现今孟庙致敬门内院东壁上所立《重修邹国公庙奏请碟》,记录的乃是北宋元祐元年兖州地方官李梴给皇帝所上重修孟子祠堂之文:


伏赌本州孟子庙,近因前京东西路安抚使曾孝宽札子,奏乞褒封,载于祀典。礼部以谓后世宗师,非诸子之比,奉敕特封邹国公。此若非右文之世,陛下能推尊圣贤,固未有此国公之号,使千载之上彰轲之道愈光,四方学者传轲之书益重,诚由陛下旌褒尊显之至也。臣窃守是邦,闻其庙在邹镇东北隅,制度极陋,栋宇已坏,仅存其名。遂下仙源县,勘会到,共有屋七间,内三间倒塌,四间破漏。其塑像服色,亦只是乡民随意装造,无所稽据。今朝廷既已旌封,则庙貌亦当完具。至于冕服之类,皆须与爵命相称。臣契勘本州昨修文宣王庙有剩钱一千七百余贯,内除七百九十余贯,系州司再修在城文宣王庙准度充用外,今欲乞于其余尚有破使不尽剩钱内,支钱三百贯文,委自本州郁官增修孟子庙。所有合衣冕服等,并乞从礼部检定降下,以凭遵依施行。


如前所言,孟子墓前的孟庙首次修建于北宋景祐五年,即公元1038年,而到北宋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时,孟子祭祀之庙已经损坏。于是李梴经过奏请之后,将此庙重新修建了起来。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孟子墓碑,摘自《孟府孟庙孟林碑刻集》


《孟府孟庙孟林碑刻集》一书收录了元元贞二年刊刻的《孟子墓碑》,此碑现存孟林享殿内,撰写碑文者乃是张䇓,此碑文首先称:“有宋景佑四年,岁在丁丑,孔公道辅守兖州,访孟子墓得于邹县东北三十里四基山之阳,即其地庙而祀之。泰山先生孙复为记。以辟杨墨事著孟子之功,可谓识其大者。后二百五十有九年乙未,是为元贞元年,东阳司居敬尹邹。度爽垲以新学官,复故宅以建精舍。导江张䇓为述养浩之旨,称命世之才,叙传心之要。来游来歌,有所兴起。既而茸孟子墓、斋庐,琢石为危坐像,冠章甫衣逢掖,俾观者有考乎古。谓䇓曰:‘子三刻石,于孟子之学、之志、之才论撰至矣。孟子出处大概,史传不详,盍考焉,以表诸墓。’䇓以孙先生在前,固让不敢。司侯请曰:‘子无所称述,记载犹有缺焉。’䇓不得谢,乃稽诸载籍。”而后张䇓在该碑中以很长的一个段落来叙述孟子的重大贡献以及后世文献对孟子的褒奖之语。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思本堂记,摘自《孟府孟庙孟林碑刻集》


到元至元三年时,孟子墓前的祭祀庙再一次进行了维修,维修完毕后,由郑质写了篇《思本堂记》,此文称:


四基山右麓,邹国亚圣公墓前祭堂,岁久摧毁。至正二年春,五十二代孙、族长孟惟让,出庙帑楮币千余缗重建。基坚柱矮,桷匝甍辏,墙皆用甓,不事华饰,务阅攸久。其制四楹,不壁中室。置巨石鼎,以陈俎豆。春秋展省,虽值风雨亦不妨祀事,为甚便也。邑之判簿、般溪王君履信实董斯役。至五月工毕,履信以少牢告祭。


随着岁月的递沿,孟子墓前的享堂又损坏了,孟子五十二代孙孟惟让拿出一笔族款予以维修,维修完毕后,孙惟让请郑质给享堂题匾,他希望用两个字就能概括本堂的内涵,于是郑质就想到了思本二字。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呢?郑质在文中解释说:


凡物莫不有本,人本乎祖,惟于本有不思,故其心德凿而入于薄也。夫吾在万形,所以贵其躯者,祖之遗也;所以淑其性者,祖之德也;或寿富康宁,禄显享诸庆幸者,皆祖之贶也。盖源深者流衍,根盛者枝茂。凡子孙所居所有,莫不由祖先发,其可不致思而报乎?矧亚圣之为祖,上继群圣,力拯时弊,开示天心,以淑人性,功侔神禹,万世永赖。其有国家者,崇其祠而祀之,爵其子孙而育之。在彝宪,复其谣役累世无所与,又岂他姓之祖可比?思报之心,宜如何哉?后凡登是堂者,睹是名,味是语,宁无怵于中?报祀之礼,虔恳之心,容有少懈耶?又吾学圣人之门,沐圣人之泽者,视此亦当知所勉矣。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增置四基山孟夫子墓陵祭田记,摘自《孟府孟庙孟林碑刻集》


为了使得孟墓及思本堂能够有长期的维修费用,历代皇帝都会赐一些祭田给孟氏家族,比如孟林享殿内有一块刻石为《增置四基山孟夫子墓陵祭田记》,此碑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记》中讲到了邹县的风景地貌人杰地灵,以及家族人捐钱购置祭田之事:


山峙邹东北,南面凫峰,北屏岱岳,层峦叠嶂,环拱交错。远接洙泗之水,近联岗峰之崿。真灵气所间钟也,最胜哉!暇日,余复从长者肩舆往谒之。问其岁祀,无有也。诘其前令之若章、若王所置祭田,岁久且湮没也。余为之太息曰:“吾夫子辟杨墨,闲圣道,提几希以觉人,著七篇而醒世,岁祀时享即与四基山并垂悠久可也,何缺不补为?”爰捐俸廿余金,托其族之贤者孟闻钲等谋置祭田三十五亩。又搜得其先二令所置共伍十亩,归其本族,酌为叁祭。除春秋庙祭外,祭以伍月之伍日,柒月之望日,玖月之玖日。典制有经,贤灵有据,始与母祠、公庙并行不悖,余私心亦爽然自失矣。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重修圣祖林墓享殿,摘自《孟府孟庙孟林碑刻集》


进入清朝,孟子之墓及享殿依然得到维护,孟子墓东南侧立有一块《重修圣祖林墓享殿碑》,此碑立于清雍正十年,碑文首先写到了元、明、清三代官员维修孟子墓及享殿之事:


昔我圣祖当众异争鸣之会,独持正道以挽陷溺之人心,功垂天壤,至今炳然。千百世后,凡有血气者,莫不尊而礼之,以尽崇报之诚。故林墓之修,自宋景祐四年,兖州守孔道辅始访而修建焉。迨厥后元元贞二年,县尹司公居敬,明宣德九年鲁惠王,嘉靖四十一年邑令章公时鸾,万历十四年县令许公守恩,万历三十五年县令胡公继先,皇清康熙三十六年通政使司吴公涵,俱各捐资修茸。规模因以宏阔,殿堂益加壮丽之。数公者,非好为邀誉也,总以伸崇德报功之意于无穷耳。夫以数公者,或系守土,或系宦游,尚输诚之靡已,知在后裔世世蒙其休泽者乎?


但是,这些建筑在风雨的摧残下,出现了破损情况,然而孟子家族之人却拿不出维修费用,于是他们将孟林中的朽木变卖以此来筹集维修费用:


忆自吴公重新之后,迄今三十余年矣。虽享殿犹在,而风雨摧折,门墙倾圮,仅存败瓦颓垣而已。泰叨承其祖荫,乔居主鬯。每值瞻拜之下,不胜风木之□悲,欲兴重修之举,难强心力之违。无奈于壬子之春商之族众,何计设处。族众公议,将林中干朽之木命工估计。变卖价值,重行修茸。


从这个记载可以了解到,孟氏家族在明末时期并不富裕,竟然靠卖出朽木来筹集修复费用。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一段时间,孟林大门内立有清嘉庆四年刊刻的《重修亚圣林享殿记》,该碑的侧面刻有这样一段文字:


先大父国模公,于嘉庆己未倡率族众重修享殿,泐碑垂示后人。近以年久倾圮东北隅,先君子照亭公,屡欲修茸。因道光庚寅有司勘估林庙工程详报须时,有志未逮。今年春,坟山以内有枯柏二株,估价京蚨叁拾缗。族绅衍镛出资购去。因用其资作刷刊墓碑之费。敬遵制书,重为镌泐。计石工用钱贰拾五缗,犒工钱贰缗,运脚钱拾伍缗。除衍镛柏价不敷工费,均捐输钱拾贰缗。又修补享殿东北隅,工料一切复用钱陆拾缗,亦均所捐。


看来此碑侧所刻文字已经是道光时所补刻,当时的维修费用竟然主要是由出售两棵枯死的古柏而得者。看到这样的景况,真令人感慨。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2012年的文保牌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2012年孟子墓


2012年2月22日,我前往山东济宁市邹城四基山西南麓去探访孟子墓。在山脚下就看到了“亚圣林”石牌坊,再往前只能步行,路的两侧古柏森森,穿过享殿,在后面见到了孟子墓。孟林之大,同样是一眼望不到边,然里面静悄悄的看不到任何游客。而孟子墓则是一片山体,看不到墓丘的形状,只是在新砌的墓围前立着一块碑。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2019年见到的新牌坊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介绍牌


2019年12月13日,我再次前往孟林,此次乘司机小韦的车,其对这一带很熟悉,也许是为了让我少走些路,他开车绕过了前面长长的神道,而从侧边直接停在了孟林入口处。而今这里多了一个新牌坊,旁边则立起了“汉鲁王墓”的文保牌。与之相对的左侧则是孟林文保乍,这两处均为全国级文保单位。上次来邹城时,我已经看过汉鲁王墓,但那时景区还未修整完毕,我根本没有找到汉鲁王墓的具体位置。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孟林文保牌变成了这个颜色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门内的神道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孟林景区导览图


此次在入口处遇到一位游客,她在向门口的两位老人家请教孟林的一些历史沿革问题,不知什么原因,两位老人对她的问话有些不耐烦。这位女士看起来二十多岁年纪,不知她是如何走到了孟林门前,她看我跟小韦走进门内,马上跟过来说,能不能一同去看孟子墓。我说没问题,而后问她为什么喜欢一同参观。她说自己进入墓区总是有些胆小,我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来看孟子墓。她说孟子很伟大,于是她边走边不停地问与孟子有关之问题。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沿途多了不少指引牌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院中的享殿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门侧之碑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2019年孟子墓


沿着神道一路向前走,边走边应付着那位女士的问话,看来她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但很多问话都能把不同朝代的人穿插在一起,搞得我像脑筋急转弯一样仔细听她的所问,然后斟词酌句想着应当怎样回答方为恰当,而这样的应答反而忽略了长长的坡道给我的腿带来的不适感。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孟子墓侧旁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享殿旁边的窄路

孟子孟林:弘扬孔学,得封亚圣(下)韦力撰

走出孟林


再次走到享殿,这里依然不开门,隔着窗户也看不清里面的状况,故只好从旁边的小门绕到后院。几年过去了,这里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在墓前多了块中、日、韩、英四种文字的介绍牌。上面称墓前所立的亚圣孟子墓碑乃是清道光十四年孟子七十四代孙孟广均所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