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疫”反思

2020年,是我們並肩戰鬥的開始,在疫情期間,醫療系統如何迅速轉化為公共衛生系統所要求的救治模式,還需要我們從不同的維度去研究探討。從醫療資源的配置來看,醫療和公共衛生系統是不同的系統,醫療系統以治療為根本,其責任為在疫情期間通過對個體的救助,減少確診病人的數量。公共衛生系統是以控制疫情為主要責任,盡最大努力控制疫情蔓延,減少新增病人,以達到減少確診病人數量、控制疫情的目的。

下面我們將介紹公共衛生系統中的醫院感染控制。

戰“疫”反思 | 醫院感染控制

醫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

戰“疫”反思 | 醫院感染控制


醫院感染可按病原體來源、感染部位、感染的微生物種類分類,一般採用前兩種方法分類。

1、 按病原體來源分類

醫院感染按其病原體來源分類,可分為內源性醫院感染和外源性醫院感染兩大類。

1)、內源性醫院感染:內源性醫院感染也稱自身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內由於各種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細菌侵襲而發生的感染。

2)、外源性醫院感染:外源性醫院感染也稱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醫院內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種病原體侵襲而發生的感染。

2、按感染部位分類

根據醫院感染髮生的部位,共分12類,即下呼吸道感染、傷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腸胃道感染、血液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骨與關節感染、生殖道感染、中樞神經、心血管系統感染、眼耳鼻咽喉和口腔感染、全身感染。

戰“疫”反思 | 醫院感染控制

醫院感染的傳播過程包括傳染來源、傳播途徑、病人易感染性等相關問題。

1、 傳染來源

1) 病人

2) 病原攜帶者

3) 動物

4) 環境儲源

2、 傳播途徑

1) 空氣傳播

2) 接觸傳播

3) 共同媒介物傳播:如水、食物、藥品及各種製劑、各種診療儀器和設備、生物媒介傳播

戰“疫”反思 | 醫院感染控制

2、 條件致病菌感染

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學藥物

3、 發生醫院感染時採取有效措施:病人隔離、檢疫、檢查病原體攜帶者及接觸者

4、 日常醫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加強消毒、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化學藥物規則、設立檢驗科、加強對醫院工作人員的保護措施,改善工作環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